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文/熊敏,长江职业学院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对高职专业教学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专业建设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就“互联网+”下的高职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专业建设的策略详细探究,希冀能借助此次的理论研究,对高职专业建设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互联网+”;高职;专业建设
“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的迅速推进过程中,在高职专业建设当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互联网技术的科学应用使得高职专业建设的时代性更加的突出,这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就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从理论上深化“互联网+”和高职专业建设的结合研究,就能为实际的发展提供相应理论参考。
“互联网+”下的高职专业建设,是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将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进行综合,从而进行构建现代化的专业建设工程。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就能使得教学的方式更加的灵活,能够有效实现互动交流,提高了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互联网+”下的高职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能够将教学资源有效的共享,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提供方便[1]。我国在201 5年就提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其中对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任务,高校的专业建设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就成为改革目标实现的最大动力,这为我国的高职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打下了坚实基础。
“互联网+”下高职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专业化的师资建设工作还有待加强,还不能满足“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当前的高校教育建设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加强是比较关键的,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的专业教学工作的质量提高就有着直接影响,只有满足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才能真正有助于专业建设工作[2]。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能力比较有限,对新的环境下专业建设工作的要求不能及时的满足,这就就造成了教师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对高校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着很大影响。
“互联网+”下的高职专业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注重教学评价和监督工作的加强,造成了工作质量的低下问题。教学评价以及监督工作的实施是保障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专业建设工作教学评价监督还没有嘉庆,缺少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及监督机制,这就必然会造成教学工作不能有效的评价,这地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造成相应的影响。还有就是教学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发挥自身的作用,这些都会影响高职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专业建设中教学模式的滞后问题也比较突出,面对新的教学发展环境,高职专业建设工作就要有新的变化。但是从当前的教学模式的现状能发现,理论性的教学还比较大,没有注重实践教学,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3]。“互联网+”下高职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没有充分注重模式的创新应用,这就势必会造成不能对学生积极的引导。
“互联网+”下的高职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就要注重新思维的应用,笔者就“互联网+”下的高职专业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注重“互联网+”思维意识的加强。高职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要充分的运用到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的思维意识上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相适应,将互联网作为发展的工具科学的应用,形成工具思想,把“互联网+专业建设”的发展模式能不断的完善和成熟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注重大数据思维的树立,对专业假设的数据能嘉庆重视,将数据的价值充分发挥[4]。结合数据来分析预测,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水平,进行动态化的调整。再有就是要具备创新的思维,通过“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和高职的专业建设工作的要求相满足,寻找新的发展金点子,这样就能有助于提高专业服务的能力。
第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就要充分注重将“互联网+”和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对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对专业认知以及岗位实践和模拟教学能在“互联网+”的结合应用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通过“互联网+”的应用让学生能明确日后的发展方向,针对性的对学生培养技能,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提高。
第三,“互联网+”下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保障高职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充分注重和“互联网+”进行有机的结合,要对传统的人力范围观进行突破,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来寻找师资资源,对建好的和专业相近以及相同的课程,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和课程教师团队进行建立新型师资关系,或者是通过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进行提高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教学水平等,将“互联网+”思维和教师的评价以及培训等方面紧密的结合,这些都能有助于促进专业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提高[5]。
第四,“互联网+”下教学过程评价监督。高职专业的建设工作开展中,加强教学过程评价监督也是比较关键的,在“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下,就能通过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方面就能提供很大的方便,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进行加强监督,这些都有助于专业建设的质量水平提高。
综上,加强“互联网+”下的高职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从各方面加强重视,注重措施方法的科学实施,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实际的专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为其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本文为“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JB006。
熊敏(1978—),女,湖北武汉人,经济学硕士,长江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