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 杰
五招突破土特产经营“瓶颈”
■文/秀 杰
专家黄禹涵表示,土特产一般在本地都有悠久的历史,从原料、生产到消费都离不开本地的环境。但社会在发展,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在发生改变,固步自封只能被淘汰。产品如果不创新,就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土特产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始终徘徊在传统与创新之间。
有效的方法是,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度创新,创新的关键是,是否以消费者需求为标准,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事实证明,许多中华老字号倒闭,大多是因为没有与时俱进。
“云南普洱、东北木耳、新疆大枣、龙口粉丝、北京烤鸭以及台湾地区的小吃等无数种产品之所以都从区域特产走向全国,甚至成为了消费者的常态消费产品,就是因为当地政府或企业组织牵头,到外地进行集体推广。”黄禹涵表示,成功营销的土特产品都要积极到各地去推广。黄禹涵建议本土的企业多做产品的推广,让产品走出家门。推广形式比如开展会、办论坛等。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全国特产,同时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的力量,便于地方特产加快全国化。
裴浩然表示,个体小规模的特产店已经难以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连锁性特产店才是未来趋势。“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码头机场、星级酒店等特殊渠道,可以造就一批特殊渠道型连锁店。海参、名茶、海洋食品等高端产品,已经初步形成了专业型特产连锁店形态。”
“连锁超市凭借产品线宽、店面位置和规模优越、品牌档次高等优势,正在猎取高端客户和集团客户的优质市场。但连锁型超市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同样要面临淡季和高房租等威胁。连锁特产店应当‘变坐商为行商’。这才是持续发展的王道。”在谈到特产经营企业和投资者应该如何拓宽销售渠道这一问题上,裴浩然给出了建议。
“淘宝、京东等大型综合性商城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新兴专业特产购物网站几乎每天都有增加。电商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特产的全国化,也让中国特产市场扩大容量。”黄禹涵建议,无论是专业的特产商家还是厂家都应该借助网店,与传统渠道争夺市场份额。
在谈到如何在经营上长久发展,黄禹涵表示,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困扰中国食品行业的大难题,土特产品也不例外。因此,将来谁能解决信任问题,谁的业绩就将获得突飞猛进。他说:“著名经济学者刘姝威鼓励农民利用微博销售农产品,在一个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有农民每天在微博上公布种植和采收细节,赢得了网友信赖,结果业绩惊人。”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说:“为解决信赖问题,除了企业不弄虚作假和乱添食品添加剂以外,还要发动消费者参与营销,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和监督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可以通过生态旅游、产品DIY、网络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实现参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