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殿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的伟大创新
郑殿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着眼供给和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从供给方面进行的改革,是经济治理的重要举措,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根本出发点,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理念引导,是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高度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的伟大创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境界更深层次发展。
经济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国家治理”概念首次被我国官方使用。经济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社会主体,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和制度安排,平等、共同地处理公共经济事务的过程,其本质是多元化的社会主体以平等、联合的方式,共同应对公共经济风险。①经济治理的若干问题[N].湖南日报.2015年10月8日第07版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波动下行,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之“新”在经济下行中逐渐明朗,之“常”需要通过进一步经济治理,实现经济软着陆,在企稳后对接一个增长质量提升且尽可能长久的中高速增长平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经济治理势在必行。
经济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治理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长期居于核心地位。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创新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优化供需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上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立在对自身情况的准确判断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它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是新常态下经济怎么发展的指路明灯;它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根本出发点,是满足人民需要的重大杠杆;它有助于推动“十三五”良好开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学界和评论界有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根源来自供给经济学。尽管两者都是从供给侧出发来研究和解决经济问题,但是中国面对的情况远比供给经济学所面对的环境更复杂,改革的任务和内容也更为丰富和艰巨。供给经济学以萨伊定律为理论基础,即供给可以创造需求,要解决的问题是当时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困境,主要政策是通过减税和产业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以达到刺激供给的目的。而我国经济处于持续的转型之中,面临的问题并非生产不足,而是如何解决产能过剩,改革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在这种情况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提供满足需求的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②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EB/OL].http://new s.xinhuanet.com/ttgg/2015-11/10/c_1117099915.htm,2015-11-10.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党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经济环境,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重要举措和伟大创新。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一向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价值观上区别于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力水平[N].湖南日报.2016年1月27日第24版.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个动力来源。行政体制改革有助于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只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放权让利,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组合。②详见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一方面要切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就涉及行政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③新华网—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tj/2013-11-14/c_118121513.htm,2013-11-14.一要简政放权,弱化政府在微观层面的管理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要进行行政管理改革,提高宏观管理的效率,提升行政效能;三要坚持依法行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问责机制;四要加强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政府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自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多次提到创新驱动发展,足见创新在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上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4年08月19日第01版.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力气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⑤新华网—习近平: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3/c_1118316426.htm,2016-03-13.要充分发挥创新的驱动力作用,一方面要激发劳动者创新热情,提升创新意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有赖于创新意愿的提升,要利用政府政策扶持、资本市场和社会风潮带动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转化。为学术科研和创新转化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从而提高创新者的成功率和创新产品的转化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阐释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指出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⑥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0日第02版.即中国经济正面临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三个重大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以这三大结构调整作为工作重点进行。第一是改革经济结构。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我国的工业部门的相对经济地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这样的产业结构是因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长期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采取最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战略选择,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将制造业作为产业多样化的突破口,这是适合我国发展实际情况的合理选择。第二是调整增长动力结构。长期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和投资马力最足。当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对全球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无法单纯依靠外部市场扩张来带动需求增长。自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为了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崛起造成的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提出经济再平衡,加剧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的紧迫性,而我国经济已步入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内需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有利于促进推进动力结构的调整。第三是转变增长方式结构。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要从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三者有机结合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般认为,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四大要素,“需求决定型经济”的产量或生产能力主要由这三驾马车决定,“供给决定型经济”的产量或生产能力则主要由四大要素决定。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已不再是“需求决定型经济”,而是“供给决定型经济”,所以必须充分配置四大要素实现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分别在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四条主线上推进展开。
1.补充人口红利,提高劳动力素质
首先要改革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充足的劳动力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1年我国人口结构出现拐点,劳动人口数量和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明显。2013年国家统计局将劳动年龄人口的统计范围调整为16~60岁,统计结果显示16~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95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6%。2014年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①每经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年龄人口连降3年.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1-21/892190.htm l,2015-01-2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60岁)9109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②中国日报—网统计局正式公布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http://caijing.chinadaily.com.cn/2016-01/19/content_23145340.htm,2016-01-19.劳动年龄人口和占总人口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必须尽快调整我国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专项优化实施人力资本战略。其次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是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中之重,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劳动力要素难以跨地区流动从而影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劳动力要素流动,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户籍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也将有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创造需求从而消化地产库存。最后要促扶贫重教育,提升人力资本。十三五规划中还明确提出,要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通过使贫困人口脱贫,坚决消灭因贫辍学和因学返贫状况,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着重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2.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目前的农村土地改革,面临着“有政策依据,无法律依据”的问题。必须加快立法进程,修订相关法律,将符合中央政策规定并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做法上升到法律层面。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土地确权,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权能。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明确入市的范围、途径和交易规则,建立健全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的监管制度。也要调动村民积极性,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解决好农村集体资产改革问题,即如何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租、入股、转让后,将形成的集体财产公平地分配到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每一个农户。
3.改善资本回报,提升资本效率
资本要素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提高资本回报率,高成本是影响资本回报率的最致命硬伤。所以唯有通过降低成本来改善企业盈利才是改善资本回报的最佳途径。通过推进资源品、税率利率以及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财税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资本要素改革另一个方向是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其目的也同样是改善企业盈利。而产能利用率和主营活动利润率高度相关。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最为严重。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全部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58.3%上升66.4%,其中中央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从56%上升至67.7%。③凤凰财经—国企利润再度恶化仍在大幅加杠杆还将持续一两年[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51123/14084299_0.shtm l,2015-11-23随着改革逐步深入,落后产能逐渐淘汰,未来资本效率将随产能利用率回升而得到提高。
4.调动企业家创造力,激发企业活力
当前科技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协同创新不断深化。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模式将显著改变创新生态,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科研机构和组织,如创新实验室和制造实验室等新型创新平台不断涌现。这些趋势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带来人类理念和组织模式的变革。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第一要素的作用,以全球视野吸引和凝聚一流人才,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同时要注重通过科学管理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创新直接表现的是科技创新,但却和在背后支撑的科学管理密不可分。政府通过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引导全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同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健全产、学、研创新合作机制,创建完整的创新生态,通过这个完整的创新生态,完善促进企业家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的自主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既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奥秘,又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时至今日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一笔闪光的财富。面对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有效手段,破解经济新常态下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成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境界更深层次发展。
F121
A
1008-4428(2017)10-09-03
郑殿琪,男,吉林长春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