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层面理解和把握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协同问题

2017-12-26 07:37周学锋
关键词:高校

周学锋

摘 要: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现象,缺乏协同性的现象更加突出。以协同理论和文化结构理论为依据,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分析了三个层面不协同的诸多现象,提出了构建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协同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而,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协同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文化三层面;协同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5-0091-03

Abstract: The current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lacks in integrity, systematicness, and, in particular, synergy. Synergy problems are thus analyzed conceptually, institutionally and operatio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synergy theory and cultural structure. And basic approache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synergy are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concept, institution and oper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e Three levels in Culture; Synergy problems

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现象,协同性缺乏现象尤为突出。如,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基本功能作用发挥的协同问题,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和其他服务保障工作的协同发展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进而影响着大学的发展方向、速度、质量和水平。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基本要素和结构的差异,特别是办学理念,制度设计和操作技术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序参量),导致高校功能作用发挥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协同效应)也存在差异。也就是说,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性质、基本特征和有效运行状态,不仅仅取决于形成系统的要素和结构,如果假设客观条件不变,更取决于设计系统的思想观念、制度安排和操作技术等因素及其组合的协同性,它不仅决定系统的形成,还决定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大学人才培养系统存在着不断优化问题,特别是系统软件的优化(协同)问题。

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了“协同学”。提出了协同原理,揭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要素围绕系统整体目标的协同作用,使系统整体呈现出稳定有序结构的规定性。协同原理适用整个系统物质世界,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协同理论为我们分析和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协同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文化的视角看,高校是一典型的文化结构系统,即是由观念系统、制度系统和物质系统构成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开放系统。考察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的协同问题,不难发现上述问题存在的背后,反映的是文化结构系统的协同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的观念层、制度层和物质层(操作层)三个层面上,不仅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层、科学的制度层和规范的操作层,并确保观念之间、制度之间和操作之间的纵横向协同运行,而且,更要保证观念、制度和操作三个层面的纵向协同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有效或高效运行。因此,我们必须要从三个层面理解和把握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问题。

一、在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正确的观念层及其观念纵横向协同上下功夫。

简单而言,组织成员特别是管理者认识不正确不统一不协调(观念不统一)是人才培养系统不协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受到不同教育背景、经历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构建组织成员特别是管理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观念群绝非易事。观念是一种稳定的自觉的认识、理解、看法和思想。可以分为价值目标的观念,对目的和目标的认识;价值准则的观念,对实现途径和方法的认识、价值行为的观念,对实践者的要求。更进一步考察,组织的观念是一个系统,是有结构的,分层次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认识、理解、看法和思想及其逻辑关联构成了观念的结构和层次,形成了组织的观念群。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准则,从社会层面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行为,从公民层面上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构成了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观念群。由于观念系统是开放系统,因此,正确观念层的构建必须与组织的环境相适应。那么,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效率和效果,如何在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正确的观念层及其观念纵横向协同上下功夫,应注重理解和把握三个方面问题。

1.高校要构建正确的观念层,必须与组织的环境相适应。表现为高校要树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理念,高校必须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下,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应用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观念,同时,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自身规律,坚守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大学之道。从而,推动大学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高校要构建正确的观念层,必须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组织内部从纵向上,围绕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展开,从宏观到微观必须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工作理念和管理理念(操作理念)等。组织内部从横向上,围绕人才培养,要结合实际,科学定位,正确认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

3.高校要构建正确的观念层,必须注重观念层及其观念纵横向协同。必须考虑上级和社会的要求、学校的发展阶段、学校实际、学校办学定位,包括如何看待教育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和服务保障工作等,从而,把握正确的观念系统,注重观念系统的协同。正确的观念和观念纵横向协同是组织达到目标的核心。

二、在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的制度层及其制度纵横向协同上下功夫。

基于组织成员特别是管理者认识不正确不统一不协调,制度建设的“虚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必然存在,无权制定、越权制定、重复制定等无序制定现象必然存在,这是人才培养系统不协调的重要因素之二。解决制度协调问题的核心是解决“怎样建设制度”问题,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基本的、非基本的和不同层次的制度体系绝非易事。从完整意义上讲,制度其实是一个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些规则的集成与组合。制度系统由理念、对象、规则、载体四大要素组成。制度系统中四个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才使得制度具有了实质性的內容、实质性的功能和实质性的意义。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制度系统都是不完备的,都会使制度丧失其应有的功能,进而失去存在的可能。那么,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效率和效果,如何在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的制度层及其观念纵横向协同上下功夫,应注重理解和把握三个方面问题。

1.必须以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正确的观念层为依据。制度是规范组织的工作、活动和成员行为的内部规章制度的总称。制度的功能是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到为实现某高校的办学理念、工作理念和管理理念而进行的确定边界、形成秩序、提供预期、营造环境等工作。是某高校实现正确观念层的具体保障。

2.必须以遵循制度建设规律,全面、系统和分层考虑制度体系建设问题。一个具体制度要体现包括理念、对象、规则、载体四个要素;一个制度体系要体现分层次、有阶位。如,高校制度有章程、准则、条例、规定、办法、细则、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等;有学校制定的制度、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制定的制度、教学单位制定的制度、各单位内部制度等。

3.高校要构建科学的制度层,必须注重制度层及其制度纵横向协同。在具体制定制度时,我们不仅应该注重每一个具体制度规则条文的协同性,还要考虑与上位制度和平位制度的协同性。保障制度及其体系建设协同性的关键环节是制度建设管理规范,包括制定制度规划计划、明确制度效力等级、明确制度制定主体、制定中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环节、前置审核程序、制度备案、清理与评估等。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的制度层及其制度纵横向协同,科学的制度和制度纵横向协同是组织达到目标的保障。

三、在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规范的操作层及其操作纵横向协同上下功夫。

由于观念不正确,认识不统一,制度建设的“虚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操作主体理解、接受和自觉履行组织价值观以及履行制度规范的差异程度必然存在,这是人才培养系统不协调的重要因素之三。在操作层面,主要包括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等操作主体自觉履行共同价值观和遵守制度规范,形成操作协同系统绝非易事。作家梁晓声给“什么是文化”下了一个深入浅出的定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制度规范如果能成为组织全体成员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那么,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质量和水平会大大提升。那么,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效率和效果,在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规范的操作层及其操作纵横向协同上下功夫,应注重理解和把握三个方面问题。

1.必须加强对操作主体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操作主体包括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认识、理解和把握正确的观念群即组织的共同价值观,自觉理解、把握和遵守组织行为规范,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组织行为规范成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和无需提醒的自觉重要途径。

2.必须研究和构建宣传、教育、培训和监督的操作协同系统。构建以操作主体接受组织观念为核心,学习学会和自觉遵守组织行为规范为目的,执行、监督和奖罚分明为保障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监督的操作协同系统,是真正形成“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重要保障。

3.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凝练正确的观念层和科学的制度层。操作主体理解和把握组织共同价值观和科学制度体系的程度如何,决定了操作协同系统的质量和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不断提炼、定格、完善、发展,需要管理者做长期努力。规范的操作和操作纵横向协同是组织达到目标的关键。

在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制度和操作三个层面的纵向协同运行上下功夫。我们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层、科学的制度层和规范的操作层,并确保观念之间、制度之间和操作之间的纵横向协同运行,同时更要保证观念、制度和操作三个层面的纵向协同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观念之间,制度之间、操作之间和观念、制度、操作三个层面统一协调,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协同运行。

参考文献:

[1] 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杜栋.协同管理系统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4]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27/c70731-21633720.html

[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EB/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3/0527/c64387-21632943.html.

[6] 人民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28/c1001-23677870.html.

[7] 杨芸伊,王立群.系统视角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研究——以怀化学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0):121-123.

[8] 马东俊.浅析协同视域下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模式[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91-93.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