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基于中英比较视野的研究

2017-12-26 08:05尹秉杰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2期
关键词:学年专业课程媒介

◎尹秉杰

媒介融合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基于中英比较视野的研究

◎尹秉杰

本文就媒介融合时代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中英不同国家之间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比较。根据两国相应高校该专业本科阶段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对课程结构设计的不同进行比较和反思,来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以便不断的摸索和修改教学模式。

自从现代媒体诞生以来,技术一直是媒介发展和变革的首要因素。而媒介融合一词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并强调了各种媒介之间呈现出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定义“媒介融合”时也提出了“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媒介一体化”再一次被强调,说明新媒体在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成为媒介融合的主导力量。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中,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市场发展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复合性,它要求从业者熟练掌握从前期策划、创作、操控,到后期的传输和互动等流程。

中国的数字媒体产业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我国自2004年起陆续有众多高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该专业发展至今遇到了瓶颈状态。最大的问题来源于,我国高校在创办传媒类专业的过程中,其专业是基于传统学科的划分,专业建设与新媒体市场的需求和媒介融合的大背景还相差甚远。新媒体专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其他学科雷同,忽视新媒体的新规律和新特点。相比中国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办的现状,英国高校数媒专业创办至今已有30多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就率先以“新媒体”“媒体创意”等思路在众多高校中设立了媒体类专业,其中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最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英国众多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也逐渐走向成熟。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英国数媒专业依靠着发达的产业背景和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完备成熟的学科体系。

课程量的差异

中国高校本科阶段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都是四年制,而英国高校本科阶段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只有三年。国内数媒专业是四学年、八个学期共分为三大板块:基础课学习、专业课、实习和论文指导。而英国高校三学年将本科阶段的教学也是分为三大板块: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实践创作为主、个人作品选辑(Portfolio)与论文指导。中英两国高校数媒专业都是三大板块的分配,但在其课程的具体安排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数量上。

国内大多数高校四年本科学习下来,此专业需要完成60~75门课程,也有少数高校此专业需要完成40~50门课程。比如最早开设数媒专业的高校中: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2016年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了解到:素质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共包含了70多门课程,其中第1学期就需要完成12门课程的学习。在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其2013级数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科阶段的学生在第1学期就需要完成8门课程的学习,八个学期下来课程总数共达到了60门左右。在较晚开设数媒专业的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2013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四年下来共需要完成42门课程的学习。而英国高校本科阶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了不同地画面。在本科阶段选择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众多高校中,最需要提到的是利兹大学。利兹大学属于世界百强名校之一,并被英国顶尖企业雇主重点聘为十所英国名校之一,他在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少于20门课程。在第一学年需要完成主修课程5门,选修1~3门;第二学年,主修课程四门,选修课程从11门中选择3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课程,第三学年没有主修课程,在此期间需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或独立完成一个大工程项目。

同样为本科阶段的教育,英国高校数媒专业课程数量却只有国内高校的一半;时间上国内高校比英国高校多出一年的修读时间,但课程数量上,国内高校比英国高校课程数量上多出了一倍。那么,是否是课程量越大,学生的学习成果就更好了?其答案是否定。课程设置数量上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在同样时间里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每一门课程进行深入的探究。针对于该专业学科的独特性,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需要针对市场发展的需求而定,设置出“精”而“准”的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设置的差异

国内数媒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深受传统学科影响过重,忽略了该学科的学科特性,导致“重理论、轻实践”。比如: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的数媒专业开设于2011年,该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与加工、游戏开发等三个领域。在2013年版的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表中:该专业的课程结构主要包括了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个性模块课和实践教学五个类型,其中前四个类型的课程占总学时中的81.38%,而实践教学只占到了19.05%。在该表中可以了解到,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个性模块课都属于理论课程,而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分为讲授和实验两种类型,其中讲授学时高达1976个学时,实验学时只占到了396个学时。通过此表的数据分析可知,该校数媒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确实是“重理论、轻实践”。

对于英国高校数媒专业来说,课程设置过程中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为主导。而产学结合是英国数媒专业办学最核心的一个部分,多数高校在每一个学年都会定期邀请该专业相关企业或业界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学生会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数媒产业发展的动向,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讲座或交流,也促使学生们反观学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是否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英高校在设置数媒专业课程时相当注重创意能力和实践创作能力的培养。以考文垂大学为例:数媒专业在本科第一学年的时间内以数字媒体制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为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在第一学年共5门课程,分别是Key Concepts in Media and Communication(媒体传播中的重要概念), Creative Digital Media: Context and Practice(创意数字媒体:语境与实践),Digital Storytelling and Media Design and Innovative ‘Creative Hack Lab’Project(数字叙事、媒体设计与创新“创意黑客实验室”项目)。而第二学年只以两门实践性课程为主题:Digital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数字化广告与市场营销), Transmedia Production as well as looking at Digital and Interactive Art(从跨媒介制作中探索数字和互动艺术)。在注重实践教学方面比较突出的还有伯恩茅斯大学,二年级的课程主要有四门: 即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与校外客户合作)、主要项目和实践创作。

差异产生的原因

通过前面两部分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英两国高校数媒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了很多的差距,而这些差距也就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导致这种差距产生的因素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传统教育一直重道轻技,观察中国大多数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上都更重视“形而上的东西”,也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然而,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而言,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数媒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在一定的理论课程的指导下,应该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方面:高校课程设置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悖,国内很多高校在产学结合上是没有落实的;第三个方面:国内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资源受限:一是硬件设备的问题,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可能没有配备足够供学生使用的实验设备;二是师资问题,多数高校在师资配备时,缺少或没有招到双师型教师;三是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多数高校在专业建设中更多地是聘期业界学术专家来校进行讲座,缺少与校外企业对话的机会,让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性(校内)知识的认识。

由此对比可以看出:两国高校在数媒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上的显著区别:中国高校很多数媒专业在课程设置中是“重理论,轻实践”,而英国高校在数媒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上更接近该专业市场发展所需要储备的应用型知识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形成发展出的一个新兴学科,有别其他传统学科。数媒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更需要依据其新媒体市场发展需求为前提,调整其理论课程学习的比重和应用性知识体系学习的比重;适当地缩短理论课程的学习周期,加大实习工作的时间比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在毕业前将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需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非一体化的教育量化标准。国内高校在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思考和调整现有课程结构体系,将课程体系的比例有“重”和“多”,改为“精”而“准”。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后有更多地时间去消化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成果展示。

媒介融合视阀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方法创新,项目编号:KYJY 201608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学年专业课程媒介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现在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