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国后的科技工作(1949-1976)

2017-12-27 13:30俞丽君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中国共产党规划

文/俞丽君,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论建国后的科技工作(1949-1976)

文/俞丽君,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在领导科技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有:正确认识科技的社会功能,制定科技发展规划,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正确处理科技与政治的关系等。

科技工作;中国共产党;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开始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工作的部署和规划。在领导和规划科技发展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历史经验。

1 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如何看待科技是领导科技工作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科技观就有什么样的科技发展政策。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是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的基本观点。面对建国初期的特殊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着重思考了科技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经济和政治功能,重点解决发展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重实用的科技价值观。

1.1 科技推动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不断思考科技的经济功能。毛泽东在听取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汇报时明确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如何实现农业的基础地位,毛泽东认为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1954年,毛泽东提出解决农业落后的现实矛盾,方针之一就是实行技术革命。1956年,毛泽东进一步明确必须“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系统地建立、充实和提高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的机构。”要求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重视对农业科学技术问题的指导。同年,《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制定实施,明确提出将“农业的化学化、机械化、电气化的重大科学问题”作为《规划纲要》的十二个重点之一。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决定着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迅速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离不开科学技术。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描绘出新中国的崭新蓝图。六十年代,周恩来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四化的目标“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一时期,以四化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部门。

1.2 科技保障政治建设

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屡战屡败。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毛泽东提出是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共同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如何巩固新生的政权,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成为新的任务。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结束,毛泽东提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①在毛泽东看来,科学技术,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成为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掌握尖端国防科学技术,对于确立中国的国际地位,营造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毛泽东亲自领导和部署了原子弹等国防尖端技术的研发工作。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震撼了全世界,也极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邓小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明确提出,没有“两弹一星”的科技成果,“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这样的国际地位。”②

2 做好科技规划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把“大科学”纳入国家的直接领导和组织,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内在要求,制定和实施科学技术规划,成为国家管理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具备了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的条件。1956年底,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国人民以应该有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随后,周恩来阐发了制定科技远景规划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的出发点就是按照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尽快地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使国家最急需的部门能迅速建立起来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由周恩来亲自领导,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三位副总理进行具体组织。这个远景规划不仅依据科学本身的发展规律,还充分考虑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具体要求,配合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和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从历史进程来看,通过规划的实施,新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高素质科研队伍的培育,在科研结构的设置、科技管理等领域积累了初步的经验,科技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亲自挂帅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工作,充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政府主导科技工作,使得新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就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建设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凸显。“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的成功,为随后中国发展‘大科学’和完善‘规划科学’思想提供了经验。”③

3 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在影响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科技最重要的载体,是知识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宣传者。建国后,随着大规模科技工作的开展,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培养新生的科学技术人员作为重要的工作加以安排。1950年,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工作会议上,周恩来要求首先对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做一个全盘的调查,以便安排适当的岗位,为国家为人民服务。1956年,中共中央知识分子会议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广泛参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已经成为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因素。1963年,周恩来在上海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把知识分子看做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有利条件,指出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机构的完善是国家的重要财富。除了对现有科技人才的任用,中国共产党还提出要积极培育新生的科技工作队伍,为科技战线不断增添活力。1952年,建立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成为科技人才培养的制度保证。1954年,中共中央对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目前科学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给中央的报告》的批示中,提出为了保证科研工作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大力培养新生力量。为此中共中央对科研结构和高等院校提出了培养科研人员的任务,并明确提出建立相关制度加以保障。1955年,郭沫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进一步明确,科学机构要十分重视培养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应该建立或健全研究生制度,对青年科学技术人员订出培养和晋级的办法。

【注释】

①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340.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9.

③董光璧.二十世纪中国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8.

【项目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1946-1976)》(编号:校BSQD14068)。

俞丽君(1979-),女,江苏宿迁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现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中国共产党规划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规划·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