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佳
一年有四季,人生亦如此。《黄帝内经》中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即人体应顺从四季阴阳寒暑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专家表示,健康管理是一项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行为,若将88岁作为平均寿命,除以4,各年龄段恰好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想要获得身心健康,就要顺从人生的“春夏秋冬”。
打好一生的底子
春归大地,正是动植物生长最快的时节。0~22岁这一年龄段,也是人生的上升期。从婴幼儿的懵懂到迈入成年的门槛,这是身体成长速度最快、心智发育变化最大的“季节”。
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注意饮食,将直接影响或阻碍正常发育,甚至使体型和容貌都会受到损害。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营养不良已经非常少见。饮食过于精细、零食不间断等问题致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儿。《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7岁以上肥胖儿童人数高达3 496万之多。
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是生长发育的飞跃时期,身体内分泌活跃,代谢旺盛,是少年脏腑功能最佳时期,但因为课业繁重,学生族普遍牺牲运动和睡眠时间来提高分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量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数据显示,00后也已经超过90后、60后,成为熬夜主力军,占比高达45.7%。
在人生春季,家长有义务学习健康知识,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让这种好的习惯贯穿一生。合理搭配荤素,多吃果蔬、鱼类、禽类,吃好早餐,少吃零食,尽量选择新鲜、低能量、低脂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制品等。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多到户外晒太阳,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不要过度透支身体
夏季葱茏,23~44岁的青壮年褪去了少年的懵懂青涩,进入了心智成熟、精力旺盛的人生“夏季”。
这一年龄段的人,往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上克服万难,职场上摸爬滚打。虽然精力充沛,但不时身体也会拉响警报。据《2016北京白领健康白皮书》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上班族不运动,每周加班超过5小时,颈椎病、肥胖、慢性咽炎等成为京城白领最常见的慢性病。近些年,因熬夜、加班猝死事件时有发生,罹患绝症的也不少见。
被称为“三明治”的青壮年除了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婚姻和工作等压力,大约一半的青壮年深感抑郁,加上失业、离婚等重大生活变故都容易导致身心疾病。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恶习都在侵蚀青壮年健康,一项数十万职场人健康调查发现,中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
青壮年也应关心自己,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挥霍”健康。坚持每年体检一次,努力做到“四十指标都正常”。积极锻炼,减少久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培养兴趣爱好,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和应酬;注意排解压力,不要自己硬抗;及时发现身体不适,尽早诊断治疗,防微杜渐,调整生活方式。
平稳过渡防抑郁
秋收金黄,45~66岁,提醒着人们收起夏季的蓬勃旺盛,以稳定的心绪应对秋季的肃杀之气。“秋季”是一个转折点,要学会让身心平稳过渡。
中年人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肌肉量流失,骨密度下降,逐步进入更年期迈向老年阶段。对于中年女性来说,激素变化、潮热等绝经前的变化会导致睡眠困难、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等症状。离退休也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很多人因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产生焦虑等心理障碍,往往容易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有助于防止或缓解中年抑郁。与朋友保持联系的中老年人健康指数高,患病风险低。可以多做一些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事情,比如,去健身房做瑜伽或深呼吸等运动,和朋友一起外出旅游等。
每年进行一次体检,降低自己患慢病的風险。如发现血压、血糖高了尽早干预,争取“六十以前不生病”。减少应酬,戒烟限酒,饮食多样,适当节食,防止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适当退居职场二线,不要透支身体带病工作。提早规划退休生活,可以学习新技巧、参加培训班、积极锻炼。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与远距离朋友网上视频聊天也是排解孤独的很好选择。
管住慢病 安度晚年
秋收冬藏,步入老年后,所有的器官都在发生功能性退化,人体代谢相对缓慢,各种疾病也陆续找上门。2014年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北京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显示,18岁组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只有58.17岁。也就是说,在整个“冬季”,大多数老人都会在疾病和不健康的状态下度过,带病生存成为一种常态。67~88岁,要避免操劳,管好慢病,并非易事。
这一时期,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将其分为三类老人:A类老人没有疾病,充满健康活力;B类老人基本生活能自理,但有慢性病,经常看医生;C类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不起,需要照护。对于A类老人,重点要防慢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B类老人要将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达标范围内,如虽然血压高,但通过服药、调整生活方式后,能合理控制,不会引起并发症。C类老人也要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方案,争取早日康复,转为B类老人。
进入人生“冬季”,老人要警惕心血管、骨骼、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如60岁后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达39%,死亡率也急剧上升。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年因骨质疏松导致约37万起骨折事件,60岁后发生率急剧升高。调查显示,中老年轻度认知功能异常患病率比10年前增加85%。
饮食上,少吃大鱼大肉,多补充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高钙食物,避免心血管问题和骨质疏松的发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少爬山、爬楼梯,保护好膝关节。降低和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应避免情绪紧张激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朋友圈,丰富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