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下财务共享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文/沈晔,云南民族大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又称分享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词,众多的共享模式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享的东西似乎也随着满大街共享单车的出现而变得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丰富,共享模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财务人员,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财务共享”模式,它好似一匹“黑马”,从初露锋芒到现在方兴未艾,将为财务领域注入新鲜活力,有力促进财务的转型升级,为未来财务的发展赋予令人激动的魅力。
所谓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就是在财务组织深度变革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公司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1】。企业集团将独立核算的财务组织进行剥离或依托于法人单位的财务组织,使得分支公司的财务组织合并划归到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由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承担全集团成员单位简单的、重复的、共同的、标准化的业务,从而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和核算【2】。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为“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务转型指明了方向。在国内,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为共享模式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何充分应用共享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各行业的企业集团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财政部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提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制度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和试试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性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规定中就指出:“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财务会计发挥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管理决策中财务人员与经营者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常见现象,更不要说发挥管理层“智囊”作用了。所以财务会计不应该仅限于会计核算,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促进大部分传统核算型财务人员实现转型,让他们从大量低附加值、重复、劳动力密集型的基础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集中精力去从事业务型财务或战略型财务,实现财务与业务、战略一体化,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3】,真正实现会计目标。
自20世纪80年代,共享服务就由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提出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运营管理当中。而我国,先后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实践财务共享服务并且进行了广泛尝试和实施的大型企业集团,比如中兴通讯、阳光保险、华为、海尔、中铁建等,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财务共享服务还是一个新鲜事儿。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浪潮下,会计这个职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财务共享正是依托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大智移云”,它是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简称,财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数据的搜集、加工、存储到输出,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从加工的角度,有了互联网、云计算、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就可以实现凭证的系统自动生成,这就是技术红利的时代,财务跟IT的强强联合,可以打造智能的财务未来。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集中管理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套流程化的财务工作体系来解决大型集团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例如:近几个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机器人”,AI技术来袭,一个“流程自动化”的时代正悄然来临。AI方案使用智能软件完成原本由人工执行的重复性任务和工作流程,使原本那些耗时、操作规范化、重复性强的手工作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优化财务人员数量、提升整体业绩,同时保证质量和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减少人工干预,使信息更加统一,其标准化与优化再造机制,能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基础,有助于企业财务转型升级。共享平台侧重于将既有的财务、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并清晰化、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企业做后续的经营决策判断,并且有助于各地业务处理标准统一,方便总部管理和监控,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和便捷度。
首先,要明确好财务共享服务的定位,企业应该明白,财务的真正价值不是对业务的支持, 而是助推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优化,我们不能忽略“服务”这个本质,它应该是一个管理的角色,而不能沦为了提供财务核算处理员工报销为主的“操作间”,不能过度进行成本控制而导致工作强度的大幅度提升,这样就违背了建立共享平台的初衷。
其次,要完善流程和业务系统的改造,在财务流程优化提升的同时,业务系统也要同步升级改造,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部门能够参与其中,一同考虑财务系统以外的其他业务系统的优化与改造。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变革难度和项目资源等因素,来确定如何推进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除了传统的交易性流程工作,比如资产、应收应付、费用、现金、总账管理等,也应该延伸到更多的流程工作,比如一些高价值的流程:计划分析、全面预算、税收筹划、资金运作、风险管控、公司治理、投融资管理等等,同样的,这些流程工作更多需要与管理会计和业务融合。
另外,企业应该做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设计,因为人才管理也是成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议题,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财务转型的变革与发展必然会对既有的财务团队产生巨大的影响,鉴于财务工作的复杂性,企业在利用RPA完成数据处理、流程优化的同时,也要在提高员工素质及效率、招聘及保留合格的管理层员工、职业计划及晋升,跨文化管理方面下功夫。
海尔从2003年开始着手打造财务共享中心,逐渐将企业内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人员由1800人降到260人,基础财务人员的人数下降至原先的20%左右,当“财务共享”出现在财务人员的认知当中时,不少财务人难免感到措手不及。
在企业中,不再需要大量的基层会计,核算、费控、资金管控等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被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即便是刚毕业的会计人员也能很快上手;人员结构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财务操作人员、关键技术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的边界将呈现模糊化,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已经跳出了“账房先生”并扩展到了“纵观整个业务链能手”,这势必值得引起所有财务人员的“警惕”。
因此,财务人员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在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首先要深入了解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不应只关心每笔交易怎么做分录,而是对从业务到财务的整体流程的改进有深度的认识,还要尝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管理会计领域,关注企业的管理结果;然后,进一步转为关注企业的经营,重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最终,财务人员还应该把视野和思维方式扩展到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价值链,包括客户、供应商、员工、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媒体等。这样层层而上,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价值,成就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在IT蓬勃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行业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务人员也将有更加广阔的平台去发光发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将走出国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还可以解决因集团公司分散在全球各地业务单位而面临的业务处理标准不同、财务管理人员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规则不统一等问题,尤其是跨国公司管理中的很多难题,有利于“走出去”战略的推动,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1]张瑞君,张永冀.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策略[J].财务与会计,2008(7).
[2]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及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6).
[3]余蔚平:《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2014年11月26日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会上的讲话,来源:财政部会计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