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认知与思考

2017-12-26 00:05:48张军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3期
关键词:范畴史料载体

◎张军华

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认知与思考

◎张军华

本文通过对比地方文献广义和狭义的概念,提出对地方文献概念的再认识和理解,同时探讨了地方文献的特征和范畴。

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发现,地方文献的触角深入社会学各个领域,与博物馆、考古所、档案馆、史志办、社科院等社科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似乎没有了界限,对什么是地方文献认识模糊。因此,需要进一步厘清地方文献的概念及范畴,明确其概念、把握其特征、界定其范畴,保障地方文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地方文献的概念

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杜定友先生发表的《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一文中指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并进一步指出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物与著述及地方出版物三个方面。此后,图书馆学界把杜先生对地方文献的定义认做是广义的地方文献。相对而言,也有狭义的地方文献,仅指地方史料,即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

对地方文献广义、狭义概念的辨析。对地方文献广义的认识,标明了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载体多样性等特征,在范畴界定上,虽然比狭义的定义宽泛了许多,但仍显模糊和不足。如地方史料,在甘肃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中有很多有关新疆的史料,那么这些新疆史料是甘肃省的地方文献吗?这就需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清中后期,新疆曾隶属于甘肃巡抚管辖,因此,这一时期的新疆史料应该是甘肃省的地方文献,这就表明地方文献具有突出的时代性,而广义的理解却忽略了这一点。

另外,并非所有的地方出版物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地方出版物内容庞杂,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当区别对待,有所取舍,否则会造成地方文献混乱一团,丧失了地方文献的“地方”特色。

狭义的地方文献,仅指地方史料,它强调了地方文献的地域性特征,不再区分文献的出版地、出版形式,也不论作者的籍贯、文献的载体,将地域性作为文献的唯一划分标准,忽视了地方文献的其他特征。此外,狭义的理解很容易让人们错误地认为地方文献就是地方史志和文史资料,缩小了地方文献的范畴。

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地方文献是以内容为划分标准的,是内容上反映某

一地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有保存价值的文献资料,内容上不具备地域性的,即使是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都不能视为地方文献。黄俊贵先生在《地方文献工作刍论》中提出,“地方文献是记录有某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一定义简单明了,指出了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载体多样性的特征,但作为地方文献的概念仍显笼统,对于什么样的资料可以纳入地方文献未见具体说明。因此,对“地方文献”下定义不能单凭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而要从特征和范畴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和阐释。

地方文献的特征

一般来说,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多样性、史料性、语言文字的多样性等特征。

鲜明的地域性。这是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文献的标志。地域性是指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某一区域范围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气候灾异、建制沿革、物产资源、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名胜古迹、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历史及现状。一般来说,地方文献的地域性是指国家领土所辖的某个部分,可以是一个省,也可以是大于省的地区,如“云南地方文献”,“西北地区地方文献”等,似乎未见“俄罗斯地方文献”、“某某村(乡)地方文献”之说。

突出的时代性。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长期发展积累的产物,反映一个地域的历史发展轨迹。历史的演进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也使文献具有了历史阶段性、时代性,既展示了地方文献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反映了地域发展的阶段性。

载体的多样性。地方文献是对某一地域知识全面真实的记录,除了传统的印刷纸本文献以外,其记录形式(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记录手段(手抄、拓印、印刷、复制、拍摄、录制等)及其相应的物质载体(碑刻、竹简、纸张、照片、胶片、磁带、光盘、多媒体等)的多样性,令其他学科文献无法与之相比。

文献的史料性。这是地方文献的另一重要特征。地方文献忠实地记载着某一地区历史文化传承脉络,其著作内容多数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人民群众,往往属于原始记录,信息鲜活,内容可靠,针对性强,因而能够为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关资料和历史借鉴。

文种的多样性。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悠久、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中国的任何一个省份、地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如今,都不会是单一民族地区,多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故此,因之而来的地方文献也应该具有语言文字多样性的特征。特别是在边疆地区,尤为凸显。

地方文献的范畴

地方文献的范畴,简单地说,就是什么样的文献可以纳入地方文献。对其范畴的考察,可以从时间、空间、内容三个方面来看。

时、空范畴。地方文献在时间上跨越古今,无论是什么时代、何种载体,只要与地方知识有关,都在其容纳的范围内。因此,地方文献不存在时间范畴,只有时间段的区别。

地方文献的空间范畴是指地理空间,一般以现行的行政区划为准,但也不能抛开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会有很大变化。同时,存在由于受地理、环境、民族、宗教、文化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然区划。甘肃省图书馆就专门组建了西北地区文献部,规定“凡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各省区以及在自然区域、行政区划演变中与西北各省区边界地界有关的,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宗教、语言文字、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文生事业;农业生产布局、自然资源、自然生态变化等内容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均属西北文献的收藏范围”。

内容范畴。一般来说,只要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区的,都属于该地区的地方文献,但在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中,除内容外,还与著者籍贯、出版地、出版方式等因素有关,大致有以下收录标准:(1)本土著述的有关本地内容的内部刊物;(2)本土著述的有关本地内容的公开出版物,包括本地出版的和外地出版的;(3)本土著述的有关本地内容的连续出版物,包括本地出版的和外地出版的;(4)非本土著述的有关本地内容的文献,不论载体、出版地和出版方式;(5)著述或连续出版物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与本地相关的,不论载体、著者、出版地、出版方式,也应收录为本地区的地方文献。

综上所述,由于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等特征,它的空间范畴是以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来划分的,它的内容范畴也是相对于外地而言的,所以地方文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此,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只以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而应从其特征、范畴两方面加以论证和阐述,进而确定地方文献的属性和界限,为地方文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地方文献部)

猜你喜欢
范畴史料载体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44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6
史料二则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