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涛 高一丹 江桂斌 张爱茜
摘要:“环境与健康菁英班”是山东大学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创办。旨在充分利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科研实践中形成的优质育人资源,以山东大学人才培养为结合点,共同培育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环境与健康研究的基本方法、热爱环境与健康事业的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必将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期培养一批致力于环境与健康领域研究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环境与健康;特色人才培养;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103-03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着学校“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为培养高质量的环境人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自2013年始,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办了“环境与健康菁英班”(以下简称菁英班)。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新要求,环保人才的培养方案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菁英班作为环境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模式[1,2],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更多挑战。作者作为菁英班亲身参与者,将分析学生们的新需求以及环境特色人才培养新策略。
一、菁英班的特色与成效
1.办学特色。①由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办,菁英班是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探索的培养环境特色人才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生态研究中心的高质量育人资源优势,培养山东大学环境专业特色人才。创办的目的是使新一代的环保人才既有牢固的多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又掌握科研实践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为环境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②人才培养理念,与国内其他高校的特色班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是选拔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培养兴趣,增强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菁英班并不实行“本硕”或“本硕博”一体化,而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不强制要求学生将来必须报考中科院或山东大学。只要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环保人才,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学生未来选择在哪里深造不重要。③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菁英班学生都从山东大学二年级本科生中以面试形式选拔,要求专业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主要来自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类学院、信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学院,选拔并不参考高考成绩,也不需抽调学生学籍档案[3],而是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兴趣。菁英班学生的毕业和学位授予,由山东大学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授予所在学院原专业的学士学位。同时,双方联合为菁英班学生颁发学习证书。菁英班学员需要利用周末、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参加讲座、课外实习、夏令营、社会实践等,学习环境与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了解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由山东大学指派专人负责菁英班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安排,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选派高学术水平的老师授课。学生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的学习,也要增加环境知识的学习,这将引导学生用多科学视角联合探索和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交叉学科的创新优势。
2.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四年来菁英班学生科研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创新型科研项目或实践项目,曾先后参与很多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大学生实践创业赛,并取得良好成绩。一是在核心刊物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如“Probing the Bi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Cadmium (II) Chloride and Lysozyme.”等多篇SCI论文;二是完成调研报告撰写、实物作品设计和制作等,有赤泥煤矸石免烧砖的研制,强化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培养的新型反应器设计与评价,石油行业节能减排的调查与研究等;三是参与实践创业赛,如蓝魄环保高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山东爱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以废治废,回报乡恩”公益创业实践项目。菁英班学生通过多种科研实践项目,提高了交流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已毕业的菁英班学子绝大多数选择继续保研或考研深造,研究方向多数为环境与健康领域,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较合理的规划。
二、人才培养新的需求
依据原有的教学基础和社会需求发展需要,新一代环保人才的特色培养在适应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与人才本身的需求相结合。如果只注重外部的社会需求而忽视人才的内部需求,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学生会对培养方式不感兴趣,对知识不接受或接受程度低,导致教育投入大,而产出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发现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是现代特色人才培养应重视的问题。大学阶段,学生都已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决断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广的知识面,让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的兴趣即人才培养的内部需求,这些需求跟学生的人生目标密切相关,学生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主要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教学、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工程规划和设计、环保产品开发等职业。这些大致可归为学术型需求、应用型需求和复合型需求。菁英班针对这三大类需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训练和机会,做到因材施教。
1.学术型人才的需求。学术型需求的培养模式以增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为主。从科研的角度讲,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面临的环境挑战更多,学科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原先单一学科背景解决环境问题的情况几乎消失,这就更需要环保工作者有广泛的学科背景和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做铺垫,结合不同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为环境问题寻找解决思路。
2.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的需求也称技能型的需求,有这类需求的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需要更多的锻炼,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4,5]。目前,大学能够提供的实验、实践机会很多,但真正能与实际工作相接轨的实习经历却十分有限。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需要通过切身参与到生产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否则,应用型人才没有实践能力,学校就很难实现培养目标。endprint
3.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从事环境方面管理、宣传、教育、经济等工作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环保知识做基础,还需要同时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宣传、教育心理学、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他们是将环保领域与其他各领域连接起来的关键人才,是将环境保护工作延伸至各领域的中心力量,同时也是丰富、充实、推动环境保护体系发展不可缺少的特色人才[6]。因此,学院之间的联合人才培养十分重要且必要。
三、特色人才培养新策略
在协助学生寻找到自身感兴趣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修学需求、形成自己的生涯规划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作为学校,培育人才是主要任务,根据学生们的新需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准备新的应对策略。
1.完善教学计划。目前的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过于轻松,两年就可以完成的教学计划要三年完成。这就需要学校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对学生选课时间不做限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来选课。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无论对于哪类人才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如果没有基础,科研能力、实践操作、环境管理也都只是空中楼阁。
2.加强双语教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我国在环保技术与工艺、环保管理、环保产品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就现阶段而言,学习发达国家环保行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等十分必要,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保科研人才需要英语来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环境工程师也需要英语学习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环保宣传者更是需要英语将最新的环保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学校应当鼓励老师采用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加强专业英语考核,促使学生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积累,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7]。
3.加强交叉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交叉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科研所需,也是复合型人才跨专业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这种多学科联合教学的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浅层次的合作,增加不同专业间跨学科交流;另一种是深层次的合作,多学院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对学生量身定制特色的培养方案。前者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增加全校公选课、辅修化学、生物等来实现。对于环境类本科生来说,现有课程覆盖面不够广泛,尤其是环境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上更要加强不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后者则需要学院间的合作,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与方向,由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授组成指导小组,形成老师和学生多对一的教学模式,定期答辩考核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状况,这种方式更适用于研究方向明确的高年级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环境与健康菁英班”结合了交叉学科的学习方式,既注重增强学生不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又结合学生兴趣及自身需求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方法引导。
4.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希望掌握工程技能的学生来说,学校应当加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技能型人才以实践技能为导向,那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外实践与实习应当占据更多的时间,加强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工作能力。
四、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时代,社会发展对环境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社会需求,还要符合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学校应实施相应的特色人才培养计划。总的来说,大学要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是自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自如应对的思路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不能陪伴一个人终生,但是在大学学到的方法却可以。方法的掌握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学校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科研问题能力的同时将学习的方法贯穿其中,这样无论学生将来需要补充、学习什么,都有方法可循。
社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有自己独特的人才需求,学生最需要掌握的还是“学习方法”,大学在培养特色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特色人才培养是大学根据人才的需求采用的相应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張亚军,赵炜.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J].理论导刊,2009,(3):30-32.
[2]刘智运.论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新使命[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7,23(2):13-18.
[3]李培凤,王生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91-95.
[4]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2):42-44.
[5]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6]蒋先平.复合型人才[J].新民周刊,2016,(11):34-34.
[7]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2.
Abstract:"Environment and health elite class" was found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of CAS. It aims to take advantage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AS formed in the pract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anwhile,it combines with talents cultivation of Shandong University to foster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who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a deep love to explore environment and healt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is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a long process. This cla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its unique concept and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uture and cultivate a group of innovative talents devoted to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Key words:environment and health;characteristic talents training;innovative talent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