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民族特色

2017-12-27 19:14孙境含
牡丹 2017年35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芭蕾舞剧

孙境含

关于芭蕾艺术的民族化,我国有过不同的主张和尝试。有人认为,这是纯粹的形式问题,用“芭蕾”的瓶子装上中国生活的内容就能解决;也有人认为,民族化就是要大量吸取民族舞蹈艺术的素材(舞姿、动作乃至结构程式等),把它们按照舞剧的结构规律来加以安排组合,也就是说,只吸收芭蕾舞剧的一些结构方面的经验,最多借鉴一些在民族艺术风格允许的范围内的双人舞或其他技巧。诸如此类的主张很多,但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种意见的争论:以谁为主?是芭蕾艺术呢,还是民族艺术?我想芭蕾之所以要民族化,目的在于用民族的土壤培植这朵花,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人们需要创造出以芭蕾艺术为基础的有浓厚民族风格的舞蹈作品。这样的作品应该既是芭蕾艺术,又是民族的、广大观众喜闻乐见、合乎他们欣赏习惯的。如果只取芭蕾艺术结构方面的经验,那还不能说它是民族化的芭蕾舞剧,它也可能是民族舞剧,而根本不是芭蕾舞剧(当然这样的作品也是同样需要的)。有人认为,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中国的舞剧会汇合成一种风格——兼有民族艺术和芭蕾艺术的长处和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也应该允许两种舞剧风格并存一处:一种是彻底民族形式的、以民族舞蹈为基础的民族舞蹈,它自然可以借鉴芭蕾艺术的长处,但也只是借鉴而已;另一种则是以吸收芭蕾舞剧中的有益成分为主,但又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民族芭蕾舞剧。

一、京剧

京剧历史悠久,之所以叫做京剧,说明它与北京有不解之缘。虽然它从开始形成,到最终定型,一共不到两百年时间,但是它以其他中国剧种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因而其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形成戏曲的时期。定型之后,它开始向全国扩张,逐渐发展成为国粹。因此,京剧是多个古老剧种综合交流、碰撞、融合的产物,它将戏曲的本真特色形式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予以发扬光大。而京剧也的确涌现了众多大家,受到很多观众的追捧。

经典的京剧和外来气息浓郁的芭蕾结合起来,成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最突出的特点。在京剧中,西皮和二簧是十分典型的唱腔,也是京剧的代表。通常,西皮节奏变化幅度较大,演奏行云流水,曲调高昂清越,十分明快,自然而真实,能够充分展现人们愉快的心情,能够表达比较舒缓、轻柔悱恻的情绪,也能够展现比较激动的情感。二簧的节奏相对平缓,节奏柔和,曲调低沉,端庄的情绪是适合的。在肃穆的环境中,演奏者可以将内心哀伤、幽怨、愤慨的情绪都爆发出来。舞剧中轻柔幽长的吊嗓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哀怨。第二幕,“女眷学戏”中,京剧表演中水袖展开,三姨太和小生男女角色反串,“阴阳舞袖”在边跳边唱中呈现了一种经典的形象。舞剧使得戏台直接呈现在舞台之上,首次借用四位京剧演员演绎了一出真正的戏曲堂会,切实让人体会到戏中有戏、台上搭台的布景效果。三太太在幕后和小生幽会,唱戏的前台就成为后台,两人幽会则变成前台,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将前后场景不断切换,京剧和芭蕾也得以完全展示在人们面前。

二、皮影

皮影戏,也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它是以动物皮毛或纸板制成人物剪影来表现故事情节的民间戏曲。表演过程中,艺人身体位于白色幕布的后面,一边灵巧地舞动着影人,一边使用当地的曲调来将故事情节演唱出来,还有乐器和弦乐的参与,乡土氛围尤为浓郁。这些曲目在民间流传范围十分广泛,各地唱腔不同,表演形式也各异。作为传统艺术,老北京人也称其为“驴皮影”。从史书来看,皮影产生于西汉,形成于唐代,元代传入西亚和欧洲,兴盛于清代。

舞劇在第一幕时就隐约交代了三太太与其悲惨命运的斗争,却没有挣脱洞房之夜的悲惨人生开始。为了突出表现三太太拼命抗争,舞剧将皮影戏这一中国元素与现代芭蕾相结合。通过戏剧,老爷和三太太的影子不断变换角度,在进行反抗和压制,舞台只有灰色背景和黑色影子,十分单调,但皮影人物在背景灯光照射下影子呈现得十分清楚透明,显现出独具特色的美感,展现出明暗强烈冲击下的视觉对比冲突。近年来,皮影戏逐渐消失。《大红灯笼高高挂》再次将皮影戏拉进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对它特殊的艺术效果始终怀有童真和想念,也使得皮影这一传统元素和现代芭蕾有了交集。

三、灯笼、麻将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还有一个十分特别的中国元素——灯笼。这出剧目将灯笼作为主题,从灯笼群舞开始,也以它为结尾。开场就使用44只大红灯笼用来凸显装饰性,舞蹈演员手里拿着灯笼进行表演,青衣咿咿呀呀的吊嗓中幽怨哀伤的情感凸显了舞剧的主题内容。舞剧为实现喜闻乐见的目的,日常娱乐的麻将也成为舞台的道具,老爷和太太们整天沉迷在“麻将舞”中无法自拔,这也是四位主人公尔虞我诈的表现。

四、建筑

这部剧在山西乔家大院进行拍摄,这是一座极具封建特色的建筑群,设计极为精湛,造型独特,将清代民居的主要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按照传统的称呼,北面三个大院,自东向西分别是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的三个大院分别是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共计六个大院,正好是各个院落的建筑布置。

从高处看,整个乔家大院呈双结构分布。各院房顶相通,方便护院和巡查。从整个建筑的外部来看,它呈现出一派雍容华贵的景象,反映出典型的北方封建家庭的居住状态。整个大院的布局十分规整,也时有变化,既突出了整体美,又显示出局部的特点。乔家大院大门坐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副:“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说,乔家大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分展现清代封建建筑的典型风貌,也体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南北六个大院,门窗的风格不同,让人目不暇接。再从房顶来看,那些形状可以说是几乎没有重样的,能将你想象到的、见过的、没见过的全都呈现出来……将这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搬上舞台与西方的芭蕾相融合,人们在观赏舞剧的同时又欣赏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民间建筑。舞剧中,芭蕾与中国封建家族的碰撞更有吸引力,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封建家族的压迫。

五、音乐

舞剧的音乐展现了更独特的一面,它是古典文化的代表。交响组曲在舞剧中得到大面积的应用,但其基本素材仍来源于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五个乐章的词歌都是由女声合唱表现出来的,乐队的打击乐与京剧形成了杂糅的非常规组合方式。舞剧以戏曲作为开场,呈现出浓郁的历史文化场景,在密集的鼓声中,观众很快进入了观看氛围,对每位太太的心理活动和想法进行了解,走进剧情之中。近年来,我国舞蹈工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吸收音乐元素。作曲家陈其钢使用了大量中国音乐元素的内容,如京剧、民歌和民间打击乐等,重点突出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突出剧目的情境,其中掺杂了麻将牌洗牌的声音、家丁使用乱棍的声音、二胡和大提琴之间的互动、京戏中的青衣在吊嗓时咿咿呀呀的哀怨婉转。这些纷乱的素材看似毫无章法,却都出现在合适的场合,使一个场景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场景,这种过渡毫不造作,畅通自然,产生的芭蕾音乐既有满满的现代气息,又洋溢着民族音乐的特点。

六、舞美设计

芭蕾舞台设计最大的亮点是彩色。旗袍第一次在芭蕾舞台上呈现出来,其风格独特、色彩艳丽,象征着思想的开放性。第一幕即将结束时,首次见血成为人们视觉感官最为震撼的印象,导演将一整块红绸缎以翻滚的形式盖在老爷和三姨太的身上,将初夜的情节扩张到极致。后来,拆散三姨太和小生爱情的行为又以整面白墙去铺陈,白色和红色的强烈对比,展现出极强的戏剧表现力。

七、结语

中国民族文化与现代芭蕾没有本质冲突,二者的结合不会使芭蕾舞失去原有的艺术精髓,还能给该艺术增光添彩,延长其生命力。因此,在选择舞剧题材时,人们不能因循守旧,应汲取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同时,人们要了解当今世界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兼收并蓄,大胆创新舞剧艺术形式。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创作出代表时代最强音的优秀舞剧作品。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芭蕾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舞剧《瑞鹤图》剧照
我爱芭蕾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冰上芭蕾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