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雪山

2017-12-26 04:50瑞昇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山雪山视野

瑞昇

西藏归来,在飞机上凭窗眺望,云海之中突然出现一大片巍峨的雪山,高山耸峙、峰峦起伏、千山叠嶂、雄伟壮观。

看到这气势磅礴的景象,我不由得生出一种敬畏感,不仅敬畏雪山的巍峨和洁白,更敬畏自然,敬畏历史,以及由雪山延伸出的哲学———高度决定视野,角度决定态度,压力决定成就,能力决定地位,时间決定一切。

高度决定视野。在山坡上就比在平地上看得远,在高山上就比在小山上看得远,在翱翔蓝天的飞机上就比在高山上看得远。从山脚下,看上面的山是白茫茫一片;从飞机上,看下面的山的全貌甚至群山的脉络是一清二白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推此及彼,山有山的海拔高度,人生有人生的境界高度。视野的开阔与否决定着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影响着个人的胸怀与志向。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境界。人有了高度,才能高瞻远瞩,才能胸有成竹,才能当时不迷、过往不恋、未来不迎,才不会因暂时的逆境和挫折而对未来丧失信心,才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胆识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才能储备势能,蓄势待发,时机一到便势如破竹般突破瓶颈、阻碍。

角度决定态度。站在山脚下看,雪山是如此的巍峨高大;站在飞机上看,雪山也不过是一片隆起的山丘;站在银河上看,地球不过是一粒小弹珠。站在宇宙上看,银河系也不过是恒河一沙。视角越宏大,越能感受到人的渺小和一时得失的浅薄。这是从“大”和“高”的角度,还有“有”和“无”的角度。我们平时关注的是山,但还要看到谷。谷是山和山之间的空间,是肉眼不太重视的区域,却是真实存在的。人们可以用犀利的眼光看穿山中的世界,然而却不一定能透视溪谷的深邃,那些幽壑、回谷里藏着多少神奇和奥秘。正是溪谷以其卑下成就山的崇高,山以巍峨成就谷的深邃。没有独立的山,也没独立的谷。看到山就要想到谷,这就是“无中生有”的视角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包括个人成长规律,里面有看得见的力量,也有看不见的力量。人的格局和所处平台的大小决定了人的心量。我们不能过于局限于已知的或者固有的思维模式,应当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自我思维格局,从平面的、片面的、静态的思维模式,逐渐转为立体的、系统的、动态的思维模式,才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信息,提前预判事态的发展。

压力决定成就。高山,是自然的杰作,是地壳上升运动的结果。一座雪山,是一堆荒凉弥漫的晶体,是千万年来不同力量相互碰撞、对抗的结果。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在拔山超海的自然力量面前,不同的压力形成了不同的结果。顶住了压力,就可能成为高山,成其强大。反之,顶不住压力,被压力碾碎、挤压,弱小的越来越弱小,可能演变成为峡谷。还有的是别人进步时他在退步,就好像地质断层之间的地块下沉,而断层周边的地块相对上升,这样就形成了中间相对较低而四周相对较高的盆地地形。究竟要成就人生中的高山、盆地还是峡谷,就看你能承受压力的大小。

能力决定地位。飞机继续飞行,看着绵延的雪山,渐渐有点审美疲劳。金色的阳光突然照射在一座高耸的雪山上。怎么形容这雪山呢?它的身姿高峻、巍峨、突兀、耸峙,可以说它是高山中的高山、巨人中的巨人,这是群山之颠。亿万年前的这座雪山,必定承受了比其他雪山更大的压力,才能在众峰中显得如此的卓越、伟岸,令人感到一种刚正不阿、力争上游的质朴的美。“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超越的其实是自己,即便向上走一小步,也有新高度。特别是在人人皆优秀的“丛林”里,只有提升了个人的素质能力,攀登了一座座事业的高峰,才能有不一样的事业平台和地位,实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时间决定一切。地壳的缩短和褶皱、地槽沉积物的抬升,流水侵蚀,塑造出巍峨、壮丽的山峰。每一座山峰的矗立,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再想想,沧海变桑田、“高岸成谷,深谷为陵”又不知道需要多少年呢。再往久远的地方看,地球已有45~46亿年,我们今天仅对它近6亿年来的历史有所了解,就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时间研究。“日月既往,不可复追。”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保持正念,做好当下的每件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山雪山视野
太阳、高山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李琪,历奇(11)
视野
真相
视野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品牌视野
《飞过高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