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静
朋友发来家中秋海棠的照片,一簇簇艳秾俏丽的花朵真如袁枚诗句: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若不是知道唐婉与陆游分别时曾以此花相赠,并言它的名字为“断肠红”,或许我也只会看到满眼喜庆,可是如今再看此花,竟如相思红泪,点点滴滴,散聚枝头。
当年陆游在舅舅唐闳家读书,与唐婉青梅竹马相守三年有余,唐闳看中的并非全是陆游的才华,他看重的是陆游对唐婉的真情实意,女儿嫁过去姑母必不会为难自己的侄女才乐见其成这桩婚事。
然而,再洞察秋毫的父母也难看透人心,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位姑母在三年之后,硬生生拆散了一对有情人。
旧时女子地位低下,一生的命运全不由己,嫁人是命途的重要转折点,爱子女的父母对女儿婚事都是慎之又慎。古人爱结表亲,也无非是想亲上加亲,父母期望女儿嫁过去能有亲人呵护,少受一些委屈。
经历过数十年红尘,看惯过世态炎凉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向来是思谋深远,期望能为子女规避诸多的人世磨难。尤其是在交通不便,出行困难的古代,鲜少有父母愿意将女儿远嫁,因为女儿一旦远嫁,往往就意味着一生再难团聚。更何况“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离家百里风俗习惯就会大相径庭,千里之遥的陌生环境,就连语言沟通都变得困难,更别提其他了。
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大多数人只记得“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却忘了第一首的第一句“邻家人未识”。岂止是邻人未识,大多的新娘连新郎也未识,嫁出去就是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一夕之间就由千娇万宠掌上明珠变成了处处要看人脸色,时时须谨慎小心的小媳妇,这期间的落差可谓巨大。
也正是因此种种,大凡父母皆喜与同郡之人结亲,无非是觉得彼此知根知底,相离不远,邻里乡亲大多熟识,彼此走动方便。即便女儿过的不好,也可以随时接济照顾。
门当户对也是父母为子女择偶的一个必须条件,很多人对此颇为不屑一顾,总觉得父母太过功利,有看不起寒门子弟之嫌。其实门当户对里也包含了不虚荣,不高攀,以免女儿嫁过去因出身比夫家低微而处处为难,遭人嫌弃。
清朝时期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南田的后人恽珠因为才貌双全,被满州贵族索绰罗氏相中欲将其聘为儿子完颜延璐的妻子。其父恽毓秀当时只是一个没有品级的典史,这桩婚姻无疑是在高攀,但是考虑到两人之间民族和文化的差异,恽父在征求女儿恽珠的意见后,果断拒绝了这桩婚事。
不过这件事情并没有因为恽家的拒绝而告终。之后,完颜延璐又两次上门提亲,却并非以权势压人而是以真诚打动了恽父及恽珠。婚后,完颜延璐为了和妻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开始研习道学,闲暇时两人常常一起谈诗论道,感情甚笃。
恽珠一生与丈夫恩爱美满固然与她才情人品出众,持家育子有方有关。但若不是恽父不惜前程为她连着拒婚两次,使婆家与夫婿都高看她一眼,事事处处都敬她三分,也未必会有她日后的成就和殊榮。父母爱子女,向来都是不惜代价,不求回报的一腔孤勇。
女儿是父母口中娇娇俏俏的一个名词,是父母心底时时刻刻的柔软。许是因为女儿与父母的缘分相较儿子的守护不离更情深缘浅,父母对女儿的爱也更细腻深长。据说江南一带的人家若有女儿出生,父母就会在院中植下香樟树,待到女儿出嫁时就用香樟树做两个木箱,里面放上丝绸,取“两厢厮守”之意。
绍兴一带也有一流传千年的习俗,就是自女儿出生后的满月,父母就会在后院的桂花树下埋下一坛坛的女儿红,一直到女儿出嫁才作为陪嫁取出。想来,女儿当年的第一声轻啼,一定就像女儿红一样醉过父母的心头。
女儿如酒是父母珍藏一生的佳酿,女儿如花是开在父母心中一生的牵挂。在闺阁时父母忧虑她们的衣食,安暖,教习她们女工持家,及笄后忧虑她们的婚姻,唯恐遇人不淑,孤苦无依,即使女儿成婚后也依然忧虑着她们的生活,随时准备着为女儿提供避风的港湾。
父母之爱如春晖普泽,也如山温水软,拥有时是点滴寻常,失去后才明白,此后岁月风雨沧桑再无枝可依,无处可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