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2017-12-25 05:20:10安大军1施大昱21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平房支行行长2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大直支行行长
新商务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金融信息发展

文/安大军1 施大昱2 ,1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平房支行行长;2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大直支行行长

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文/安大军1 施大昱2 ,1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平房支行行长;2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大直支行行长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以下统称从业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优势,并提出银行可以通过发展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完善基础工具,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监管和风险管理来促进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现状;优势;策略

1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

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将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既需要市场驱动,鼓励创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进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要远短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年代~2005年左右的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5-2011年前后的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阶段;而第三个阶段是2011年以来至今的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发展阶段。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

2 中国互联网金融现状

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监管套利造成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不需要接受央行的监管,这是本质原因;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自身优势,但是要考虑合规和风险管理(风控)的问题。从政府不断出台的金融、财税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惠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然成为主旋律,占中国企业总数98%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之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从互联网金融这种轻应用、碎片化、及时性理财的属性来看,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则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随着移动支付产品推出,这种更便携、更智慧、更具针对性的支付体验必将广泛惠及中小微商户。

3 互联网金融优势

3.1 构建信息平台

通过社交网络或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挖掘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获取部分个人或机构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

3.2 智能满足用户金融需求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智能搜索引擎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排序和检索,能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大幅提高信息搜集效率。在这种方式下,信息充分透明,定价完全竞争,效率得到提升,社会福利最大化。

3.3 交易方式的变革

在交易上,由于互联网金融可以及时获取供求双方的信息,并通过信息处理使之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并据此进行风险评估与定价,这对传统金融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在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

4 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策略

4.1 发展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巨大,这无疑是金融业巨大的客户资源,互联网也将是最有前景的交易平台,面对互联网金融吸引广大客户的绝佳优势,传统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开发互联网新业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服务升级,以更细致、便利的服务留住更多客户。最直接也最见效果的,就是把自己的业务和互联网金融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当前,互联网已经超越了金融产品营销渠道的作用,更深地融入金融产品创新、流程设计、模式改造中。

4.2 完善基础工具

基础工具层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底层基石,存在刚性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上层的应用才能迸发活力。大数据在风控环节的运用为产品创新提供更大发挥空间;资讯门户打破信息不对称,垂直搜索功能帮助优选理财平台;虚拟货币去中心化+去信任,全新货币载体未来或将颠覆国家货币体系。此外,未涉及分类的技术层面基础设施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底层支柱。长远来看,基础设施的完善关乎上层设计,基础工具层的需求有增无减。

4.3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监管和风险管理

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金融企业,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及专业人才,建议对互联网金融在业务准入和风险管理方面加强监管。设计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参照商业银行的准入制度,制定业务准入监管政策。建议以货币基金为主的网上理财业务上缴存款及风险准备金,以风险准备金作保障,将风险准备金与所投资协议存款的未支付利息挂钩,以防违约风险的出现。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规范全国各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在目前利率化市场化尚未完全实施之际,参照商业银行既有标准,对开展小贷业务的网络公司设定贷款利率最高限,同时要求其设立存贷比及风险拨备制度,以保证与银行的公平竞争。

[1]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J].吴晓求.财贸经济.2014(01)

[2]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谢平,邹传伟.金融研究.2012(12)

猜你喜欢
金融信息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P2P金融解读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