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夜
长春市第六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52
尿液分析仪在尿常规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
潘雪夜
长春市第六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52
目的探讨分析尿液分析仪在尿常规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并对其质量控制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门诊、住院和健康查体的尿常规样本206例,其中住院部标本67例,门诊部标本76例,健康查体标本5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3例,住院部、门诊部和健康查体标本随机分配,对照组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实验组对尿液分析仪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管理,探讨两组标本检测结果及不合格标本的分析。结果2组标本在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合格标本率为30.10%,实验组不合格标本率为11.65%,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为超时送检、标本污染、容器不合格、采集时间不合格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尿常规检测前的质量控制管理,保证样品采集、样本运送、标本保存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加强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保证实验室环境,实验仪器的质量,实验结果的评价,可以有效减少不合格样本的数量,为尿常规检测提供有效依据。
尿液分析仪;尿常规;质量控制管理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尿常规可以用来检测肾脏的分泌排泄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并且检查组织调节受神经因素以及体液因素的影响,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也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1]。尿液分析仪又称为干化学尿液分析仪。仪器操作简便、快速,最快10 s内可完成11种尿液成分的检测[2],虽然尿液标本的采集比较简单,检测设备配备价格低廉,同时操作技术也比较简便,不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由于检验人员对于尿常规检测重视程度以及操作技术不高,常常发生检验结果同临床症状不够符合的问题。该文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尿常规样本20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院在临床尿常规检测以及在使用尿液分析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分析常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以针对性的质量管理,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1.1.1 分析对象 该文选取该院门诊、住院和健康查体的尿常规样本206例,其中住院部标本67例,门诊部标本76例,健康查体标本5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3例,住院部、门诊部和健康查体标本随机分配。实验组103例,其中男57例,女46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51.5±6.98)岁;对照组 103例,其中男 56例,女 47例,年龄 25~79岁,平均年龄(52±8.3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试验均在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且试验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2 实验仪器 该院检验室采用山东耀华医疗仪器公司生产的YH-18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分析,YH-1800 专用尿液分析试纸条 10A、11A、12A、13A、14A。检测方法必须严格按照SOP标准操作规程,并根据仪器及试剂说明书的参数上机设计。
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液分析仪检测方法检测。
实验组在对照组检测基础上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尿常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管理 首先尿常规标本采用统一留尿杯,必须洁净,防渗漏。严格按照尿液留取方法进行采集,对于一些影响结果的情况要特别注意标注,例如:月经期、药物治疗、过度空腹等。选择清晨第1次尿标本为最佳,此尿是最浓缩的,为最大回收沉渣成分。一般尿液标本留取至少为30 mL,应在2 h内检查完毕,以免细菌繁殖及有形成分破坏。然后运送尿液标本要及时,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冷藏或防腐保存。冷藏时间最好不超过6 h,保存温度2~8℃。最后在尿液采集容器上贴好条形码,条形码上准确记录尿液被采集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留尿时间等信息,并进行详细检查,以防止贴错。
1.2.2 尿常规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管理 检验室采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标本检测之前保证实验室环境洁净、干燥、通风,室温20℃,并保证仪器调试准确。对于仪器的调试,每天在正常工作前,要检测正常和异常两种质控物,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2]。然后再次确认标本的信息准确性,检查仪器试纸条密封良好并与仪器配套使用,试纸条的保存注意密封、避光、防潮、防酸碱等挥发性气体和有机溶酶等,定期清洗试纸的条槽板,禁止手触及反应块或其他污染,宜在冰箱或按说明正确保存,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最后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注意仪器清洁和清理,保持仪器表面和内部检测系统的清洁。
1.2.3 尿常规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管理 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及时打出报告,并结合患者的性别、病史正确分析测定结果,如果出现的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相符,要进行二次检测,以确保检测分析结果可靠。
通过对2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2组标本在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2组标本检测结果比较(%)
通过对2组标本不合格标本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不合格标本率为30.10%,实验组不合格标本率为11.65%,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为超时送检、标本污染、容器不合格、采集时间不合格等,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标本不合格标本结果比较[n(%)]
据调查,目前临床治疗决策70%来源于检验设备的检测结果,尿常规检查作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在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6]。临床尿常规检查往往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具有检测方便、结果客观等特点,但是常常发生检验结果同临床症状不够符合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由于临床尿常规检验中影响因素相对较多,检验人员对于尿常规检测重视程度不够,尿液分析仪使用管理操作技术不高,从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严重的影响[7-9]。所以临床检验人员要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尿液分析仪进行质量控制,对其参数进行调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检测速度的快速,提高检验精度和检验质量。该文通过分析尿常规检查标本留取(确保样本留取时间、留取方法以样本送检时间)、检查仪器质量控制(尿液分析仪参数设定、调试方法、分析过程中室内环境以及标本检测过程,标本信息的准确性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以及检查结果准确性分析(结合被检测人的病情、临床症状等,判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分析两组标本检测结果以及两组标本不合格数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两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标本在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两组标本不合格标本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不合格标本率为30.10%,实验组不合格标本率为11.65%,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为超时送检、标本污染、容器不合格、采集时间不合格等,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加强尿常规检测前的质量控制,保证样品采集、样本运送、标本保存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保持良好的仪器性能,规范操作,合理使用质控物,正确判断结果及审核,可以有效减少不合格样本的数量,为尿常规检测提供有效依据。
[1]徐燕军,黄美恋.关于三种检测方法用于尿常规检测的结果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8):2524-2525.
[2]韩日红.尿常规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92-294.
[3]郭燕冰,何丽.探讨尿液分析仪尿常规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J].护理研究,2016,10(6):217.
[4]牛国喻,刘鹏,刘文,等.尿液分析仪的现状及技术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11):105-107.
[5]梁建红.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检验,2017,17(21):100-101.
[6]彭海英.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2):156-157.
[7]戴泓厚.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201-202.
[8]李长殷.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4(4下旬版):108-109.
[9]张崇和.关于尿液干化学分析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的讨论[J].医学信息,2011(2上旬刊):182-183.
R446.12
A
1672-5654(2017)10(b)-0058-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9.058
潘雪夜(1968-),女,吉林长春人,中专,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