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 来、韩翼帆,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手机使用现状与城市融入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
文/魏 来、韩翼帆,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农民工群体市民化进程,以大连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调查对象,从内容浏览、城市体验、休闲娱乐、信息赋权以及主观诉求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手机使用现状与城市融入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手机媒介在帮助农民工群体进行市民化进程方面有重要的效用。该群体应该加强自身媒介素养,社会也应允以帮助,促成其更好地融入进城市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手机媒介;城镇化
当今社会,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群体被广泛关注。根据全国总管工会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1980年以后,在异地以非农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我国流动人口目前已经达到2.21亿,新生代流动人口占42.8%,日渐成为流动人口大军的主体。对比第一代农民工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新的特点:自我化、无务农经验,对于农村的土地认同感在减弱、平均受教育水平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动机更多为寻求个人发展机会、拥有更多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新生代农民工在乡村适应和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着双重的障碍和困境,他们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已经由一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型成为脱离土地脱离农业,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级和利益集团。
介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属性,其数量庞大,构成成分复杂,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更具有影响性。在心态和自身特点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融入的需求更胜于老一代农民工群体,其自身身份认同感与生活方式更趋于市民心里,并对社会保障有着更多的需求。但由于自身教育水平与专业发展技能的缺乏,使其在城市生活中会产生众多的心理落差。落差与身份带来的双重压力有可能形成“脱嵌”后果,即脱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又脱离于传统的社会认同和身份认同之外。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当前以人为本建构的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了解农民工群体的信息使用情况,了解他们的媒介使用状况培养他们运用大众媒介为个人生活服务的能力,并引导他们理性、批判地接受和使用信息,是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认同感,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政府早日实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媒介文化的蓬勃发展与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媒介生活与信心传递的重要方式。对于群体的涵化和群体认同感有着积极的作用。帮助寻找自身平衡和渴望融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而言,手机媒体的流动性和便捷性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逐渐进入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方便。
2.1 沟通与纽带
移动互联时代以即时为传播效果,和计算机互联时代相比,手机有便携移动的特点,满足了更多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流动的属性。同时,手机媒介与报纸杂志相比,对于阅读者的文化水平没有过高的要求,减轻了农民工群体阅读和使用大众媒介的障碍。手机媒介与广播电视相比更具有互动性,满足了新生代农民工最为交流主体的身份塑造。此外,手机媒介价格适中,性价比高,尤其是智能手机普遍流行之后,手机也成为农民工群体最为依赖的大众媒介之一。在以大连市新生代群体为研究对象的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使用手机所提供的功能覆盖面比较广泛,手机使用的频率更高,并且以手机为主要的信息接收工具。手机媒介在内容浏览、城市体验、休闲娱乐等方面都充当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和城市生活融合的纽带。
在内容浏览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多利用手机上网浏览国家政策、社会民生新闻、天气交通、婚恋交友等方面。尤其倾向于浏览社会新闻和婚恋交友等信息内容。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人可以利用百度或其他搜索浏览器查询并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在城市体验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可以利用手机媒介进行话费的充值、水电费的缴纳等基本的生活事宜。随着城市互联网+进程加快,各种城市生活软件和APP不断兴起,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进行购物、交友、外卖的订购。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也尝试着依托互联网+的平台谋生或创业。在休闲娱乐方面,手机媒介充当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物质娱乐和精神娱乐的双重需要。低廉的视频、游戏和社交构成了这个群体使用手机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面。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为其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同城交友软件如陌陌为其联系不同人群打开交际网提供了契机。
2.2 赋权与诉求
媒体赋权论源自西方,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网络问政、网络维权等形式的新媒体赋权现象不断涌现。作为“新媒体”的手机媒介更充当了新生代农工信息赋权的有利工具。调查中得知,新生代农民工使用微信、微博转发互动的频率平均为每天两次并且有上升的趋势。他们其中一些人利用微博发表个人的意见或者通过转发表达观点。新媒体赋权的过程,对于新生代的农民工群体来说,是一个受益的过程。首先,其个人重新获得了自由话语权。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被打破。最主要是以市民视角看待农民工的桎梏被打破,其可以自己发声转变固有角色与刻板印象,消除误解达成共识。其次对于传播秩序而言是一种颠覆。手机媒介作为一种新媒体改变了主流掌握话语权的状态,各个阶层都可以利用手机媒介达成话语权的“百家争鸣”。
一旦信息赋权得以实现,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一种自我认同感的提升和公民意识的崛起,他们将会利用手机媒介进行一系列的主观诉求,其中包括利益诉求与精神诉求。随着公民意识的渗入和崛起,手机媒介在帮助农民工群体维护权益,保护既得利益以及追求工作方面更具有影响力。调查中发现,约有5%的新生代农民工出于“维权”与“找工作”这样的诉求。占据这个群体中很少的部分,但是可以看出已有一部分农民工群体在利用赋权,并试图通过诉求来改变自己的生存处境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有活力,思维更加跳跃,生活方式也日趋多元化。但就群体特点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以及职业技能方面与城市青年相比都有着明显的不足。这将导致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制约,或因精神文化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难以摆脱被边缘化的境地。手机媒介不仅为农民工群体发出精神诉求还可以解决其精神诉求。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集中在社交平台以及各种浏览器之间,大大填补了市民与农民工之间的信息沟壑,网络中的亚文化流行蔓延到现实之间,因为手机媒介的使用,使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至于处于文化真空或文化孤岛之内。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利用手机进行精神诉求还处于自发的阶段。男性通常依赖于游戏和社交软件娱乐消遣,而女性则通常依赖于视频软件和购物软件排遣寂寞。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手机媒介的使用的确可以帮助其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找到自身定位获得一定的认同感。但新生代农民工在使用手机媒介时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譬如,相当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自觉地使用手机媒介,他们对于手机媒介的使用还停留于浅层次的感官上的理解,实则是一种被动地、无目的的使用方式,没有真正利用手机媒介的各种功能来使自己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其次媒介素养的缺失也是其存在的一个问题。相对于新兴的网络工具,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娱乐效果较强的游戏、视频和社交的应用。对于有效知识的获取以及提升专业技能方面没有更多的追求。在对于信息的辨别和筛选方面,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还出现盲从、不理智的情况,随着手机新媒体赋权的深入,很有可能导致群体极化事件的发生。
随着社会发展与电信技术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于网络应用的普及差距将缩小,但手机网络应用于信息更新不断地推陈出新。政府和社会相关人士应该注意到手机对于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的重要性。社会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尝试多打造一些服务于农民工群体的网络平台、微博账户、微信公共平台等帮助农民工群体融入社会,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建设。政府应该鼓励并开展农民工媒介素养教育的课堂,帮助农民工群体利用手机改善自身工作和生活的现状。
[1]郑素侠 《媒介使用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社会距离的视角》
[2]宋红岩 《数字鸿沟_抑或_信息赋权_基于长三角农民工手机使用的调研研究》
[3]姜兰花 《流动空间里的空间人—新生代农民工手机媒介使用初探》
[4]陈芳 《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探讨》
魏来(1994-)女,黑龙江省鸡西人 民 族:学历:辽宁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韩翼帆(1996-)女,山西太原人 民 族:学历:辽宁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