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月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我国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我国物价指数急剧上涨。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对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本文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得出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不具备适用条件的结论。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 适用性
过去十年间,为了管理并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各国央行开始采取新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目标制。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采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多目标制,货币政策工具形式也表现为多样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外与国内的学者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给予了高度关注。
一、国外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目标制有效性的看法
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targeting)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框架,由于在降低通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等方面成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国外学者主要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对通胀目标制展开研究。在前一方面,一般结论认为通胀目标制是最优的货币政策选择,如Svensson认为,在通胀目标制下,由于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和社会的目标函数一致,因此,钉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能够使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Beddies基于政府间政策博弈模型分析后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可以替代央行忽视政府预算约束的不足,使社会福利水平达到次优均衡,对平稳政府融资需求也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在实证研究上,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际效果则存在较大分歧。如Ammer和Freeman以及Freeman和Willis采用新西兰、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经验数据,并基于VAR模型展开实证检验,发现通胀目标制的可信度效应不能持久,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幅度将远远超出模型所预测的水平。Kahn和Parrish观察了新西兰和加拿大90年代的通货膨胀的短期现象,认为中央银行没必要采取通胀目标制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Mishkin和Posen通过分析利率和消费者预期,进一步证明了他们的观点。然而,Siklos通过使用时间序列技术和季度通货膨胀数据,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三国展开实证研究,认为通胀目标制的实施可以改变通胀率的持续性,因为中央银行不再容忍实际通胀率持久地偏离目标范围。
二、国内学者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适用性的看法
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围绕通胀目标制对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展开了分析。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符号约束方法进行研究(赵文胜等,李卓等,2012)有的认为应将通胀目标制作为我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并尽快加以施行,以提高我国的货币政策效率;有的则认为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条件还不成熟,如果贸然施行,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更大的风险。
一方面,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尚不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如李雪莲认为,由于货币错配,中国尚不适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高见、生蕾认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受其决策管理机制的限制,金融市场也尚未完善,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要以这些条件的完善为前提。卞志村认为,中国目前还处于转型时期,通货膨胀和产出的波动都不平稳,因此尚不适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另一方面,刘东华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新兴市场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能改善这些国家的经济表现。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也是有益的,并且他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李晨保和孙永权也认为,中国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已经成熟。邱崇明、黄燕辉认为通胀预期能够影响微观主体(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行为(消费和投资)从而可以充当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三、评述
从实证角度看,结合国际国内的一般理论,可以看出,在现有研究中,学术界多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剖析,或基于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代表的计量模型展开实证检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借鉴与基础。但是,在上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中,大多仅考虑了利率调控下通货膨胀预期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未涉及数量型货币工具的调控。
然而在现实中,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控通常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数量和价格两类实质性调控工具,以及選择性信贷政策和窗口指导两类指导性政策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侧重于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与回购)和准备金率调整两类。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外国学者的分析方法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毕竟不是基于我国国情。我国学者的分析中大多考虑价格型的货币工具,对数量型货币工具方面有所忽视,因此在构建模型中,应当考虑我国现实,对近几年的经济运行加以研究,运用新型数据,对原有模型加以修正,加入新的经济变量,增加模型的可测可控性,提出新的经济形势下的新建议。
从理论方面看,国内学者认为我国不适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还不具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一)我国现行的内外经济状况难以适应通货膨胀目标制
2005年7月之后,我国实行的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扩大了汇率的浮动范围。而通货膨胀目标制则会进一步加剧中央银行的操作难度,一旦中央银行不能有效地化解困境,社会公众就会质疑中央银行控制通胀的能力,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不能维持,意味着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失败。
(二)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
中央银行往往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短期利率,以影响未来利率预期和长期利率,并通过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相对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来说对中央银行的操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并实现金融稳定,从而实现通货膨胀的预定目标值,稳健的银行体系和健全的金融市场显得尤为重要。endprint
但就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来看。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还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各商业银行不具有完全的利率决定权,无法通过对市场利率水平的调整来应对基准利率的变动。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存在着严重的行为扭曲,各层次的金融市场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价格联动,不能使社会公众产生合理的预期。对此,政府往往会施加行政干预,而行政的过度干预必然会降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利于货币政策责任制的建立,最终当然会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结论
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的确不适宜大力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但不应否定的是,适度运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于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非常有益的。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同期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却对此构成挑战。国际上,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欧洲各国对我国经济冷控制的危机又开始蔓延;从国内来看,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尚未完成,而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复杂的背景,政府应协调搭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流动性,特别是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避免流动性的成倍扩张,推高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因此需要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责更加明晰。需要确定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值或目标区。保持物价稳定并不是说必须使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说只要通货膨胀率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波动,就不会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造成负面影响。另外,不能为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短期产出收益而忽略对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治理,应该立足长远,实现人民币币值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同时稳定。
具体而言,短期内,应注重对数量型工具的运用,适时适度地开展公开市場操作和调整准备金率;在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化建设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利率调控的频率与幅度,深化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增强其对通货膨胀预期的敏感度;又因通货膨胀预期不仅体现在商品价格中,还反映到资产价格中,中央银行应构造含资产价格的广义价格指标体系,强调该价格指标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并借助货币政策报告向公众发出维持对该价格指标关注的承诺,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偏差,同时,构建基于资产价格的通货膨胀预期指标体系,完善基于统计抽样调查的通货膨胀预期数据体系,进一步促进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可预见性,提高决策的可测性,引导市场形成合理的通货膨胀预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