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粉玲
认字也是门学问——读《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有感
p粉玲
很早以前,读过一个历史故事:“太平军北伐时,有一支部队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主将正在与人谈话,就随手写了一个字,交给小校。先行官从小校手中接过手令一看,是个“烧”字,大吃一惊:烧城?想再去问主将,又想军令岂可更改。于是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把柴火,三更造饭,四更饭毕,拂晓前烧城。天将亮,众军一齐点火,顿时烟焰弥漫,百姓哭声震天动地。主将大惊,急忙找来先行官查问为何烧城,先行官拿出手令交给主将,一看,主将顿足大叫:“我之过,我之过!”原来,他在不经意之间,将“绕”字写成了“烧”字!结果,好端端的一座城因为一字之差化成灰烬。从这则历史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写好每个字和好好写字这件事情有多么重要。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博大精深,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化。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我们现代常用的汉字有四千到八千个,本质上,汉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熟记并且深刻理解的,但当私塾先生的戒尺变成了PPT更换的上下健,敲击键盘声也取代了朗读声。提笔忘字、读错字好像也成了当代人的常态。我们再没有读书时对于平翘舌音锱铢必较的专注,也失去了不会读查一查的心思。没有了语文试卷,没有了判断正误,我们的读音也变成了“差不多先生”,就算将枸杞(qǐ)念作枸杞(jǐ),药房的先生还是会照常抓药,而双方也不过尴尬一笑,下一次依旧还是念枸杞(jǐ)。
当我们太过依赖智能输入法时,脑海中对于文字的记忆也将变得单薄。古人做学问讲究精、专、研、习,在当今弘扬国学的风潮之下,兴盛孔孟诸子之道,阳明理学也大为流传,可在此之前,我们不如先纠正纠正错音、错字。毕竟,在这字里行间、抑扬顿挫之间,流传着历史,洞藏着人文。
由作家李问渠创作的《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和《中国人容易写错的字》这两本书,就好比是一套非常实用的阅读工具书,它们会让我们在阅读与生活中,能够更轻松、更准确地体验文化的魅力。
《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一书分七个篇章来告诉大家有哪些容易犯错的汉字:“容易读错的字”“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容易误读的半边字”“容易误读的同形异音字”“容易读错的成语”“容易读错的姓名”和“容易读错的地名”。在这七个篇章里,作者针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会接触到的一组组相似的字或者词,以及一些生僻字,从专业的角度给读者做了明确辨析,让我们对每一个汉字更能加深印象。
《中国人容易写错的字》一书分三个篇章来告诉大家有哪些容易犯错的汉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写错的词”和“容易用错的词”。作者同样以自己的专业水平分组进行明确的阐释。慢慢品读这套书,读者便会发现——原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个方块字后面竟然隐藏着那么多有趣的学问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这套书装帧精美,使用方便,平时阅读图书时,可以随时翻阅,通过A-Z的索引,更快捷地找到想要查找的字词。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写好每一个汉字,并且能够用标准的发音讲出它,这是一门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学问,幸好,我遇见了这套书。
编辑 钟健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