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7-12-25 19:55:15刘秀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9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实训

刘秀艳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刘秀艳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中职生的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对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实现教、学、做的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几年,我校根据专业特点,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目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教育部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等改革创新目标,因此,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各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我校多年以来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但在实践和探索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校的实践,探讨实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理论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学校多方面发展

有利于学校办学方向的定位。“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校更加明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明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按照“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合理分配有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时间。

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可以缓解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

有利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把学会做人、学会做工、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工作在教学中渗透、在实习中体验。使学生在不断增长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团队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和培养。

根据专业不同特点,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几年,我校以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根据专业不同特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实训、生产一体化。石家庄市科视达安防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视达公司”)具有扩大电子产品生产规模的愿望,但是由于资金方面因素,生产设备与生产人员短缺;我校有实训设备、空间,但没有适合产品生产,无法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情境。学校、企业双方在多次考察、研讨和论证的情况下,决定利用学校现有的电子生产流水线实训室,合作搭建“生产型教学车间”,实现“实训、生产一体化”,探索教、学、产一体化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实行订单培养,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制订灵活的工学计划。

教学实施计划经过校企双方共同审订,并编制课程教学标准和授课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企业培训科(处)负责煤矿学员班级的日常管理;学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按时赴企业为学员授课。

针对学员层次不同、学员单位所处地质条件、技术装备的不同,力使每一个企业的教学都能与该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通过订单培养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使理论知识与生产现场实际结合更加紧密,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与学”的结合。

工学结合一体化实训室。学校根据教学需要,按照专业需求,投入一定资金,建立数控、汽修、财经、工建等专业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车间化、生产化、实景化教学活动环境;提供了分组、讨论、项目式教学活动的空间; 已将教学、实训(或生产)、培训、竞赛、工种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教师、学生、任务(或项目)的统一。

赛、教、学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工学结合在教学上具体体现,一年一度的学校技能大赛、河北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以及教育部、行业、协会定期组织的各类学生竞赛为赛、教、学相结合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工学结合教学的实施。从参赛学生的成绩、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反映出的教学薄弱环节,对教学起到相长作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缺乏主导性,行业、企业缺乏积极性。校企合作不是学校一家的事,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鼎力配合,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对接收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实行“利好”政策,使校企合作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中运行。

学校师资力量欠缺。工学结合要求有一支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现在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要发展、壮大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教学的师资队伍。

教材更新慢。工学结合的特点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也要有所体现,因此,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应由来自学校的教师和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内容应取自于“工”,用之于“学”。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举措,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有效的培养模式。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推广和不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定会出现一个广阔的前景。

(作者单位: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实训
盐工学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