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燕
摘要:资产作为国有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企业资产构成、使用以及管理水平直接与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国有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要注重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要加强审计和管理,确保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和效益并重建议,以期实现国有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效益
新形势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趋势下,企业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对资产的有效管理。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壮大,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多,管理的难度就越来越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不仅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要注重规范化,规避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一、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效益最大化。
(一)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执行力不足
当前国有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手段仍然呈现单一化,管理粗放不到位,有的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规范,有的虽然能建立基本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中管理力度不够,手段单一,约束力不足,对资产的管控力不足。比如有的企业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保质期内不注意保养,等固定资产设备发生故障时再进行维修,不仅缩短了固定资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维修成本。有的国有企业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或出售时,采取低价出售或不收担保费等方式借出,有的出售收入转变成职工福利或额外收入,没有直接转入国有资产,这就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企业资产管理中要根据项目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以及投入等各个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部门过于关注本部门、本阶段的管理,缺乏对资产管理的全局性、统筹性的管理和布局,难以实现资产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二)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经营决策的失误。有的国有企业领导层存在着“一言堂”,拍脑袋决策的现象,根据个人喜好或偏向来确定投资方向,造成重复建设或盲目投资等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其次,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有的国有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时部门协作不通畅,资产在转移时未及时录入系统,造成信息滞后或缺失。财务核算系统主要用于财务信息的录入和记录,无法对资产运行进行事前的规划和后期的管控。同时,缺乏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使企业无法利用分析法、比对法、因素分析等模式进行多方面的数据分析,无法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成本、费用等要素进行有效的分析,为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资产管理考核体制不够完善
为加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2003年国务院出台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还不到位,很多企业尚未出台和制定财务内部控制细则,对国有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管。有的企业虽然基本形成了资产管理制度,但制度仍不够合理、完善,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职责发挥不足,导致制度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资产管理的考核机制也尚不完善。虽然规定了奖惩细则,但由于考核涉及的部门和范围较广,制定力度不够,不到位,无法充分的反映出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和效益并重的思考
随着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层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从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长远目标来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笔者从多年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经验来看,国有企业应在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最大的发挥国有资产的效益,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要建立科学化的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审计和管理,更加注重规范化和合理化,探索一条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规范和效益并重的资产管理道路。
(一)转变观念,规范和效益两手抓
转变观念是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前提条件。国有企业一般涉及的经营规模大,资产项目种类繁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必须从公司的领导层到每一名普通的员工,都要对资产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不能简单的认为资产管理是财务部门需要关心的事情。首先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神话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快资产管理理念的创新和转变,在管理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使企业尽快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国有资产管理必须坚持两个保障,不仅要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防止资产的流失;还要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两个保障”不仅对国有资产的最基本的安全性提出要求,还对其收益性提出了要求,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保障。当前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着盲目投资、急功近利的现象,必须从制度的源头抓起,将资产安全融入细化到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来,要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办法、采购制度、报废制度等管理机制,为企业的资产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管理,提高运营执行力
强化管理是提高资产运营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国有资产涉及的资产规模和种类较多,但在实际处置中,一些资产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置,无法实现资产的增值。因此,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认真查处梳理,去除资产中不具备使用价值的“水份资产”,将企业资产实效化。二是要加强对问题资产的处置管理。建立资产处置预案,制定细致完善的资产处置意见和办法,减少闲置资金,防止资金规模虚假膨胀。三是要提高投资决策能力,合理控制投资风险。在项目的投资立项阶段,必须充分考察项目的可行性,以现行资产规模为前提,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化而忽视效益,将企业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四是要加强对存货的处置和管理,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通过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存货的周转效率和速度,将产品的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特别是对易耗品、周转材料等的库存,防止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重复性采购,通过合理预算,使库存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提高企业的运营速度。
(三)多措并举,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首先,完善、高效的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力支撑。对国有大型企业而言,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十分关键。资产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物资、生产和财务管理四个模块,涵盖了资产管理的整个过程。健全而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加强固定业务流程信息的准确性,还能实现信息上下贯通和共享,保证各个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对发生闲置或损坏的资产进行预警,为领导层作出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其次,要加强流程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要建立以流程管理为主的资产管理周期,打破部门与部门管理程序上条块的限制,让相关部门都能及时参与到资产管理的整个环节中来。要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引入流程管理的理念,为资产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四)双管齐下,加大预算考核力度
预算和考核是为了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资产管理的责任,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首先要加強预算,以预算落实管理,将预算与资产的使用、投资和处置等环节结合起来,防止资产规模过快膨胀,提高国有资产的质量,不断完善资产评估和处置过程。其次,要加强考核,以考核强化管理。细致可行的绩效考核机制能有效的保证国有资产管理落实到位,要制定贯穿资产管理整个流程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不仅使考核能覆盖和衡量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部门,同时通过考核来衡量工作的效率,切实提高资产管理的水平。
国有企业不同于民营、私营等企业,不能单纯地追求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还要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确保规范与效益并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要通过强化管理,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考核和预算等措施,实现资产管理的真实、标准和高效、安全的目标,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的运营能力,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林杰.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知识经济,2010(12).
[2]吴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市场观察,2016(02).
(作者单位:马边觉罗豁林业开发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