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研究

2017-12-26 18:13上官甲楠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4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同志马克思主义

◎上官甲楠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研究

◎上官甲楠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到哪里去这一至关重要问题,习近平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从 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史、6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90多年中国共产党历史、170多年中国近代史、500年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等六个历史时期这一广阔的视角,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出发,对这一理论的体系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是在历史传承和现实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这个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问题,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既回望历史、寻根溯源,又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创造性地从六个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的历史时期,即 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史、6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90多年中国共产党历史、170多年中国近代以来历史、500年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这一宏阔的历史视角,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准定义,然而要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追根溯源,必须从毛泽东同志说起。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的这种探索进行得断断续续而且艰难曲折,但却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其中尤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最为突出。但是到了1957年下半年,在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形势和重要的大事件,再加上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使得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离开了正确的方向。但毛泽东同志仍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艰辛地探索,为我们党在以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社会实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造了前提。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原则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党的十三大对党的基本路线作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科学概括,成为全党的共识。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总体方向。这时,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最终获得了科学的具体的确定,达到了完整的形态。这是我党经过十五年改革开放实践所创造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道路,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从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的高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内涵再次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逐字逐句地解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作的最完整、最深刻、最科学的叙述,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它的理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也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提供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之理论的基础,后者于前者是一脉相承、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高举后者不否定前者,高举后者即高举前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是一句古语,毛泽东同志借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的成语,赋予他马克思主义新的解释,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出了解释,实事代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求是代表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求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毛泽东提出这个概念之后,实事求是也成为了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在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更强调解放思想,他认为不解放思想,是墨守成规的,不变换脑筋,就不可能在千变万化的现实斗争中实事求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人才有可能跳出过去对社会主义理论表述的框框,大胆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也胆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与时俱进最先是由江泽民提出来,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4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题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要讲话。求真务实是根据新的形势,面临的新任务以及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提出的要求。它对不断开创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小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理论成果,它凝结着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随之而不断发展。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开辟这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始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党才会始终得到人民的信赖与拥护。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同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OVER THE RAINBOW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