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昭楚,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学生竞赛技能提升路径研究
文/钱昭楚,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技能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高职学生技能的提升除了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外,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对提升学生技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学生竞赛的途径研究,旨在为同行提供借鉴。
高职;学生;竞赛技能;提升;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重要来源的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更加明显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学生技能提升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经不断成熟。当前,各高职院校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上,旨在通过学生技能竞赛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 从国家层制度设计面上看,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本身就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借鉴和吸收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实践的重大制度改革和创新,对职业院校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业内有句话叫“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足以看出,职业技能技能竞赛已成为衡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依据。
1.2 从学校办学层面上看,做好技能大赛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一定程度上看,技能竞赛的水平直接反映的是一所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水平。学校要从内涵建设的高度来重视学生技能竞赛,要坚持“教学相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比赛来检验教学水平,进而改进教学教学过程中一些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观念和做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1.3 从学生成长的层面看,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良好的技能就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成为大国工匠的前提条件之一。古人云“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高职院校要以提升技能为导向,树立技能光荣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引导并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通过大赛训练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准备好一技之长,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2.1 立足内涵发展,促进竞赛的教学配套改革
2.1.1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人才质量的有效提升,随着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常态化、制度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大赛要求,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适当减少传统理论教育,增加课堂实训,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载体,促使课程能够和大赛有效结合,把大赛的基本方向和教学导向之间有机融合。务必避免为比赛而比赛,把传统的“比赛集训”转变为“课赛融合”的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1.2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目前,从省(市)、国家级技能比赛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高职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和企业已经融合在一起,很多比赛的实际操作环节其实就是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产品标准。有些知名大赛,还可以看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软件商的身影,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比赛被商业化了,甚至怀疑比赛的公平性,殊不知,这恰恰反映出了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那就是要通过大赛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相关内容植入了比赛环节或内容当中,借助企业平台,助推校企合作改革。
2.1.3 提高指导教师水平。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对于提升职业技能大赛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打造高水平师资的高度大力引进行业专家、教学名师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实现比赛和教学有机融合,改变比赛和教学两张皮的现状。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加入教师指导团队,通过老带新,引导年轻教师指导学生备赛、比赛,实现教学相长,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2.1.4 建立课赛融合的教学机制。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的备赛都是赛前集训模式,这事实上是和技能大赛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各职业院校只有改变突击式的集训模式,大力推进课赛融合改革,建立良性的课堂教学机制,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按照技能大赛的标准进行技能训练,同时也在课堂教学中中选拔优秀资源。
2.2 立足竞赛需要,建立健全技能竞赛长效机制
2.2.1 完善技能大赛管理体制。学校要始终立足未来发展,坚持通过技能大赛推进学校教学环节的改革,通过制定奖励政策,促使校内、院系等举办技能比赛常态化,从而形成学生技能大赛教育培养长效机制,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树立参赛意识,也只能这样才能,才能在校内营造浓厚的技能大赛氛围,“以赛促建”、“以赛促教”。同时,要完善校内各项制度保障,要把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和学生相应课程的学分互认机制建立起来,要把教师指导技能竞赛获奖和科研考核互通起来,要在学校经费预算上有预见性的加大投入,为比赛提供完整的实训设施、软件和外出交流学习机会。
2.2.2 完善选手的选拔培养机制。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对接国赛、省(市)赛项目,建立学校人才库,通过课堂教学、实训和学生社团活动等,选拔优秀的选手进行重点打造,特别要注意对有参赛经验的三校生的选拔,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辅导,丰富选手资源库。要建立学生兴趣性社团,对接比赛项目,分别建立学生社团,指定指导教师,引导兴趣者主动加人,再通过平时诸如讲座、参观和小范围比赛等,建立比赛选手梯队。
2.2.3 努力营造良好竞赛氛围。技能大赛的氛围如何,每年的成绩如何,其实反映了一个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质量如何。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职业院校中间的竞争更多的不是规模竞赛,而是内涵竞赛,其中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必定会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最重要指标之一。高职院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职工,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把职业技能竞赛的地位看作和社会服务一样重要的大事来抓,方确保课赛融合真正落到实处。对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以及教学单位,要加大奖励和表彰力度,树立典型。在教师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等环节,要把技能大赛的成绩作为重要的奖励性内容,在学校形成浓厚的比赛氛围。
本文是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认同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7SKS05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