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史书中的战争荣誉

2017-12-27 10:36欧燕飞��
考试周刊 2017年43期
关键词:战争

欧燕飞��

摘要:纵观古今中外,战争作为一种统治阶级维护利益的斗争手段,最重要的并非是战争胜利带来的快感,而是执著地追求战争中能否获得荣誉,无论是西方民主的雅典,还是中国儒雅的君子。修希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中国的《左传》中描写战争的场景能体现出中外古人对于战争荣誉的追求远胜于战争胜利带来的愉悦。

关键词:战争;战争荣誉;戰争场景

一直以来,对于古代史的看法,无论是中国古代史还是西方古代史,笔者都抱有一种尚武的看法。即古代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贯穿着古代历史的脉络。对于中西古代重要史书中,都大量描写了战争的场景,无一不透视出对战争荣誉的无上追求。这里,笔者以修希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中国的《左传》中描写战争的场景作比较,来浅谈古代史书中对于战争荣誉的一点粗浅看法。

战争,其定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维护、崩溃与重建的一种斗争形式。“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一般而言,纵观古代人对于战争中能否获得荣誉有着极为执著的追求,无论是西方民主的雅典,还是中国儒雅的君子。在古希腊,一个母亲将盾牌交给即将出征的儿子时说:“不是拿着,就是躺在上面回来。”一位在战场上死去儿子的母亲在其墓碑前,留下了眼泪,但却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自豪的泪水,因为她儿子是在战场上死去的。而在中国,《左传》中,僖公二十八年荣季说:“如果有利于国家,就是死,也要去做,何况是舍弃琼玉呢?”战争意味着血腥的杀戮,但是作为各自国家的子民来说,战争的目的是保卫国君、保卫国家,战争的意义就是获得战争荣誉。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历史著作,该书记载大量战争内容。中国古代受儒家思想影响,国人温文儒雅的形象在《左传》所描述的战争场景中,特具时代的烙印。在《左传》中描述的军人在战争中都保留着较为明显的战争礼仪思想。对战场上的血腥杀戮有着各自的一套“礼仪”。恒公五年的战争中,郑祝聃射中周恒王的肩膀,并想趁机俘获他,但是郑庄公却反对说:“君子不应该逼人太甚,更何况是欺凌天子。”夜里郑庄公派人慰问周恒王,没有亏待被俘虏的君王,事事表现出君臣之礼。“军帅见敌国君主,执絷为当时之礼。襄二十五传述郑子展见陈侯,亦执絷、再拜稽首、进酒,可见当时通礼如此。”当时的战争体现出一种“战争礼仪”,对待被俘之人,若其为国君,不得对其行之欺凌,要以君臣之礼待之。《左传》中诸如此类场景,比比皆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最终斯巴达人击败雅典人,摧毁盛极一时的雅典。远征西西里“是希腊历史上最大的军事行动——对于胜利者来说,是最大的光荣,对于失败者来说,是最大的灾难。雅典人被彻底打败,全军覆没,他们遭到了巨大的痛苦,他们被毁灭了。”城邦公民男性一般被杀害,妇女儿童被卖为奴隶。“色雷斯人冲入米卡列苏斯城内,洗劫居民房屋和神庙,屠杀居民,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者都未能幸免。他们逢人便杀,一个都不放过,儿童和妇女也一样,甚至连那些役畜和所有活着的动物,也统统杀掉。”“把托伦涅人的妻子和儿女变为奴隶”。战争结果的失败,降临到城镇居民头上的灾难是如此可怕。因此,为了城邦不被破坏,为了个人不被杀害或沦为奴隶,战争双方都力求获得战争的胜利,维护城邦利益与个人利益,从而由利益转化为精神动力——战争荣誉。战争胜利,带来的是整个城邦精神上的满足和经济上的需求。区别于中国的“战争礼仪”,西方的战争所要达到的就是获得战争的胜利,获得战争的荣誉以致达到城邦的认可。

春秋时代的战争并非没有杀戮,只是在《左传》中描写的战争场景更为倾向于表现战士们的“战争礼仪”,《左传》中所突显的战场上的军人形象其实质就是“君子”形象。在战场上行君子之举,是数千年来呈现的一种耳熟能详的“君子不争”的现象。君子彬彬有礼、不趁人之危、以礼待敌等战场表现,实际上就是当时春秋的一种战争文化观念——战争礼仪。如果说修昔底德笔下的战争没有“礼仪”只有胜利,公民把获得战争的荣誉当作是实现公民价值的途径,战争荣誉就作为公民的一种精神动力,只要获得战争胜利,不管过程如何都没有关系了。这在中西方史书描述方面有着区别。说到这里,好像就是说明了中国古代战争就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在耍太极般,而西方战争却像是一个狩猎者猎犬之举。但我要表明的是——不管是《左传》还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描述的战争场景是温和还是血腥,战争都是残酷的,都是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行动的目的。战争本质都是不变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战争是公民追求战争荣誉来实现其价值存在,保卫城邦,西方的战争荣誉可以很容易理解。在《左传》中的战争,所体现的是国人以礼待战、保卫疆土的品质。终究其战争本质来说,《左传》的战争更为倾向于用“礼”来征服,以中国传统之纲常伦理来对待战争,通过有形的杀戮去征服无形的礼教。在《左传》中的军人就是追求这种“战争礼仪”,追求这种有礼有义的荣誉。无论如何,中西方史书描述的战争场景,都透视出战争中战士所追求战争荣誉。

雅典公民为了战争荣誉不顾一切地冲向战场,冲向荣誉的彼岸,他们为了荣誉慷慨而战。春秋时代各国战士,在战场中彬彬有礼、以礼待敌,无处不体现谦谦君子之举。由此看来春秋时代比西方雅典的军人要有礼貌得多,不管作者出于时局或者统治者的兼顾,对于战争的描写是否有所欠缺。实际上中西方史书对于战争过程中的精神实质都是一样的。战争荣誉和战争礼仪本质上并没区别,都是以有形的战争去实现无形的精神价值而已。

猜你喜欢
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节日与战争
两只猪的战争
被风吹“偏”的战争
谁是战争的幸运之子
他们的战争
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战争
两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