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吃”本色下的绿色美食

2017-12-26 21:28
旅游 2017年12期
关键词:蔚县豆腐干苦荞

被蔚县人奉为世间最佳、平生最爱的餐食,竟是“糕”。蔚县盛行的俗语是:“一日不吃糕,肚里空荡荡”“一天三顿糕,看你上膘不上膘!”蔚县人走进本地饭馆,总要问一句:“有糕吗?”如果听到回答“没糕”,立刻会不屑地嘲讽:“没糕还开什么饭馆?!”

三五朋友相聚,即便是吃一顿斯文的大餐,临近尾声时,一盘黄澄澄、金灿灿的靓糕一上桌,大家伙儿顿时就会放下矜持的身段,上下其手,竞赛“筷子功夫”。为了强调“食”的重要性,蔚县人甚至把不可一日或缺的饭,叫做“餐食”,而不叫“饮食”。他们固执地认为,“饮”者,非“食”也。

“糕国” 一日不吃糕,肚里空荡荡

蔚县人嗜吃的黄糕(俗称“金糕”),是用去了皮的黍子磨成面,溫水和成软硬适度的均匀散粒(用手掌用力来回搓,俗称“擦粉子”),然后铺洒在笼屉上,从上汽算起用大火蒸15—20分钟(时间短了不熟,时间长了不鲜不筋)。蒸熟之后,立刻进入关键环节——搋糕——趁热将熟面倒在瓷盆里,手蘸少许凉水反复捣按叠折、揉捏捶打(俗称“踩糕”),使其快速压成圆形面团,再将面团翻到背面涂抹一层麻油,糕就做成了。而如此这般费时费力制作的糕,当然糯柔筋道霸气十足!只是,初见之人几乎无从下嘴,即使蔚县土著,也要撸起袖子施展训练有素的“筷功”,才能成功撕割切取一小块儿放到嘴里。

被外地人美誉“糕国”,蔚县人颇感自豪而做骄,于是在糕制作上不遗余力地花费心思。他们把自己种植的不论是什么粮食磨成的面都想方设法做成糕。除了黍子黄糕外,还做白高粱糕、红高粱面搅拿糕、谷子面搅拿糕等糕品。蔚县人的日常餐食标准是:早晨粥,晌午糕,黑夜糊糊煮山药。但一些清贫人家往往是:早晨烫嘴(喝糊糊)、中午难拿(搅拿糕)、晚上歇牙(不吃饭)。

从前,蔚县人惯以“粥糕不缺”4个字品评某某殷实富有。其所谓“粥”,指的是小米干饭,而通常意义上的“粥”,在蔚县以“稀粥”予以区别。其所谓“糕”,也并非指黍子黄糕,而是指白高粱糕——蔚县“糕国”之称的正宗来由,俗称“红糕”(色呈黑红而得名),口感发涩,却解饥耐饿,适合普通人家做主食。

为了确保“糕”的“粮源”,蔚县人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首选农耕习俗,就是种植白高粱。这种高杆作物虽然抗旱耐瘠薄,却特别耗费地力。为此,蔚县人在不断的摸索总结中找到了换茬耕种的解决办法。头一年种植白高粱,第二年换种豆子、山药、瓜,即可恢复地的元气。不过,高粱茬绝对不能种黍子,蔚县谚语有云:“高粱茬种黍子,气死狗肚子。”

由于黍子是“小日期”农作物,产量低,“薅苗子”还特费工,谁家也不多种,所以,黍子糕就成了蔚县人招待亲友的上等饭食。而既称“上等”,就要扎扎实实地精细加工,于是,高下立现:黍子带皮磨成面做的糕叫“毛糕”,黍子去了皮磨成面做的糕叫“黄糕”,两者在色泽、口感上颇有差别,待客的诚意也立见分晓。蔚县人认为“关住门小气,开开门大气”,所以“带皮的毛糕”一般都留给自己吃。但在旧社会,那些可以雇长工、雇短工的人家,也只能在初一、十五犒工时吃一顿毛糕。至于黄糕,就只有地主老财和买卖人家过年过节才吃得起了。

而今,蔚县人嗜糕食性依旧在,红糕却离餐桌去,黄糕果腹已寻常。只是每年大年初一的中午饭,必吃油炸糕(将蒸好的黍子黄糕分成大小均等的剂子,包入豆沙、枣泥、酸菜、肉末等馅料,放入七成热油锅炸至表面色匀即可)。此乃取“糕”的谐音“高”,以预祝新的一年日子步步高升。

老酸浆点嫩豆腐

走在蔚县的大街小巷、古堡村落,不时可以见到一堆一堆的人群围着三轮车车吃豆腐小吃,其中“金包银”备受食客青睐。“金”指的是色泽金黄的油皮,“银”指的是乳白色的豆腐干。“金包银”的做法很简单:取一张油皮一层一层把豆腐干包严实,吃起来汁水饱满、香味浓郁,糅合了油皮和豆腐干两种美味的优点,是一道非常得宠的小吃,尤其是在天气较冷的时节去吃,热热乎乎、满口留香,令人越咬越起劲,吃的那叫个舒服,那个过瘾!

他们还把做好的豆腐切成小长条,放在上下通风的铁网上晾晒,去除水分,再把晾晒好的豆腐干用温水洗净,投入老骨汤锅卤煮,佐以适当食盐、花椒、大料、茴香、桂皮等调料,小火慢炖,让调料味深深浸透到豆腐干里,咸鲜可口,越嚼越有味儿,名曰“五香豆腐干”。

蔚县人擅长的豆制品极为丰富:豆腐花、豆腐脑、豆腐泡、豆腐干、豆腐皮、老豆腐、炸豆腐、熏豆腐,林林总总,应有尽有。各种豆腐菜肴:香椿拌豆腐、辣酱拌豆腐、鸡蛋炒豆腐、金玉其外、虎皮扣肉,或素、或荤,或冷盘、或火锅、或拔丝、或雕刻,煎、熬、爆、溜、炸、焖、烩、烧,方式繁多,其中闻名遐迩的“素八碗”,完全以豆制品为食材,做成与“荤八碗”外观一样的形状,极其难得。即便一碗简单的豆腐汤,蔚县人也能将它煲得鲜如鱼汁、浓似牛奶,豆腐块状宛若琼脂。

资深的吃货只把眼角旁光略略一扫,再让舌尖味蕾轻轻绽放,便心知肚明:食材好,食才好,这是吃到了正宗的酸浆豆腐。

酸浆点豆腐,目前已成为中国非遗特色技艺。纯正的酸浆菌种,是依仗传统的手工艺者凭借精湛技艺,利用当地优质水源,在豆腐制作过程中,将盛出的浆水经过乳酸菌发酵而得(类似蒸馒头发面时所用的面酵头)。做一次豆腐,留一次酸浆,年份越久的“老浆”,做出的豆腐质量越高,豆腐也更绿色、更美味。

在大西北呆了40年的我,只知道有“卤水石膏点豆腐”,还从未见过“老酸浆点嫩豆腐”,所以,自从在路边摊吃豆腐小吃时结识了蔚县宋家庄镇李家碾村人李百禄,立刻就被他的豆腐手艺迷住了。

早晨5点,天灰蒙蒙的,我就赶到了县城南关经纬里七巷八号院李百禄豆腐坊。小院内两间低矮小屋的门窗缝隙向外吐着白色的烟雾,进到屋里,雾气笼罩的两口大锅内,琼浆蒸腾着白色云雾。锅台擦得黑光锃亮,各种工具摆放得井然有序。橙色的燈光下,李师傅正忙着打沫、点浆,浓浓豆香味扑鼻而来。我打开相机镜头准备拍摄,取景框里却什么也看不清。屋外冷屋里热,镜头出汗我也急得有些出汗,赶紧蹲下来擦拭镜头。李师傅说:“你慢慢来,我专门留了两锅的黄豆等你来了从头开始做。”

以往,他每天3点半就开始工作,今天因为答应了我的拍摄邀约,特意延时开工,真叫我感动。

所以,在他断断续续地讲解过程中,我尽可能详细地拍下了“酸浆点豆腐”打豆浆、煮胎、养豆花、摊布、浇制、压榨成型的整个制作流程。由于精益求精,经营了几十年的“李百禄豆腐”现如今已经成了蔚县颇负盛名的品牌美食。

蔚县豆腐行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黄豆去皮黄金献,清江点成白玉板”,用在李百禄这里,可以把“清江”二字换成“酸浆”。如果把李百禄做的酸浆豆腐切成方块用油煎得两面金黄,再配上开水焯过的根红叶绿的菠菜,就可以装一盘名菜:“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

寻味安棚饸饹

饸饹谐音和乐,所以蔚县人崇尚之,每年除夕必食之,图个“年终岁末,全家和乐”。农历二月初二吃饸饹,俗称“龙行旧道五谷丰,人吃饸饹运行通”。朋友来了吃饸饹,意味交情长长远远;亲家来了吃饸饹,期望儿女圆圆满满;老人寿诞小孩满月吃饸饹,象征长命百岁福运亨通。更有“安棚吃饸饹,白头能偕老”之说:蔚县人举行婚典的前一天,须宴请宾客,谓之“安棚”“下营”,而待客饭食就是荞面饸饹,叫“安棚饸饹”。

关于饸饹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元代。元人王桢所著《农书·荞麦》云:“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河漏”者,“饸饹”也。

制作饸饹最常用的是荞麦面。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泻痢、腹痛、上气之疾。”

将荞麦浸洗、脱壳、磨粉之后做成饸饹,色泽黑亮,入口筋顽,出沸汤而不黏,调荤羹而不腻;含人体所需多种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其纤维素、铜含量之高,居粮品之冠;特别是具有缓解和减轻糖尿病患的功能,颇为人所称道。

而荞面饸饹的制作工艺非常古老,非常别致,叫“压床子”。过去用木制的床子压,现在用铁制的床子压。把木床子或铁床子架在铁锅上,将其漏斗式孔眼对准沸腾的开水锅,然后把温水和好的荞面揉搓成圆柱形面剂子,一块块捏聚成团塞入床子的空腔,人坐在床子的把柄上使劲下压,让饸饹通过床子的孔眼变成条状面线直接入锅,煮熟后用笊篱捞进凉水盆里备用。优质的荞面饸饹柔韧纤长,色泽灰白,一次压成,可多次食用。在20多个小时内,质不变,色不改,香味不减。

而荞面饸饹属于调羹小吃,羹汤至关重要。荤汤须浓郁不腻,素汤须清香鲜美。冬季热吃,浇上事先用肉丁、熏干、菜丝、葱花、西红柿等做好的滚汤,撒香菜、蒜苗等佐料,食之则寒气顿除,通体舒暖;夏季凉吃,调入精盐、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酱、红油辣子,则祛暑败火,清心润脾。

比较正宗的蔚县饸饹,分甜荞饸饹、苦荞饸饹两种。甜荞饸饹热吃,苦荞饸饹冷吃。

甜荞饸饹有三种吃法,以县城为中心,分东、中、西三种口味。东部偏爱腐油调料,所谓腐油,系大牲畜板油,将其入锅加热至滚沸,添加味精、盐、酱、醋。吃的时候,将饸饹加热后盛到碗里,夹取少量加工后冷凝的腐油,用刀切末放于饸饹碗内,再加少许葱花、味精、辣椒粉或芥末等,用筷拌匀,热气腾腾,俯首可享。中部则以调好的调料调制,调料里,可放入山丹花瓣或黄花花瓣,加添熏豆腐干丝,吃时也是先将饸饹热好盛入碗内,以调料和之,还可根据个人口味外加香菜、葱花之类绿蔬,芥末、蒜末、辣椒油等均随客便。西部很简单,调料只有辣椒油一种,但蔚县的辣椒油红而不乍、辣香适口。

苦荞饸饹主要用卖家自制的酸盐菜予以凉调,其他辅料因人而异。苦荞即苦荞麦,本是自然界中难得的药食两用作物。苦荞饸饹酸盐菜,无论冬夏与春秋,都是蔚县人钟爱的美食。此外,苦荞粉色泽暗黄(这是苦荞产品特有的色泽),粉质细腻,与小麦粉混合制作的面条、馒头、饺子、糕点等,能够消炎祛火,还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常受“三高”人士欢迎。

蔚县人除了善于制做荞面饸饹、苦荞饸饹以及苦荞与小麦的混合食品,更把莜麦饸饹、白面饸饹、玉米面饸饹(水饸饹)、“两样”(荞面饸饹与淀粉条二合一)等各种材质的饸饹精工细作得给人以舌尖上的惊喜,以至于蔚县当地人都习惯把街上卖饭食的小摊一概统称为饸饹摊,也不管那个摊子是否真的卖饸饹。

近年来,荞面饸饹的吃法已经被蔚县人开发出了新花样——荞面挂面、荞面方便面。比如代王城四村经营了20年的“周氏饸饹”的周绍水,他把荞面挂面捆成小捆装入小袋,方便游客馈赠亲友。

蔚县人就是有本事把老腌菜都做得翠白酸咸,让最俭朴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还比如柏树乡榆皮村的瓮腌肉,草沟堡一带的蒸南瓜条,北水泉的麻花,西合营镇老杨家的饼铺百年历史的火烙花椒饼,杨庄窠乡古家疃村的“葛红眼粉坨”,还有阳眷镇的人们吃莜面饺子,不论用山药丝做馅,还是用韭菜拌豆腐做馅,都不放任何调料,而是蒸熟后沾着酸盐水吃。蔚县当地的“划粉”技艺,蔚州宫府“八大碗”等也很有名。

猜你喜欢
蔚县豆腐干苦荞
坚守的底色是信仰
多彩的剪纸
苦荞
只有舌头不会骗你
袜子叠成“豆腐干”
黑龙口豆腐干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脱贫攻坚进行时
回汤豆腐干
苦荞饮品开发研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