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和研究

2017-12-26 18:07杜文玲秦元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互联网课程

杜文玲+秦元春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最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国家方针政策,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与报国热情。但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自身特点以及高校不健全的教学体制问题,造成了该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也是迫切需要的。这需要针对课程特点,适应互联网+的发展,积极探索与研究该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104-02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目前所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1.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理念陈旧。(1)“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内容与社会发展紧密联合且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用上需要系统性与整体性,教材的选择上需要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局势。这些在现今很多大学都很难做到。通过调研发现,我校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选择上面还是下了功夫,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合作局面,在管理方面,出现了几个相关部门交叉管理的局面。而我校目前依托馬克思主义学院,并与教务处、宣传部等部门紧密合作,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已形成相当好的局面。(3)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应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但一些高校并没有跟上“互联网+”的时代,仍保持着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尚未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有的教学手段。通过调研,我校就有将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学习气氛不太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无法很好地为课程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的缺失。在我国部分高校中,《形势与政策》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学的普及度还不高,方法方式较为传统。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应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或是利用PPT进行讲课,教学较为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形势与政策》内容的丰富性和现实意义,使得听课率低,而且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3.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热情不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听课率较低,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理论性太强,脱离实际,有部分学生甚至只是为了学分而去上课,在课堂上,学生因兴趣不高,不太认真听课,使得课堂纪律比较一般。

二、创新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程多样化教学方式

1.课前:创建形势与政策教学名师工作室网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许多学生喜欢上了自己看“微课”来自主学习知识的方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视频长度一般为5—10分钟。这就决定了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重难点突出、资源使用方便等优势。因此,它能够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喜爱。

创新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制作“微课”的方式来打破传统教学的藩篱,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首先,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以及工作机制,如组织高校优秀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名师工作室,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进行专门机构统一管理。然后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创建名师工作室网页,安排专门的网页日常内容更新与维护工作,再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课前集体备课与合理分配教学模块任务,共同合议在教材中注入新的内容,加强课程内容的创新,明确课程教学的计划及教学规划大纲,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作意识,从而录制既专业又不失趣味的“微课”视频。最后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教学名师工作室的网页上即可。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在课前登录名师工作室的网页来观看“微课”自主学习相关课程内容了。这有助于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一度颠覆了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凭借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将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发给学生,使学生们可以在课前通过观看该教学视频,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交流、讨论、解答疑惑的良好效果。因此,翻转课堂具备了传统课堂无法与之相比的灵活性、主动性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创新教学名师工作室网页恰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联通的桥梁,教师录制上传的教学视频——“微课”,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平台以及翻转课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准备。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课堂上,有教师牵头,减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引导,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形势与政策》内容的现实性和丰富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的手上,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并在彼此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深化教学重点,加强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出素质与能力并重的新青年。

3.课后:建设学业指导帮扶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平台,发挥课程时效功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在改革与发展中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时代背景,能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并能够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这门课的学习是为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和发展方向,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对大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创业方向的指导。

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更应该让它充分发挥出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切实作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大合力。基于这一方面的需要,淮南师范学院正在积极建设学业指导与就业帮扶工作室,并开通学业指导与就业帮扶工作室微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与实效性。该工作室将会紧跟国家的时势和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入学开始就给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业帮扶计划,以达到帮助学生就业的目的。定期发布一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信息,帮助学生把握最新社会形势。

《形势与政策》课程多样化教学方式目前还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多数高校都还处于探索之中。在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下,通过教师们的探讨、研究和实践,淮南师范学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相信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同时,将该课程多样化、丰富化,必会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衡,等.“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

[2]马亚琼.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9):38.

[3]张君.“互联网+”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园,2015,(28).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互联网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