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山西营商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文/张畅,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山西中小企业不景气,也非一朝之顾,虽然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但其根源主要还是与山西的营商环境不佳有很大的关系,若如此,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非从改善营商环境入手不可。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对于提升山西中小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西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竞争力;策略
目前,山西经济正处于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此,优化营商环境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达到21.7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7%,是实体经济的主要基础。从经济总量上看,同期我省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占到全省GDP的47.5%,中小企业的税收占全省税收总收入的50%。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吸收全省80%的就业人员。中小企业是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对于改善民生、稳定就业、增加收入至关重要。
相对于2015年,山西省中小企业2016年的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6年10月,全省中小企业营业增速由2016年初的-3.3 8%恢复到1.31%,连续两个月处于正的增长区间,虽然增长速度仍然处在较低位,但这是自2015年7月以来连续16个月在负的增长区间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山西中小企业低位运行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稳定基础不牢固,后期支撑经济的动力也明显不足,经济下行的压力尚未消除。
山西省经济水平与全国不管是总量还是平均水平差距都很大。2016年,山西省GDP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4位,人均G DP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经济落后,各地市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也不均衡,个别地市甚至出现了营业收入负增长。2016年10月各市营业收入总量中,太原居于全省首位,长治、朔州、晋城次之,而忻州、阳泉等地处于末位。1月-10月营业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太原市(7.78%),最低的是忻州市(-19.65%),两市高低相差27.43个百分点,地区差值比上月扩大2.66个百分点。
山西省大部分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相关分析可知,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但居民的消费水平依旧不高,在拉动消费方面显得乏力,其他地市情况更差。
中小企业经营的效率与效益同政府的服务质量与政策扶持息息相关。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行政性收费虽有所减少,但中小企业的负担依然沉重。行政审批事项繁杂,业务办理时限过长,都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而且,山西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山西本省缺乏一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导致难以培养出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近几年,政府通过一系列简政放权、清理收费、削减审批事项等措施,部分减少了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然而,一些部门对于政策落实的不够好,收费、处罚不规范。政府对市场的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化主导作用弱,在资源分配等方面,垄断现象依然严重。行政审批事项繁杂、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山西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差距很大。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不够,导致企业竞争力较弱。
在国家“京津冀一体化”以及“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山西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区优势,制定与本省经济相适宜的对应发展战略,从政策引导到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等全方位发力,积极努力地搭载上述国家战略引领的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高速列车”。
山西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依旧的严重,不断完善企业的信贷考核体系,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补助,减轻企业贷款压力。各级政府建立多层次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开发性的金融产品促进企业投融资活动的多元化。
制定并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譬如在税费减免、建设用地、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山西应当为优质人才提供一系列优惠措施,将人才吸引过来并留下来,让他们在山西得以充分的发展,将知识传输到企业中。
健全行政执法的制度体系,规范行政处罚,强化行政监督的问责机制。政府各部门细化、量化职能,并对公众公布。废除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文件,放宽市场准入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强化创新对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中创新的推动作用,让一些优质的企业引领整个行业进行革新,不断提升山西中小企业的创新程度,实现自我突破,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并超越他们。
优化山西的营商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要从山西省的实际出发,更要结合各地市自身的情况,完善优化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别省的调查分析,取长补短,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之路。
[1]黄振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视野下的广西营商环境建设[J].社会科学家,2015(10):41-44
[2]杨涛.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4(1):104-107
[3]陈秀莲.制度软环境与经济发展—基于30个大城市营商环境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4):9-20
[4]许可,王瑛.后危机时代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再认识—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2700家私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4(7)
张畅(1992—)女,山西阳泉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区域经济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