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
超越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试论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
◎李星星
布迪厄的阶级理论主张的就是主观与客观、阶级结构与阶级行等相关内容的二元对立。而在社会学方法论中,整体主义方法论与个体主义方法论存在二元对立也早就存在,布迪厄想要超越二者的设想里,提出了一种可以对关系主义进行综合的方法论。对此文章主要就对其进行简单的探究分析。
布迪厄作为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其对社会科学有着深刻的研究,希望将其发展为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希望超越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等二元对立,其提出了一种关系主义方法论基于超越整体主义以及个体主义之间的对立。
通过对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其认为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其主要研究对象既不是个体实在也不是社会实在,而是一种域。在方法论的角度来说, 布迪厄提出了一种关系主义方法论基于超越整体主义以及个体主义之间的对立。整体主义方法论在实际中坚持社会实在论的观念,对社会与结构较为重视,直接造成了决定论以及其对主体的存在的消解,而个体主义方法论在实际中对于个体实在论较为重视, 只强调个体与相关行动,这又导致目的论以及对社会产生一定的消解。可以说二者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同时都是坚持实在论。对此为了有效的融合行动与结构、个体与社会之间并不必然也不必要的对立关系, 布迪厄提出关系主义取向的相关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要想充分的理解个体与其相关行为就要对个体所在的场域基础进行研究与了解,研究的基础是场域并不是个体自身。在另一个角度来说,布迪厄认为“社会”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空泛性特征,其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分化的社会形式,在这种社会形式中并不是具有系统功能、共享文化不断冲突以及权威整合起来的总体,而是相对的、不同领域的综合,无论此种逻辑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还是具有一定的后现代特征,此种聚合是无法被常规的社会逻辑压制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高度分化的,通过不同的具有一定自主性的社会场域构成,不同的场域之间都遵循着不同的逻辑以及必然性,这些逻辑具有不可跨越的特征,这些具有自主特征的‘场”就是构成社会学分析的基础单位。
“场域”就是束关系。基于分析的角度对“场域”进行定义,其就是不同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网络系统与构造。将“场域”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及单位,充分的彰显了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础要求。基于“场”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与基于关系的角度思考是一致的。基于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就表明要对社会不同领域之间的见解进行不断的转换,这种常规性的见解对于有形事物较为重视。例如在进行权力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具有实体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统治阶级较为重视,但是统治阶级是泛指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群,其具有一种人们成为权利的有形实体;但是基于关系视角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就会将其定位在权利的场域之上,对其社会位置之间存在的力量关系进行分析,其自身的社会位置据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力量与资本,进而可以进行权力的垄断与争夺。
“场”是整个社会学研究中作为基本的单位。布迪厄基于三个关系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就是分析要研究的场与权力场之间存在的相对位置与关系,分析其场与中对于权力场中国的被统治地位。第二,对场域的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对相关行动者、制度所在的位置客观关系如支配与屈从等关系,在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相关内容;不同位置中在权利或者资本不同中其实际的、潜在的处境以及相关制度与行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场域中的权利以及资本的合法形式,展开的各种竞争行为;第三,对行动人员的习性进行分析。布迪厄为了有效地避免整体主义方法论以及个体主义方法论存在的对立关系,应用习性的概念,这样就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效的融合在一束关系之中。所谓的习性是就是一种在肉体与生物学意识之上个体之间对于社会场域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其自身的性情倾向系统,就是个体自身的历史沉淀形成的。习性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结构决定论以及目的局定论之间的对立关系。这与布迪厄所说的“习性的概念解释了下列事实, 即社会行动者既不是由外部起因决定的物质的粒子, 也不是执行一种完全理性的内部行动计划的、只受内部原因引导的单子”。可以说习性理论主要就是为了排除相关主体,在进行主体排除过程中并不是通过取消行动者拥有的实体化结构给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说这些行动者就是整个结构的产物,在实际中整个结构的发展离不开这些行动者的制造与重新制造,这些行动者在一定角度上甚可以明确结构性的相关条件之下可能在本质上改变整个结构”。
在整体上来说,布迪厄倡导的关系主义方法论主要就是为了有效的清除在社会学中长期存在的各种虚假对立,倡导把“场域”作为整个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及基本的分析单位,基于分析的角度而不是在实体的角度对社会进行分析与观察,在根本上有效地避免了个体和社会、行动以及结构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进而有效地拓宽了现有的研究领域,深化了人们对社会的科学的研究与认识。
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