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凯敏
摘要:在互联网深入社会每个“细胞”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利用新媒体,开拓包括高职在内的大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出有益探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学院立足本院实际,注重矩阵化、栏目化、故事化、广泛化,善用新媒体,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教育更接地气,也更受欢迎。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255-0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应把新媒体作为新阵地,进一步发挥新媒体技术、平台优势,让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接校园地气,春风化雨,实现思想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把握“微传播”规律,将微信平台作为新闻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的新阵地,坚持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学校官方微信(微信号ntac1945)实名认证三年来,先后获得2014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官方微信创新奖、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新媒体联盟优秀成员奖,2016年在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高职院校新媒体提升论坛”上,从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职业院校新媒体院校新媒体百强院校”。目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官方微信已经成为学校上下新闻宣传的主渠道、舆论引导的主阵地、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服务师生的新载体,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一、矩阵化建设,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微”方阵
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的出现,带来了传播方式天翻地覆的变化。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产品的出现,不仅让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更带来观点、内容和行为交互的激增。
顺应传播新趋势,2014年9月,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申请认证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学校各二级学院也相继建立起微信公众号,形成以“ntac1945”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中心,5个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和学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心理教育微信公众号组成的“微”方阵。通过自上而下、纵向联动的主流声音传播矩阵,实现师生在哪里,思政政治工作就跟到哪里。学校集中整合学校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组建了100多人的微信管理编辑队伍。
根据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学院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借鉴“中央厨房”模式,改革传统校报采编过程,重构创新流程,形成微信制作、运营维护、舆情监测、微视频拍摄、专题策划等五大项目组。日常运营实现模块式管理:党委宣传部负责人承担选题策划等工作;学校教师宣传员和大学生通讯员为主体的校园记者队伍,负责收集校园信息和各种新闻线索;微信编辑部成员则负责后期编辑,将信息制作成符合师生阅读习惯的图文、H5、音频视频等发布内容;当天的宣传部值班老师,负责最后的审核,校对、发布微信内容。
衔接有序、行之有效的发布模式,让宣传分工更加细致,过程更加紧密,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有效地提高了新闻宣传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而构成相对稳定、技术分工明确的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也保证了宣传内容的质量。
二、栏目化运作,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品牌
腾讯旗下“企鹅智酷”一项关于网络媒体年轻用户研究报告称:在年轻人群体中,具有视频、动图等多媒体的动态新闻比文字新闻更受欢迎。此外,传统媒体条件下,受众是被动客体,缺乏交流沟通渠道。而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传播者。
如何让宣传教育事半功倍,让这些潜在的传播者成为传递正能量的参与者?学院微信公众号将传统媒体常用的栏目“移植”到新平台,通过“栏目化”运作,整合传播内容,强化读者印象,形成宣传品牌。公众号开设《科院人物》、《榜样的力量》等栏目,将学生身边事用图片、影像等生动活泼地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挖掘每个师生的宣传价值,激发大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科院人物》主要讲述老师的故事,比如,2016年9月推出的教师节专题,先后以《“中流砥柱”系老师——陈建军》、《“泥石流”系老师——任积丽》、《“清流”系老师——邵元建》为题,介绍了学校三位不同特点的教学名师,每篇推文的阅读量都近4000人次。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让这些老师生动立体起来,很多学生在看完微信后,慕名去上选修课。
以学生故事为主题的《榜样的力量》栏目,讲述学生身边的事,先后推出《创业路上的糕点西施——杨乐婷》、《在全省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电商团队摘得第一名》、《科院好同学王绪成在受到崇川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学校表彰后,是这么说的!》等50多个学生先进人物和团队。
三、故事化创作,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
和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同,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宣传工作需要改变理论说教的宣传教育模式,更加注重语言生动、互动交流。对此,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官方微信,尝试“碎片化”宣传,不说冗长而枯燥的大道理,而是将这些道理“碎片化”融汇于一个个接地气的小故事里,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一个个轻松的故事里,感悟道理。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七十二年历史的高职院校,有漫长而曲折的办学历史,如果只是将这些校史生硬地搬上微信,没几个人有耐心读下去。官方微信通过合适的时间节点,将校史融入每个杰出校友的故事中,采用“小贴士”等形式,穿插介绍学校历史,读来有趣,又有条理。2015年,学校七十周年校庆时,《江海大地走出的昆虫学家——院士印象初》、《走近杰出校友原江苏省副省长凌启鸿》等推文,让学生认识了杰出前辈,增强了自豪感。
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始终贯穿于微信公众号的发布之中。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时,官方微信号推送《南通科技職业学院“90后”大学生创作〈长征〉主题微景观》,介绍学生曹通创作一组长征系列主题的微景观的故事。这篇推文不仅在学校师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受到地方、中央媒体关注,《中国青年报》和央视少儿频道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特别节目《传承》先后联系采访报道。
四、广泛化参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
新媒体数字化、交互性、即时性的主要特征,带来了传播者和受众角色的改变。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络的普及,让两者之间的区别逐渐模糊。这是一个每个人拥有手机、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的时代,这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必须更加注重沟通、交流,不断扩大师生参与面。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微信公众号运作过程中,充分尊重新媒体时代传播者与受众交流对等的规律,动员全校各个部门、各种力量、所有师生都参与其中。用好师生当中的网络能手、时尚达人,积极推出一批有情感、有温度和有服务的微信推文,讲述身边好故事,传播科院好声音。2016年12月份推出的新闻类脱口秀《科院那些事》,到目前为止,已经播出六期,每期阅读量近两千人。节目的播出,使广大师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师生向官方微信投稿、留言,构建了畅通的双向互动渠道,让宣传和思政工作更有活力。
总之,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顺应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通过栏目化、故事化的表现形式,构建双向互动平台,把握舆论主动权,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传播正能量,构建新时期学院宣传和思政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旭.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J].管理观察,2011,(9).
[2]何畅.简析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宣传中的作用[J].媒体时代,2015,(6).
[3]国梁.新媒体成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J].人民论坛2017,(06).
[4]毛赟美.新媒体视阈下如何建设高校宣传阵地[J].北京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