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萌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类教学公司实训基地营运部课程改革研究
苏萌
本文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现状分析入手,根据教学公司人才需求和培养情况,提出实训基地营运部课程改革研究方式方法,完善进驻教学公司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立足本院,面向社会,为高职院校经管类教学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营运部提供可行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国内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利用校内市场资源,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教学公司”,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途径缺乏,不能满足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难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评价缺乏统一标准,考核方法单一等,而目前教学公司营运部的实践与教学不能有效进行融合,继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国外发展现状。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早,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的制定和实施都是比较成功的,最著名的有德国“双元制”和新加坡的“教学公司模式”。
德国"双元制"的特点是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核心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生产性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程教学,企业则按照国家培训规章在企业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
新加坡的“教学公司模式”的特点是学校提供场地、资金,同时引进企业品牌或项目进入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学校对建成的企业或基地拥有所有权。这种模式有赖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包括财政政策和具体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我校经管类教学公司实训基地的发展现状。2010年,学校、系部和后勤部门共同出资创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学校本位和系部主导的校内股份制“教学公司”广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涵盖1个教育教学超市、1个商业街、1个在线贸易中心和1个投资理财中心等4个经营实体,设置财务部、营运部、仓储部、采购部、审计部、在线贸易中心、信息部等15个部门和30个岗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等7个专业和方向的实践教学需求。引入现代企业治理理论,创建了由学校、系部和经理人组成的公司组织架构,建立了由系部主导教学和经营,学校进行监控的治理机制,确保教学主体地位和公司可持续发展。
教学公司承担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货运代理方向)、经济信息管理和证券与期货等7个专业和方向的学生实训,成效显著。公司年承担教学任务1500学时,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目前为止100%学生累计4000多人受益,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和督导给予高度评价。
营运部部门介绍
我校经管类教学公司实训基地营运部门目前设置一名营运主管,四个营运班长,分三个基层岗位,分别为收银员岗位、理货员岗位和防损员岗位,每个岗位2~3人,分早晚两班。
营运部问题现状
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经管类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只强调理论基础,而忽视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凸显,往往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我校经管类教学公司实训基地在创建初期对营运部人才培养目标只是强调实际操作,而没有理论基础为支撑,缺乏准确地分析和认识,尚未建立真正合理、实用的部门人才培养方案。
师资力量薄弱。目前省内高职院校经管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构成仍以学科型教师为主,教师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行业实际工作经验。而我校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实训基地也是如此,教师企业、行业工作经验不足,部门主管、班长学历低,“双师型”教师数量远远不足。
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我校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创业初期只是进行分岗位实操,没有建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特别是缺乏进驻教学公司营运部的岗前培训,缺乏与企业、行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教材建设滞后。我校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创业初期没有实训教材,只是停留在实际操作层面,缺乏一本与之配套的教材或者实训讲义。
建立经管类教学公司实训基地营运部人才培养模式
以理念、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创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内股份制“教学公司”,校企合作,实施了“课堂与公司交替,仿真与真实互补,实训与经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并鼓励教学公司营运部教师进行“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颁布合适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加强学历和技能的提升,鼓励他们参与企业经营与教学的研究,成为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教学,还能指导学生顶岗轮岗实训的“双师型”骨干教师。
营运部课程体系改革和设计
营运部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式:经管类教学公司实训基地营运部课程以微课和完成布置任务为主,打破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网上观看部门实训指导教师微课视频,网下分小组讨论和完成指导教师布置来完成学习任务(即岗前培训任务),学生完成营运部岗前培训任务后,修完岗前培训学分,达到岗前培训要求后才能进入经管类教学公司进行真实性顶岗轮岗实训。
岗前培训任务要求:岗前培训一周,共10次教学任务安排,每次3学时,共计30学时。
课程体系改革试用专业:教学公司营运部课程体系改革在以往进驻过教学公司的专业及方向的班级试用,具体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含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专业(含澳财班级)、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含货运代理方向)试运行。
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设置安排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1次教学安排:营运部门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2次教学安排:营运部员工服务规范与职业素养。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3次教学安排:营运部岗位技能训练——收银员岗位技能训练。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4次教学安排:营运部岗位技能训练——理货员岗位技能训练。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5次教学安排:营运部岗位技能训练——防损员岗位技能训练。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6次教学安排:商业之星系统应用——零售管理。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7次教学安排:商品陈列原则与方法。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8次教学安排:商品的促销管理。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9次教学安排:客服管理要求与技巧。
经管类教学公司营运部岗前培训第10次教学安排:商品盘点操作与要求。
营运部实训教材开发
打造一套以企业、公司营运部员工岗位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教材,内容涵盖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培养,围绕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和素质进行撰写,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本文对经管类教学公司实训基地营运部课程设计的改革和研究进行了阐述,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教学公司为依托,以教学公司营运部为一个创新改革点,介绍部门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任务的设计、类型、方式等,运用表格为呈现方式,这样的改革形式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任务驱动思路,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