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之一,小说《霍华德庄园》是其代表作,他的创作风格展现出现代主义倾向。在《霍华德庄园》这部作品中,福斯特以主人公的婚恋为主要载体,进一步探究“联结”的可行性,并对文化与文化人在联结中的处境进行审视,展示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及人文关怀。本文从“联结”理论的成因入手,详细介绍福斯特“联结”理论的载体及相关思考,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福斯特作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小说家,他经历过英国社会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改变,还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的作品主要展现西方社会在发展至一定历史时期呈现的现实。福斯特处在充满变革的爱德华时代,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由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中,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及农村之间的矛盾日益展现出来。福斯特的文学创作不仅保留传统小说形式及语言特征,也受到二十世纪多种文学潮流及现代主义的影响。他一共创作出六部小说,这些作品正如《霍华德庄园》扉页所写的“只有联结”,他的作品比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透过这种关系展示出来的冲突、背离、分歧等,并制定改善人际关系的一味良药。换句话说,“联结”观是福斯特一直追求的理想,并贯穿其整个作品创作中。他所创作的《霍华德庄园》就是以家产继承及女主人公的婚姻为主要脉络,揭示处于转型时期的英国面临的冲突及矛盾。阅读《霍华德庄园》,人们可以发现,福斯特大胆进行创新,运用象征、反讽等创作手法,真正揭示进行“联结”的必要性,从而引发多种文化观念及矛盾之间的“联结”。
一、福斯特“联结”理论形成原因
福斯特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他出身于一个建筑師家庭,但他的童年非常不幸,在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好在姑妈家底殷实,给予他足够的钱财,使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些钱也为他日后的学习和文学创作奠定物质基础。处在少年期的福斯特在肯特郡唐布里奇学校读书,但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他在学校遭受多数学生的欺辱,自此他开始对英国中上层社会产生反感并质疑英国的教育体制。福斯特在1897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求学并加入门徒社,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他不仅受到浓郁学术氛围的熏陶,也结识了众多志趣相投的人,这段时期对其未来的文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门徒社成员毕业之后,多数活跃在知识界,并组成布鲁斯布里集团,代表这个时期思想界的进步力量。福斯特在剑桥大学和门徒社接触的人,对其创作的小说作品产生深刻的影响,凡是喜爱阅读福斯特作品的读者能看出其对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做出的一系列努力。
福斯特倡导的“联结”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关于人际交往状况的建设性构想,他提倡消除不同人之间的种族、性别等差异带来的文化偏见,他呼吁将理性与激情、物质与精神等联结起来,使人们发展成为良性发育、和谐的人。《霍华德庄园》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紧紧围绕霍华德庄园展开,主要描述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人们的生活及联结。作者利用小说的情节,对这个时期社会中的矛盾及问题进行批评,依托联结进行相应的弥补。此外,这部小说并非单纯以情感为主要线索,还描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货币利益,揭示资本主义发展中贫富差距过大产生的不平等现象。《霍华德庄园》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三个家庭之间的故事,利用多个故事情节的描述,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以及那个时期英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如劳苦大众与富人、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的矛盾等,并期望依托“联结”有效化解这种矛盾。这样才能构建正常、相对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联结”并不是要排斥或者消灭差异,而是应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宽恕差异,尽可能找出人与人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
二、福斯特“联结”观的载体
“联结”原本是心理学的概念,就是各种样本在具体形成中进行的联结现象。从文学领域分析,联结则是指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在《霍华德庄园》中,福斯特主要依托隐匿在人际关系中的婚姻母体对联结进行阐述,因此,他笔下的婚姻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小说中的“婚姻”就是其“联结”理论的重要载体。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安妮·莱特认为,福斯特在部分小说中描述的婚姻不单单是其表层意义,婚姻赫然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度量衡。福斯特对于婚姻的理解在《霍华德庄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也是表现“联结”思想最全面的一部作品。《霍华德庄园》描述支离破碎的社会背景下英国中产阶级不同的恋爱婚姻场景,即知识分子玛格丽特·施莱格尔与中产阶级伦纳德·巴斯特的婚姻,穿插中间的还有亨利大儿子查尔斯、女儿艾维的婚姻家庭现状,以此展现这个时期英国不同阶层的矛盾。因此,这部小说也被称作一本关乎英国命运的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一家人作为爱德华时期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在父母去世后靠着丰厚的遗产过着宽裕的生活。他们喜欢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崇拜康德等人的哲学观,向往内心丰富的生活;他们思想自由、积极寻找个人之间的真诚理解及美好的感情。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威尔科克斯一家,这家人主要经营橡胶生意,他们精明干练,更讲究实质利益,享受着奢华的生活,但思想比较肤浅,缺少同情心及想象力,对于本公司的雇员、仆人及其他弱势群体抱有蛮横无理、自私冷漠的态度。而亨利与玛格丽特的结合就是文化和商业婚姻,小说投入市场后,这种结合遭受多数评论家的批评,被认定为不真实的,是对知识分子的背叛。作者则认为,两人的结合虽然有些突然,却能真正展现出福斯特创作主题,他并不是在追求不同价值观和阶层之间的冲突,而是在追求宽容和相互沟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福斯特也借助玛格丽特之口,讲解实施联结的必要性。唯有通过联结,平淡和激情方可得到提升,人与人之间的爱也会展现出更高的层次,不会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在《霍华德庄园》中,作者提出各阶级在日常交往中如何创建真诚、友好的关系,并运用象征手法强调如何进行联结,他期望利用这种联结有效终结“发育不良的心”。
三、《霍华德庄园》中“联结”理论的思考
尽管福斯特认为只有文化和科学才能拯救工业文明的弊病,但使用文化推动工业发展,文化和文化人时常表现过于软弱,从而陷入相对尴尬的境地。从小说主人公(玛格丽特)身上,读者能够看到作者对于知识分子的审视与批评。因此,福斯特对于小说人物的审视更耐人寻味,展现出他对知识分子的怀疑和自我批评。在这部小说中,施莱格尔们经常参与文化沙龙聚会,这些人在会上说的大都是比较空洞的说辞,导致文化沙龙更像有钱人消磨时光的一种方法,缺少真正意义的行动力。当他们当真试图有一定作为时,那必然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善良、有同情心的施莱格尔姐妹对于巴斯特的帮助,却导致其出现一系列的灾祸,包含失业或者失去生命。巴斯特生前期望借助坚持阅读、听音乐会等行為提升自己的品味,摆脱灰暗的生活。但在穷困潦倒之时,他向往的文化并未真正帮上他的忙,这也展示出文化的无能为力。临死之前,施莱格尔姐妹收藏的书籍轰然倒塌,这具书架倒在巴斯特的身上也颇有讽刺意味。小说创作者将巴斯特的死亡与施莱格尔家人的旧物联系起来,显然具有独特的意义。他的死好像象征着对于他这样的穷人,最重要的还是钱,只有钱才能拯救他,并非文化生活,笔者所设计的巴斯特的结局涉及这样的信息,“联接需要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文化人的生活也要依赖生意人创造所需的财富”。而玛格丽特最终并未离开亨利,两人的婚姻得以维持下去,这就是联结的成功。但分析其原因,玛格丽特对于他文化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巴斯特暴死、查尔斯入狱的影响大。人们由此可以提出以下疑问:这是否表明实现联结需要依托某种暴力挫败甚至将对方消灭?若真是如此,岂不是与“联结”的宽容、妥协意愿相背离?如果并非如此,玛格丽特对于亨利的影响有多大?文化对“联结”的贡献有多大?
四、结语
《霍华德庄园》是一部反映资本主义时代英国社会现实的小说,作者福斯特通过不同故事情节的描述,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阶层和不同阶级人民之间的关系,展现出资产者的傲慢、骄横及货币主义价值观,映射出这个时期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及问题。但这部小说并未直接批判资本主义,福斯特由人本主义角度依托“联结”思想来展开故事,他认为不同阶级、拥有不同思想及价值观的人,需要创建真诚的关系,他们之间并非对立或者斗争的。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婚姻作为重要载体将各阶层和不同价值观的人联结起来,利用“联结”有效弥补社会中的隔阂与冲突。
(江西警察学院)
作者简介:黄红(1986-),女,江西高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