毕明锦��
摘要:晓庄师范的创办者陶行知曾经提出了划时代的教育理念,即知行合一。同时,从新课改的方向来看,其中也对现代教育提出明确指示,即教师应当注重使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同现实生活所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对其所习得的知识的效度化运用。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生活更是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生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此,本文将就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的关系展开论述,并对信息技术生活化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活化;出发点;落脚点
一、 引言
自进入新世纪之后,信息技术的普及让公众的生活模式发生了颠覆。教师唯有在形成对中学生群体这一现状的全面了解基础之上,方才能够在教学中依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传统课堂教学效度。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将生活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信息教学课堂,从而使学生所熟稔和喜好的生活元素出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进而实现对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发掘,这样将让中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同其生活实践活动二者之间并非存在着天然的鸿沟,从而对课堂学习活动产生认同感和内驱力。
二、 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的关系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中学教师应当使学生具备正确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而在此种能力的获取之下,为其解决现实问题以及学习问题提供足够的帮助。
1. 生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出发点
基于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回溯能够看出,现代信息技术的研发目的即在于为公众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更好途径与技术选择,从这个意义来看,信息技术彰显出较强的实用性特质,生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出发点。
2. 生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落脚点
任何教育活动离开生活本身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正如晓庄师范的创始人陶行知所指出的那样,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系统化的知识学习过程,将其所习得的相关知识用来帮助其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由此可见,生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落脚点。
三、 信息技术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所关注的学生的生活,不仅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应包括其未来的生活。那么基于此,信息技术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有哪些呢?
1. 进行生活化的课程导入
任何课程教学活动的成功,相当大的層面取决于任课教师能否在正式的知识讲授之前,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有效聚集。基于此种情况,中学教师必须对如何设计课程教学导入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以便使教学导入环节同学生的喜好、兴趣以及认知程度相结合,进而让学生快速地投入于课上学习之中。中学教师必须注意所创设的课上导入情境应当是学生所熟稔的,或者是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的,唯有如此,方才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地释放出来。例如,在学习PPT《创建超级链接》一课时,笔者选用的是关于“家乡”的各种素材,先从播放自己家乡的视频开始,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家乡,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嚷起来,当学生的积极性上来了,就让学生看图说话,引导学生介绍图片包含的生活信息,然后通过图片的超级链接显示出刚才学生介绍的内容,从而引入《创建超级链接》的课堂活动,这样,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再现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真实体验,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 进行生活化的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能够改变学生被动知识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在对特定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养成主动学习意识。
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有必要采取任务驱动法,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任务,所创设的任务难度应当逐级递增,以便使学生通过对不同难度层级的任务的逐一破解,进而由浅入深地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不同信息知识内容之间关联性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信息知识体系。
3. 关注信息技术生活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出发点是生活,其落脚点也是生活。信息技术本身也是为了改变生活而产生的辅助性的技术,因此教师应该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切实掌握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其实,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不仅仅是指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而且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的信息技术学习。
21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很多学生家中都有电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练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信息技术学习也为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取得进步提供了条件。
信息技术是生长于生活的土壤之中的,是开在生活这片大地上的花朵。离开了现实生活的土壤,信息技术课程的生命活力将难以得到滋养。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和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从而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并最终让学生学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理解信息化社会中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真正做到新课标提出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这一目标。论述至此,本文已接近尾声,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的教学提供参考,使教师更好地把握生活这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使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小姗.以生活化模式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
[2]沙洁.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课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8).
[3]宋庆红.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