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7-12-25 05:20:10李虹霞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学院课程

文/李虹霞,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

文/李虹霞,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本文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问题,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建设背景、内涵要求、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和分析,以期提升辅导员工作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课程化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性质和水平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此,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明确建设内涵要求和实现途径,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笔者所在学校从2013年开始探索推进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通过顶层设计,合力推进,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开展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主要是基于三个背景变化与挑战的应对需要。

1.1 思政教育新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院育人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又涵盖大学生学习、身心、生活发展,涉及多个专业领域,这要求学生工作不断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新特点、新途径、新方法。开展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工作实效性。

1.2 队伍建设新规划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教育学家顾明远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定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敬。”这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形成鲜明的专业标准并拥有稳定的专业地位。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提升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的有力保障。

1.3 育人成效新要求

抓好育人工作,是高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推进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明确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特征、实现途径,确保在体现时代性上有思考,在把握规律性上有总结,在富于创造性上有胆略,在增强时效性上有收获,是提升辅导员育人工作新成效的应对策略。

2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的内涵要求

2.1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定义

关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叶芜为老师做了明确而详细的阐述: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包括辅导员工作内容进教材,工作方式进课堂,工作安排进课表,工作时间算课时,工作节奏要坚持教材的稳定性与学生工作实际的变化性相结合。通俗地理解,就是指把辅导员的“劳动或活动”整体转变成一门课程的形式,以课程与教学为载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服务。

2.2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要求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要确保成效,必须做到“三化”,即工作职责具体化、工作标准明确化和工作考核精细化。同时课程教学要突出“四个特点”:在目标指向上,追求工作实效;在人手环节上,着力基础工作;在方法内容上,注重分层推进;在教学模式上,强调体验教学。

3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要按照顶层设计,合力推动的原则,通过组建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科学设计课程实施,严格执行质量监控,以此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1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学校要成立学院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学院院长直接领导,学院各分管院长指导,相关职能处室,包括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公共基础教学部、各系(院)紧密配合,全面指导辅导员工作课程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出台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实施方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考评方案》等制度文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3.2 组建项目团队,规范课程建设

组建专业化的课程团队,制定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模块,确保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实现三化:课程模块科学化、教学主题专项化,教学内容精细化。课程模块按思政教育和学生事务与服务内容共设计8大模块:思政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风学风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每个模块下设教学主题,以学生成长需求和年级特点为逻辑线,确定专项化的教学主题。

3.3 科学组织教学实施,严格质量评价标准

辅导员课程教学严格“试讲—教学—督导—改进”的循环路线精益求精。课程实施统一按照问题之源、案例分析、知识之窗、邀约成长、寄语广场、分享园地6环节展开。其中,问题之源系价值呈现;案例分析系激发兴趣;知识之窗系理论讲授;邀约成长系实践体验;寄语广场系总结概要;分享园地系实践反馈。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来支撑,严格对辅导员课程化工作进行质量督导与评价:一是坚持考核机制,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定期考核评价;二是检查督察机制,聘请专家团队深入课堂进行不定期督导;三是坚持激励机制,对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成果定期进行表彰;四是坚持反馈机制,按照课程化指标评价体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反馈。

3.4 完善配套机制建设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需要制度、人员、场地、经费等各方面的配套支持,为此,搭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平台至关重要,工作中,对辅导员职称评定、专业培训、绩效考核、津贴发放等方面争取一定的政策倾斜,为辅导员工作课程建设的良性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立在对当前辅导员工作状况总结反思基础之上,既是关于辅导员工作方法的一种探索,也是对辅导员工作计划性、系统性、理论化建设的一个建议,更是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一种创新性尝试,学校需要反复研讨、求真务实,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中,全力扎实的推进工作创新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突破创新做出贡献。

[1]肖文学,叶玉清,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实现途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4-336

[2]贾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体系构建[J《]高教学刊》,2016(18):231-234

[3]齐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119--121.

猜你喜欢
辅导员学院课程
初等教育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