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融合中,创世神话回归当下生活

2017-12-26 21:16海风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神话艺术家艺术

海风

文脉和国脉相牵,文运和国运相连。创世神话决定了中国文史哲发展方向,是中华魂艺术方式的展示。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创作,本质上是从神话角度铺展,寻根中华文脉。

今年5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工程启动。几个月来,有哪些精彩创作成果呢?

10月26日—11月4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要展览项目之一“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成果展”给了大众精彩的答案。

在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展厅内举行的创世神话主题成果展,分为三个部分:开天辟地、法天象地、改天换地,共展出作品270件,涉及美术、书法、篆刻、刻字、诗词、民间文艺、戏剧木偶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开展互动体验6场、艺术导赏签售19场、故事滚动讲解18场70余次,集中展示上海文艺界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最新成果。

展馆外,一幅巨大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海报高挂,给人以震撼。展厅内,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富有特色的互动体验,深入浅出的故事讲解,带给各领域艺术家、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观众以惊喜,并迅速培养了一批“神话粉”。那些遥远、陌生的创世神话故事通过艺术化的形式让人们重新熟知,并延展出更多的体悟,融入当下的日常生活。

异曲同工、跨界融合

走进大厅,工程中的首个创作成果“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系列中的作品映入眼帘。不过此次每本连环画中,只选择了四幅具有故事性的作品,与之同展的还有相同主题的一件篆刻印章、一件刻字作品、一幅大字作品、一幅格律诗书法作品(格律诗内容由上海诗词学会专家整理或创作)。这些作品,不仅出自上海艺术家,还汇集了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在跨地域、跨门类的交融中,神话主题展现出更丰厚的意蕴。

篆刻艺术家韩天衡的篆刻作品《愚公移山》下方,陈列着另一幅刻字作品《愚公移山》,是浙江省书协刻字委员会主任吕燮强创作的,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艺术家在没有沟通过的前提下,都别出心裁地把“山”字打成一个很大的框,让愚公困在山里,进一步凸显愚公改造自然的伟大。

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会考虑作品的布局、变化,还会考虑如何反映出神话的当代意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戴小京說道:“今天读很多古代神话故事,依然感到存在着感人的力量和精神。艺术作品就是要把这种精神深入刻画出来。比如填卫填海的故事,带有很虚幻的色彩,但是并不令人感到虚假,而是有真实性,就是因为它的精神感人。”

在“羲娲创世”系列作品中,有一幅是来自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书协名誉主席翟万益的书法作品。说起这份缘分,要回到今年6月上海市文联组织艺术家们赴甘肃天水采风,在神话源头,各领域艺术家跨界融合、跨界学习,受益匪浅,也与当地的艺术家结下深厚友谊。

创世神话主题创作成果展,不只是书画家参加,其他领域的文艺家也都参与进来。市文联邀请民俗专家在文学本和连环画本的基础上,以一个个神话小故事的形式解读开天辟地、法天象地、改天换地的精神内涵。此次展览还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专程创作《开天辟地赋》。全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寄托上海文艺家对“国运之无疆,神州之重光”的满怀信心。互动体验环节,上海木偶团的演员、民俗专家、故事家、面塑艺术家等,给观众带来丰富有趣的体验。

神话主题展犹如吹响了上海文艺界的集结号,汇聚了一批艺术家积极参与,也吸引了各个领域的艺术家纷纷前来观展。比如90后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他的下一部交响乐作品《炎黄曲》,正是“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项目之一。他看了展览后感到非常亲切,“有很多作品的作者都是6月随文联赴天水采风时结识的朋友,今天看到这些前辈的作品,既勾起了儿时对神话的喜爱,又给我未来的神话主题交响曲激发了无数的灵感。”

艺术是共通的,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一通百通。木偶剧《创世——补天》、儿童剧《炎帝的三个女儿》明年年初即将公演,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也来到展览现场。何筱琼表示,“诗书画印剧”多种艺术门类结合在一起解读神话的做法,非常棒!于观众,能全方位多层次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的创世起源;于艺术家,更能在不同的艺术呈现中寻求碰撞、激发灵感!蔡金萍告诉笔者:“在观览中华创世神话的过程中,也在追寻着民族精神魂脉,更坚定了文化自信。”

导赏、签售、讲解,让艺术融入生活

神话、艺术,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神秘、好奇、想亲近,但又怕看不懂,便敬而远之。为了让观者更好地读懂、读透展览,主题成果展特意设置了导赏这一环节。这可不是简单地介绍,而是平时难以一见的艺术大咖亲自来为观众义务导赏。

展览期间,书法家周志高、张伟生、晁玉奎、张淳、李静、戴小京、丁申阳、宣家鑫、潘善助,美术家张培成、马小涓、朱新昌、施晓颉、丁筱芳、韩硕、洪健、周卫平、陈琪等艺术家,在现场解读了作品内涵,并与观展者交流创作过程和体会,让观展者听到创作者的心声,同时用生动的语言,引导普通观众更艺术地生活。

上海美协副主席、画家张培成从绘画的色彩搭配延伸到日常的穿着搭配。他说,服饰和绘画一样,都是色彩的艺术,学会鉴赏绘画,就肯定会把围巾、衣服、裤子、鞋搭配得很美。上海书协秘书长潘善助讲解道:书法其实是一门构图的艺术,会写书法的人往往摄影也非常不错,这是因为艺术构图相似。

听着艺术家的导赏,观众们频频点头,这如同“神话故事课”“书画赏析课”“艺术生活品鉴课”三合一的营养大餐,丰盛之极、回味无穷。令艺术家们欣慰的是,从观众的眼睛里,能感受到,他们读懂了。这正是艺术大咖与大众零距离对话的初衷。艺术本就来源于生活啊!艺术与大众是没有距离的。

除了导赏团,19位艺术家的各场签售也是非常的火爆。很多文艺爱好者早早就来排队,其中有不少是几乎每天都来“报到”的,也有帮上班的儿女来求签名的。能获得仰慕的书画家的亲笔签名,那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此次,上海文联也特意做了文创产品,将艺术家们的作品印成明信片,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售卖,方便观众让艺术家在上面签名,并可以配上纸质书框,成为一份独特的艺术装饰品。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和观众都是相当的认真啊!一些艺术家自带毛笔或印章,有时还会多写几个关于神话主题的字,给予观众意外的惊喜,即便过了签售时间还是不停笔,尽量满足所有排队观众的需求。一些书法爱好者非常珍惜这次能近距离接触书法家的机会,甚至在求签名的同时,见缝插针地向艺术家求教起书法方面的问题。endprint

每天展厅内,由市文联中青年干部研修班一期、二期学员组成的“故事讲解团”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讲解时训练有素、清晰周到的身影,进入了电视台、报刊等媒体报道中。这是上海文联为提升观众观展体验而迅速成立的特别队伍。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准备时间,但他们认真专研、全情投入。首先是“速成”,30个神话主题故事中,不少故事,比如伏羲创八卦、炎帝神农、伶伦制乐等,大家并不熟知,青年们迅速自我“补课”,同时不断探讨、研究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解;对于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青年们就去挖掘一些人们所不知道的知识点,扩展讲解的深度。30个主题故事的讲解词中,切入点各有不同,但有一个点是贯穿的:那就是与当下生活相结合。譬如,从“大禹一路巡视,足迹遍及边疆和域外诸地”,联系到如今的“一带一路”。讲远古神话时代的大禹治水时,会谈到中国古代的都江堰工程,近现代红旗渠、南水北调工程,以及上海正在推行的“河长制”。在细致地讲解中,各个神话故事展现出丰富的内涵,那些遥远的神话人物一下子变得亲近起来。市西小学不仅分批组织学生过来观展,甚至还邀请讲解员去学校给学生上“神话课”,因为课本中就有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

展览持续升温,“神话粉”剧增

当下,很多展览逃不脱“开展即闭展”的魔咒,开展时人头攒动,随后便门可罗雀。但创世神话主题展开展10天,每天都会涌现很多观众,他们非常认真地看展,从神话故事、人物到艺术作品的细节,一一仔细品味,时而若有所思,时而欣然赞许,时而啧啧称奇,流连忘返……不少观众观展后感触颇多、意犹未尽。一位70多岁大妈,拉着讲解团成员的手说:“太棒了、太棒了!学习到那么多东西,我70多岁又上了次神话课!”家住在愚园路的一位“老上海”看了展览后,拉着导赏员请求:“我就住附近,我要报名做志愿者,让我加入你们,做讲解员!”

丰富的主题展内容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当地观众,也迎来了几位外国友人,希腊驻沪总领事瓦西里欧斯·希洛斯,澳大利亚驻沪副总领事及先生,古巴作家、艺术家联盟副主席亚历克斯·保思德(Alex Pausides)以及来自希腊的艺术家、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等等。

“非常有意思,尤其是众多的艺术家参与其中,他们都有独一无二的风格和表述方法。每个神话都用不同的艺术样式表现,书法、绘画、篆刻、刻字等,这个形式也很有趣。”瓦西里欧斯·希洛斯赞叹道。希腊神话世界闻名,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有何相似处呢?瓦西里欧斯·希洛斯回答道:“我觉得都是在试图解释世界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周围事物的来源,比如天空、月亮、星辰等。在希腊和中国神话中也都用到了象征的手法。即使在今天,希腊仍保存着很多古代的雕塑,展示了部分神话以及神话人物,如宙斯、阿波罗、赫尔墨斯等。每个古代的神都再现了人类灵魂中的一部分,他们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展览展示了很多书画作品,本身已经很美了。更特别的是,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像三棱镜一样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特色。”亚历克斯·保思德看展后也是很有感触,“从这个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一个很注重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而且在不断地重现神话。神话不只是考古学领域,对我们当代的生活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比如移山、治水代表人类的一种精神,想要改造自然,改造之后才能和平共处。人的思想、挑战不可能的精神,对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有作用的。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是一代代人民的愿望。中国现在的很多成就证明不可能的事情是可能的,和谐也是可能的,人们的梦想经过努力可以成真并造福人类。”

摄影家丁和常常在展厅忙前忙后地拍摄,他颇有感触地说,他参加过很多展覽,像神话主题展如此人气爆棚的场面也是少见,现场观众都全神贯注地仔细观赏,包括董云虎部长,几乎每幅作品都细细品味,不仅听导赏员介绍,还发表了很多自己的独到见解,甚至给现场观众讲起了故事,气氛炽热。2017年10月27号上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等领导专程前来展厅观看展览。整整一个小时,欣赏着丰富的艺术创作成果,董部长赞不绝口,认为展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同时表示要把艺术创作与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当下的中国国情联系起来,挖掘其中的艺术和社会内涵。

孩子们的雀跃,继往开来的事业

展厅内,大批的“神话粉”中,最雀跃的是孩子们了。神话的梦幻与孩子的童趣是天然交融的,同时此次展览设置了很多特别适合孩子的内容。

展览的最后部分,特意展示了小朋友们创作的“我心中的中华神话故事”主题画。这些作品来自今年的上海少儿美术大展,是“大画家”从300幅“小画家”创作的优秀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艺术家有艺术家的风格,但孩子们也是“当仁不让”,画出自己的特色,色彩缤纷、想象奇特、夺人眼球,显示着文化事业后继有人。观展的孩子们对于这个版块,非常感兴趣,有些孩子还不服气地说:“我可以画得更好!”

此次创世神话主题展中,互动体验也是一大特色。文艺会堂一楼的咖啡沙龙临时被“换颜”成了神话体验馆。“民俗体验”活动由故事荟、新物语、工艺秀三个部分组成。故事家陈睿祺首先登台,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用沪语讲了他新编的“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随后,“新物语”环节,上海社科院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员毕旭玲登台,从“女娲造人”神话中涉及的母系氏族社会背景、女娲伏羲兄妹成婚对中国传统婚俗的影响等几个角度进行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讲析。最后的“工艺秀”环节,面塑艺术家戚依平带着观众用面团和轻黏土现场“造人”,捏制各种形状的小面人。

木偶戏《创世——补天》亲子体验沙龙上,来自上海木偶剧团的老师带领小朋友们重回上古洪荒世界,对女娲补天等创世传说进行了一番回顾。领会了古人的“造神思路”后,就轮到孩子们用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制作自己心目中的“神”啦。经过几十分钟的“头脑风暴”和创造性发挥,小艺术家们的作品新鲜出炉,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大大超出家长们的预期!一旁的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掩饰不住兴奋:“这次的木偶剧工作坊体验,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在后续的木偶戏创排过程中,孩子们的特别好的创意,他们的偶形可能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剧目中。”

周末,体验馆这边厢欢声笑语;展厅那边厢,也是热闹非凡。《少年日报》的中小学生记者团正忙碌地观展、采访。在场的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也被小记者团团围住,回答他们各种古灵精怪的问题。观展后,小记者裘依晨感慨道:“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差别好大。‘嫦娥奔月连环画上的内容和我原来听到的故事有些不一样。”带队老师周雪鸥说道:“大家都在课堂里听过神话故事,但是通过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把这些故事展现出来,并且有文联的艺术家老师做详细介绍,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文脉和国脉相牵,文运和国运相连。创世神话决定了中国文史哲发展方向,是中华魂艺术方式的展示。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创作,本质上是从神话角度铺展,寻根中华文脉。”尤存说道。这也正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创世神话主题成果展的初衷。以各种艺术形式,从各个角度重新发掘神话主题,从中寻找到中华民族的基因,并把中华创世神话的精神融入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强民族自信。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话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神话”再现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