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人才规格为标准,着力培养IT产业“三用”人才

2017-12-27 03:37纪鹏刘志远张帆刘凯祁文青
现代计算机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人才素养能力

纪鹏,刘志远,张帆,刘凯,祁文青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黄石 435003)

以企业人才规格为标准,着力培养IT产业“三用”人才

纪鹏,刘志远,张帆,刘凯,祁文青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黄石 435003)

通过研究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在产业升级时期,在做好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需以企业人才需求规格为目标,加大对学生人格、品格、身心素质的培养,使之招之能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创新耐用,最终通过人才培养高校供给侧改革,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三用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三用人才

0 引言

自2013年来,随着国家产业升级和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大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状态也在不断向好。但是,高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仍然存在差距,这种差距的由来与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误区有关,高校就是人才的供给侧,面向社会人才需求,就必须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改革。落实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合格的人格、品格、身心素质,使人才“招之能用”;依托我校应用型本科定位,以企业需求规格为目标,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倡导“学以致用”;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人才“创新耐用”。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纵观中国历史,封建时代人才标准是皇帝定的,要又忠又专;改革开放前人才标准是国家定的,要又红又专。进入市场经济后,人才不再是统招统分,标准也不应该是高校或国家来确定,而应该是企业,因为企业才是最终的人才需求者,它们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最了解产业的需要,最务实的行业用人标准和最先进的产业技术变革都由企业最先感知,因此脱离企业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工业化进程,他们在产教融合方面积累了先进经验和模式,如美国的华盛顿协议,德国的“双元制”。就成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改革的早期模板。

早在2011年,计算机学院在培养方案设计时,将本科生专业学习分段为“6(学校理论学习)+1(专业培训机构项目实训)+1(IT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实现学校学习与就业的“零过渡”。2012年,以此项改革为依托,《基于就业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3年,《地方高校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三元互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为省教育厅教研立项项目,通过构建“三元互动”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院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与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实现“引企入校”、“引生入企”的三元互动,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评体系,解决课程设置滞后、教学内容滞后、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问题。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保障,以“项目实训”为引擎,实现企业“订单式人才”的培养目标。

2015年,我们在原有的2011方案基础上,以能力为导向,重新制定的2015方案,其培养目标定位于“能用”、“好用”和“耐用”人才。

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三用”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提出了“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大学习支柱,美国联邦教育部提出了21世纪劳动者应掌握“学习与创新、信息和媒体素养、职业与生活”三大技能,其中“学习与创新”又以最重要的核心技能放在首位。我院通过近十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及对用人企业、毕业生的调查与回访,发现在人才培养时只顾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即学以致用,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具备较好的职业技能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职业续航、创新创业能力,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学校、企业的长远需求,这既是企业对人才的长远需求,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现实目标。

2.1 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具备健全的人格、品格、身心素养和必要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的“招之能用”人才

现在的大学生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在进入大学前,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决定了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健康人格、道德素养的忽视,进入高校后,形式化的道德教育又不能改变现状。因此,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走向异化,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目无尊长、人格扭曲的不良道德和性格倾向。这直接导致他们在进入企业后,即使在专业技能上能够胜任企业的需要,也不被用人单位所接受,因为他们“招之不好用”。

有鉴于此,中国高校除了要面对企业对毕业生“学不致用”的评定外,还需承担其培养的人才“高分低能”的抱怨。据麦可思对2014届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研究,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并不容乐观。当然这一现象其实并不单纯出现在中国,西方国家也有此类情况,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高校联合会2010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只有25%的雇主认为大学让毕业生做好了进入职场的准备,因此,很多美国企业在选用人才时,把反映学生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大学生学习评估(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CLA)成绩作为入职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单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标准。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主要可以通过“养成”和“训练”两种途径来实现,而“养成”需要在一个时间连片、空间连片的持续教育过程实现;“训练”则主要结合课堂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人才的人格、品格、身心健康构成了其道德素养,道德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院在这几年的探索实践中,主要通过时间连片和空间连片的多维模式来提供一个良好的养成环境。具体说来,在时间上,班主任、辅导员、心理辅导人员四年连续的对学生予以教育,除此之外,我们对大一新生,安排了专门的学业导师,负责新生入校后在学习方式、独立生活、专业导向方面的指导;对大二、大三学生安排了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的教育与熏陶;对大四学生安排了就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基本工程素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空间上,则通过校园文化、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等无形的环境来促进学生养成友善和谐、拼搏竞争、团队合作、自律自强、乐观开朗等优秀品质。

职业素养的训练主要通过经过精心设计的各类教学环节来实现,如通过反转课堂、分组教学、过程考核、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训练他们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当然,课堂上老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也会让学生耳闻目染,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四年不断线的道德素养养成和职业素养训练,学生在毕业前已基本具备企业所需的基本工作能力和素养,保证了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最基本,同是也是最根本的规格需求。

2.2 以能力为导向,知能共进,着力培养“学以致用”人才

扎实的理工科基础,宽泛的知识面无疑会给学生长远发展带来后劲,但是面对计算机学科绝对增长的知识体量,面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相对下滑的“数理”基础,无论设计怎样的课程体系,也无法做到对知识传输的面面俱到,在实际教学中,如其追求理论知识灌输上的大而全,不如落实到应用能力培养上的精而专,即把学习的目标定位为“学以致用”上来。

过去,我院沿用研究性大学的课程体系,在语言类教学时,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串行教学模式,拘泥于语法和算法的剖析和灌输,但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只会背诵语法;等到进入程序设计实训阶段时,原来学过的语法又都遗忘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很大距离。反观我国历史上知名的孔夫子与七十二贤徒的故事,可以得知,在优秀的人才培养上,言传与身教不可分、理论与实践不可分。且应用型人才的工作岗位在企业,企业更看重的是人才的能力,而不是做研究所需的知识。因此,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以能力为导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环节的并行性,形成知能共进的局面,才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

2011年以来,我们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导向,构建了“6+1+1”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引企入校,引生入企的三元互动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受到的用人单位的好评。

2015年,我们进一步压缩基础课及纯理论课学时,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实践平台。通过基础实践平台,要求学生在“学中做”;通过综合实践平台,实现学生在“做中学”;通过研究与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在“做中思”。实训课程体系由原来的第七学期提前到第五到第六学期,开设Java、.NET、嵌入式三个核心从业能力培养方向,极大的满足的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将学习过程延伸到基于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各项课题中。实现“知能共进”,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进程由企业提前到校园。

2.3 转变教学重心,以生为本,培养具有职业续航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新耐用”人才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体量永远在以几何级数在增长,因此没有那个学校所传授的知识能用一生,计算机专业尤其如此,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让企业和人才走得更远。依托课程中心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我们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续航能力和创新精神。

(1)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导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模式转变

“华盛顿协议”中工程师教育的核心导向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育要由传统的以输入和过程为中心的“资源模式”和“生产模式”向以学生学习结果为中心的“能力模式”和“绩效模式”转型。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近年来,我们以点带面,尝试在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工科课程中推行“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在教学设计上改变传统的先概念、后理论、再实践的流程,改为先问题、后方法、再总结,借助课程中心,将鲜活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学生课前先自学在线教学视频,对案例和问题进行充分的调研、讨论、收集资料,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在传统课堂中讲授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已被学生理解,等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时,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案,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批判思维,最终得出最佳方案。

(2)教学时间、地点由以课堂为主的单一空间向以课程中心为主的多维空间转变

课程中心的建设和推广,能够让我们把教学活动从离散、孤立的单一空间,变成连续动态的多维空间。在地点上,借助于网络、物联网等现代化手段,使教学从教室向寝室、图书馆,甚至是任一空间扩展。实现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化学习、培养学生在网络化时代的终身学习能力。

(3)教育评价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传统课程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依据,这种方式不利于刺激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违背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适时原则,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我们将平时表现、上机调试、进阶式学习、单元测验、期末考试等居多环节融合在一起,来评判学生的最终成绩,且对于在项目研发、学科竞赛等环节表现优异的学生还给予加分鼓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将考试由“判决书”变为“兴奋剂”。

3 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1 取得的成效

(1)围绕“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完善了“以能力为导向的15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为专业改革综合试点项目;与武汉软帝公司共同申报成为湖北省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湖北省重点示范中心,《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被评为湖北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成为国家规划教材,新增武汉博睿,上海九城等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它们提供的培训和顶岗实习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范围。

(4)我校委托麦可思公司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数据显示,学院在非失业率、一年后月收入、专业相关度、专业吻合度、就业现状满意度等方面指标都在同地区和校内领先。这说明,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培养质量正程稳步上升态势。

表1 麦可思质量评价数据

3.2 存在的问题

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与探索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居多问题和困难

(1)传统观念的定式影响模式的改革,重“教”轻“学”;重“课内”,轻“课外”;重“言传”,轻“身教”;重知识、轻能力;重知识能力,轻人格品格;这些积重难返的顽疾严重制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来,结合审核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通过出台各类奖优罚懒的政策,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

(2)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薄弱导致基于能力的培养方案执行效果受限。

学院通过科研教学协同发展的策略,成立了Java、.NET、嵌入式三个教学团队,图形图像、嵌入式、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四个科研团队;并提出了教师每周20小时坐班制,先后有2人次赴高校进修、2人次赴企业挂职锻炼,这些措施有力的保障了双师型队伍建设,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3)学风及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有效措施还不多,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沉淀过程。需要不同部门通力协作,更需要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目前,教学、学工正在联合起来,多措并举,督促学风的转变。

4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历史上经历了以道德素质为核心到以知识能力为核心的二个发展阶段,在进入万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的历史时期后,需要进行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计算机学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力图培养在人格、品格、知识、能力、身心全方位均衡发展的“三用型”人才。

[1]周久桃.走出人才培养的误区[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6.03.

[2]郭延生.别总把企业当乙方[N].光明日报,2016-02-16.

Emphasizing Training the IT Industry's Three-Purpose Talents Using Enterprises'Talent Specifications as the Standard

JI Peng,LIU Zhi-yuan,ZHANG Fan,LIU Kai,QI Wen-qing
(Institute of Computer,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3)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local training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poses that in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period,based on cultivating students'ability of learning and adapting enterprises’talent demands as the goal,we need to increas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personality,character,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to meet the enterprises’demands.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to mak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durable.Final⁃ly,through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education,supplies the marketable three-purpose talent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Supply Side Reform;Three-Purpose Talents

湖北理工学院2017年校级教学研究立项课题(No.2017A04)

1007-1423(2017)33-0021-05

10.3969/j.issn.1007-1423.2017.33.005

纪鹏(1967-),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副院长

2017-09-12

2017-10-25

猜你喜欢
人才素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