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凌云
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同时也有知识点分散、学生记忆负担重的特点,所以常常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成效低的情况。初中历史教学要提高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专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育人成效。
一、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创设人文教学环境
初中历史课程涵盖的知识范围比较宽泛,知识点也比较分散,有些初中历史教师为了提高知识传授效率,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教师成了历史课堂的主体,学生则是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并对相对分散的历史知识进行机械性的记忆,这样容易打消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德育素质的培养,很难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坚持生本教育理念,要结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学习偏好,创设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初中历史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强制记忆,却没有引导学生对条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没有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有效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人文化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如针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条款,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导入《七子之歌·香港》,以及香港回归祖国时的音视频资料,这些人文化教育素材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加强历史对比,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开拓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整合人文教育素材,培养学生人文情感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感性思维和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借助初中历史课堂这一有效教育载体,对学生人文情感和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養,提高历史教学育人的成效。对此,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既要避免对教材内容的过分依赖,也要避免遵照教材目录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而是应当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整合课堂内容的人文教育素材,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育人的有机结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情感素质的培育与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组织和引导学生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排历史剧等形式来展开历史知识的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内容时,现实中其实有很多的人文教育素材,如爱国主义影视片、身边的抗日英雄事迹等,这些身边素材看似凌乱和渺小,但是只要教师进行有机整合,就能够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素材。初中历史教师将这些素材导入课堂,可以让历史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一方面避免了课堂教学氛围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更具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发展。
三、课堂教学联系实际,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为了让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地贴近人文精神的教育需求,提高历史课程教学育人的成效,初中历史教师要有教学创新意识,打破过去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要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体验和反思,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点,还能收获积极情感,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育。例如,在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导入问题:战争一开始,国共两党实力差距如此大,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佐证。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不得不将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的衔接。无论是现实中的影视资料、战争数据,还是历史知识中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都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联系,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树立起爱祖国、爱人民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总之,初中历史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学素材,只有突出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地位,才能让历史课程教学回归本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情感素质的良好发展。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一定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和体验,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扬中市新坝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