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琴+吴丽+付丽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相关专业中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在此类院校开设食品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食品专业英语;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240-02
一、引言
教育部2000年以后先后引导设立了60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数量达600多所,已经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河南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有17所。应用型大学以地方公办和民办本科为主,很多是从原来的高职高专发展演化而来,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多样化人才为主。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新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受原来高职教育传统的影响,一些专业必修课的重要性未得到体现。以食品专业为例,很多开设食品相关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沿袭以往的教学理念,并没有把食品专业英语纳入到本科必修课程中来。新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专业英语课究竟有何必要性?下面我们以食品专业为例,进行阐述。
二、培养目标的差异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差异是培养目标的区别,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普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一般的专业人才。高职英语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材,缺乏专业相关性,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例如,一些学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面对专业的英语材料和文献仍然力不从心,专业文章也不能准确翻译,对英语说明书似懂非懂,看到外国友人精神紧张,不能流利自如地与外国客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因此,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英语,尽快掌握专业英语的文体结构、语法特点和表达规律,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专业英语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的必要性
专业英语不是单纯的语言课或纯粹的专业课,而是要将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食品专业为例,食品专业英语属于我国高等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目的在提高本科生对专业英文资料(文献、专著、说明书、操作规程等)的读写和翻译等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取国际前沿食品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的能力。它侧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满足学生在专业交际中的实际需要,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英语专业信息,还能以英语交流信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前景下,学生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应用英语作为其专业服务的工具,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专业英语不仅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选择的竞争力,缩短学生适应工作的时间或进一步学习。这种强适应性,与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不谋而合,这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更有活力,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更加贴合应用教育的本质。
四、培养国际化食品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培养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食品专业也位列其中,培养国际化的食品专业人才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对于应用型本科来讲,如果还仅仅停留在培养食品加工操作工和一般研发人员的初级阶段,就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因此,研究食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食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并且能够熟练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食品专业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食品专业包括新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食品专业必须积极应对的一项艰巨任务。
据统计,包括食品学科领域在内,国际上有85%以上的专业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的。由此可见,在国际化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如何把普通專业学生培养成可以适应国际化的专业型人才,大学英语以及专业英语教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中有着怎样的分工,各自担任怎样的角色,这些已成为大学教育研究人员、教学管理部门以及食品专业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因此在开设公共基础英语课程之外,还要开设适用面较广的、带有共性和应用性的英语课程,如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文献检索英语、计算机英语、国际会议英语等课程,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开设学术讲座听力、学术口语等,满足国际食品专业课程的需要。专业英语是基本英语和一般英语的延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纵观当下,国际化食品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应该具有食品工程设计、设备选型、食品工艺开发、食品品质控制、食品生产管理的能力;熟悉食品工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策划市场营销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掌握获取最新科研动态和综合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国际化视野、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国际化食品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涵盖食品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应该了解食品储运、保藏、加工、保鲜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同时还需要掌握食品进出口贸易规则,掌握食品认证等相关知识,在熟练掌握公共外语的基础上,熟悉食品专业英语。尤其作为转型发展试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改变思路,坚持“区域性、行业性、应用型”办学的同时,以培养新时代下的应用型人才为契机,合理设置各类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能力和具有鲜明地域和行业特色,集技术研发与管理交流于一体的高层次综合型人才。
五、结语
在新常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背景下,食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纳税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和发达国家比,中国的食品科技投入很低,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向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包括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和科技理念等。食品专业英语在国际食品科学研究交流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学生学习食品专业英语的必要性不可言喻。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对各种人才的需要,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进行结合,能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地胜任多个工作岗位,或者进一步读研读博深造时,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新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专业英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学生能力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加强这些高校专业英语课程建设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程顺昌,冯叙桥.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58-60.
[2]毛晓英,姬华,唐明翔.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17):8-8.
[3]李庆领,吕耀中.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23(2):101-104.
[4]乐礼铭,孙俊,徐斌.食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5,(9):83-86.
[5]赵文竹,于志鹏,邵俊花,等.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农产品加工月刊,2016,(5):72-73.
[6]徐贵华,张凤梅.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84-87.
[7]赵萌,赵锦芳,姚晓琳,等.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环境下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5,(1):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