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 欢 龚 艳
益阳小义工走进“雨花斋”
通讯员︳陈 欢 龚 艳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微笑和关爱,播洒欢欣和希望……”在“雨花斋”义工活动中,来自益阳市赫山区第一完全小学的小义工们齐声朗诵的《志愿者之歌》,赢得了在场观众的掌声。深深鞠躬后,这群由留守儿童组成的小义工,结束了当日的社会实践活动。
益阳市赫山区第一完全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校内的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孩子生活中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呵护,重养轻教的临时监护人并没有给予他们有效的监管与教育,有一部分孩子出现了性格内向、情感冷漠、肆意浪费等问题。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学校组织开展了“为爱导航、让心回家”主题活动,各班留守儿童代表在家长委员会成员和校长胡小春的带领下,参加“雨花斋”义工活动。
走进“雨花斋”,主事人刘冬梅向小义工们介绍了这里的基本情况——一个自发的非营利性互助素食餐厅,倡导“健康生活,低碳环保,关爱生命,圆满心灵,和谐社会,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平时在这里吃免费午餐的大多是孤寡、空巢老人。门口,礼仪老师指导“礼仪组”的同学们面带微笑、双手相握,90度鞠躬,对每一位客人说一声“欢迎回家”。老人们穿着朴素,脸上挂着感激的微笑,冲他们回礼鞠躬。李锐敏的父母在外打工,在祖父祖母的溺爱中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班上爱用零食、玩具交朋友。这次活动他被分配到“礼仪组”。事后,李锐敏说:“今天我在这里一共鞠了三百多次躬,看到了很多生活艰辛的人,他们穿的是旧衣服、手上布满老茧。相比之下,我的生活真是很幸福,我要感恩我的父母,感恩我的爷爷奶奶。”
“爷爷,这是您的饭,请您端好!”说完这句话,负责打饭的小义工曾俊弯着腰双手将饭送到对面爷爷的手上。爷爷带着感激的笑容,弯腰接过饭说:“谢谢!感恩!”负责打饭的小义工戴着整洁的厨师帽,将素菜一勺一勺地装好送到老人手中。
“你可能从来没见过这样吃饭的。我们吃完饭会用一个小罐子装着的‘惜福水’将碗冲一下,大家都把这个水喝掉,最后把碗放到水槽中。”谭馨媛激动地跟远方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她是“洗碗组”的义工,与其他三名同学负责洗碗。“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洗这么多的盘子,一摞一摞地摆在那里,最后都被我们四个人洗完了。老师和店里的人都夸我们能干!”谭馨媛兴奋地说着今天的新鲜事,电话那边,妈妈积极参与到话题中,不再是一如既往的唠叨。这可能是她近半年来跟父母聊得最久的电话了。
总结这一天的感受,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感受到了自己能给别人带来帮助,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学会以礼待人。这一刻,他们的成就感不是来自学习成绩,也无关家庭背景,而是来自于辛勤的劳动付出。孩子在“雨花斋”这个平台学到的、感受到的是课堂中、书本上无法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