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与永乐宫壁画墙底划分归类的依据及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2017-12-26 08:05贾爱英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2期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敦煌

◎贾爱英

敦煌壁画与永乐宫壁画墙底划分归类的依据及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贾爱英

纵观世界绘画艺术,早在先民时期就出现洞窟岩壁上的绘画形式,壁画作为中国画重要的绘画形式,具有极强的的传承及研究价值。中国画传统绘画样式分为壁画和纸绢绘画。壁画又分为洞窟壁画、庙堂壁画(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按壁画做底精细程度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装贴壁画。将壁画按做底方式不同进行划分的方法充分说明墙底制作的重要性和对壁画形式起到影响的决定意义。

壁画底子是壁画的承载体,是壁画绘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做底的方法,则直接影响了壁画的绘画方法以及造型方法。现以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为例将两者做底的方法做一个比对,从中可以得出墙底制作工艺形成的原因及对壁画绘制风格和表现方法的影响。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所形成的石窟群。敦煌壁画的做底方法因地制宜,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位于青海、甘肃、新疆交汇处。三危山之西,鸣沙山以北、隔壁与沙漠相连处,气候干燥降水量小。敦煌石窟的开凿均选在山体的断崖之上,山体岩层多为砂砾岩,砂砾岩以砾石为主要骨架,中间填充了较细的砂石颗粒,又被粘土杂基充填,具有形状不均匀的特点。此种地层结构粗造也极易剥落坍塌,故无法直接在砂砾岩壁面上绘制壁画。我们伟大的能工巧匠便在将要绘制的砂砾岩壁面上制作“壁画地仗”。

壁画地仗的制作具有一套完善的工序方法,为了使制作好的壁画光滑平整又不会剥落,地仗制作整个过程分三层完成,每一层按粗细程度逐序附加。第一层用取自洞窟附近的粉质砂土掺和麦秸草和制成泥,压抹在洞窟的砂砾面上;第二层为细泥层,用莫高窟前宕泉河河床上的澄板土,在其中掺和麻筋,调制成泥,涂抹在粗草泥层上;第三层为白粉层,最后在细泥层上涂制一层非常薄的高岭土、石灰或者石膏之类的粉层,地仗便制作完成。

制作好的地仗相对砂砾岩光滑平整了许多,由于每一层的粉层都加了胶作为粘合剂,所以本身也使地仗具有防渗透的功效,保证了壁画绘制时线条及颜色可以保留在地仗表面,呈现出矿物色自身色泽饱和色相厚重的特征,也保证了每一层绘制颜色都能保留在地仗表面,层层颜色的叠加也是壁画呈现出丰富色彩关系。

永乐宫属于道教建筑,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3公里的龙泉村附近,由距离现址20公里的永乐镇招贤村搬迁而来。始建于元代,前后建造了100多年。永乐宫遵循中国传统道观建筑的布局建造由北向南依次为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三座殿宇均绘有壁画。现存壁画总面积为1005.68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元代建筑内。

永乐宫壁画的墙底制作和敦煌壁画有不同之处,主要原因取决于洞窟和庙堂建筑的载体不同。永乐宫墙体为土坯建造,墙底制作需要竹制铆钉和麻绳的衔接。其方法是用木框将墙面分成50~60厘米的方格,距离后墙20~30厘米,以此保障壁画的通风性。然后将竹子削成铆钉状,钉头中间部位劈开缝隙,钉入每一个木架方格内测的竹铆钉用细麻绳勒进缝隙按“米”字形缠绕,使麻绳形成米字网状。网状墙做成后就可以上泥了,泥底制作同样分三层。第一层泥,将截成15厘米左右的麦秸或者稻草,经石灰水泡7~10天后加入经数年风化去碱性的土里,可用土坯替代,用胶和糯米水和制成泥压抹在墙体上,厚度为4~5毫米。第二层泥,将谷壳和土用胶、糯米水和制成泥,待第一层泥八成干时压抹在墙体上,泥和谷壳的比例为3:1。第三层泥,将麻绳或者棉花拆分为细小的纤维同样用胶和糯米水和制成泥,这次的土中加入细沙,泥和沙的比例为3:1,同样待第二层泥八成干时压抹在墙体上。三层泥底做完后,待泥底快干时反复用稀释的细泥薄薄的抹压,使其墙体平整且没有裂痕。

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墙底的不同制作方法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特征和载体特征决定,受地理环境特征限制和绘制条件的制约决定。敦煌壁画地处隔壁沙漠地带的山地,依山而建,利用山体作为绘制墙面,而在岩壁上开凿石窟并在石窟内绘制壁画本身又增加了难度。永乐宫壁画位于西北平原,是在建筑之上人工为之的墙体进行绘制,墙体本身就是依壁画需要而制,从建筑设计到墙体制作,都是以绘制壁画为目的,工序和工艺自然精良。

除此以外,敦煌壁画始于先秦后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共和等时代连续修凿,早期壁画风格较粗旷,多以色面造型,不要求精细刻画。永乐宫壁画修建完成于元代,此时的庙堂壁画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作工艺,得以运用完善精良的绘制技术和墙底制作方法。敦煌壁画是由独立的供养人出资修建,财力有限,绘制者均为民间工匠,并且绘制环境是在野外山崖的石窟中,洞窟内光线较暗,也限制了工匠细致刻画的表现能力。永乐宫是由元代政府出资修建,虽遭遇了因政治动荡导致的停工,但基本保障了强大的人力财力。敦煌壁画尤其是唐代以前的壁画,还保留了印度、西域等绘画风格的影响,而永乐宫壁画是集历代壁画大成,造型准确、工艺精湛、风格华丽、规模宏大,精致的墙底制作是这一切的保障,虽然也是工匠所为,但元代壁画绘制粉本代代相传,历经几代能工巧匠的完善和传承,也出现了壁画绘制的大家,而永乐宫壁画就是元代道教壁画精华的集中体现。永乐宫壁画造型沿袭唐宋,人物形象圆润饱满,线条坚挺有力,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独立的审美价值,色彩运用大量矿物色,华丽厚重,是中国壁画经唐宋纸绢壁画发展之后再次回归墙壁的过程。由此可见,永乐宫壁画借鉴吸收了纸绢绘画技法精细、造型准确的特征,并将中国画的“线”充分的运用在壁画绘制中,是元代壁画精湛技艺的集中体现。

研究壁画墙底制作方法,是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壁画绘制技法重要的环节,更是我们了解先贤壁画创作发展脉络的重要线索。学习传统壁画墙底制作方法,不仅仅是复原古人的绘画技法,更是我们进行壁画以及绘画创作所需的基本技能,通过对中国传统壁画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西方壁画样式的比较,便于我们更清晰认知自我,能够主动有意识地探索中国绘画的发展,所谓“入古者深,出古者远”。

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保定民间遗存壁画考察整理研究》,课题号:SK201611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永乐宫壁画敦煌
运城学院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签约并挂牌
中国大型永乐宫壁画要被AI修复?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一部感天动地的新中国文物搬迁保护故事——评舞台剧《永乐宫纪事》
福兮?祸兮? 永乐宫九年搬“家”路
壁画上的数学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