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及解决对策

2017-12-24 23:26:03董仕利
市场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养老

董仕利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及解决对策

董仕利

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加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诸多层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人口大国,社会养老的压力也比较大,尤其是在近些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阶段,如何解决养老这一社会问题就显得比较迫切。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特征以及对养老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对人口老龄化下养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分析,最后探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困境的解决措施,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解决实际养老问题,促进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科学发展。

人口老龄化;养老困境;现状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社会问题,只是在程度上有着不同。人口老龄化是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已经成为事实,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8亿,占比超过10%,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养老的困境。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问题的研究分析,对解决这一问题就能提供有益依据。

二、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特征以及对养老产生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特征体现

我国是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各领域的发展水平都有着显著提升,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也表现的愈来愈鲜明。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老龄化的人口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老龄人口的地区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协调,老龄人口的城乡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老龄化的程度也高于全国的水平。未富先老的特征也比较突出,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跟不上老龄化的速度,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发展现状来看,是先富后老,而我国却恰恰相反,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龄化的人口数量比较大,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人口在低速发展的阶段,老龄化的问题就比较突出,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在前期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影响,在人口的增长率相对比较低,这就加快了老龄化的程度。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是最严重的国家,但是从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却是最快的。并在老龄化人口分布方面呈现出东西部不同以及城乡差异显著的特征。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也产生了诸多影响,在人口老龄化加重的同时,必然会加大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而我国的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的方式,人口老龄化数量比例的加大,使得老年人的抚养比例也在进一步增加,这对我国养老保障发展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带来的影响,在农村的养老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得抚养比也不断的上升,这就会造成劳动力的大幅减少,从而使得劳动成本愈来愈高,人口结构的劣势在这一发展形势下就有着明显的呈现。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出现对养老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小层面。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不很发达的地区,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模式难以为继,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责任也会进一步加大,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每况日下。老龄化的背景下,社会养老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我国各个地方的养老问题也比较复杂化。

另外,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家庭养老精神压力方面也不断加大。农村的老年人数量在近些年不断增长,这就造成了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就业的人数大大增加,在农村的规模就会相对减小。空巢老人的社会现象就在这时候鲜明呈现,尤其是独居老人的比例在不断加大,对家庭结构也会产生影响,家庭养老的功能就会进一步减小。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劳动力大量的转移,老年人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

三、人口老龄化下养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下养老现状分析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2000年开始的,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经占到10.2%,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7.1%。到了2009年的时候,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是1.67亿人,在占比上达到了12.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8.5%。到2015年大规模的退休潮就加剧了养老的困境,养老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从加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首先就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延长,其中60岁以上的男女年龄性别死亡概率的下降幅度比较大,在速度上也比较快。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加重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出很大的挑战,主要就是养老基金的缺口在进一步加大。从全口径的层面来看,如果是依照着退休人员每年以6%速度递增的情况来看,养老金的缺口将相当于我国年国民经济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缺口是比较大的。在另一方面,我国的农村正式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也会进一步加大,同时对医疗资源以及公共服务的需求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大。

(二)人口老龄化下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在当前面临着诸多层面的问题。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个,也就是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以及机构养老模式。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的同时,每种养老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的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中,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都是通过专人进行负责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老年人的资金来源则主要有亲人提供以及自身存款和国家补助几种方式。从养老机构角度来说,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有公办福利性养老机构,还有公办养老机构等。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在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时期,在服务的质量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资金的不足以及专业服务人员的缺乏等,这些都是比较突出的养老问题内容。

对于家庭养老而言,这是比较传统性的养老方式,在这几种养老方式中所占据的位置也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农村而言这是最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作为子女在养老的压力上也比较大。社会的发展使得家庭养老模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很难再继续保持。子女不仅在养老方面有着很大压力,以及在自己的家庭方面也有着很大压力,双重压力下使得子女对于养老也增加了很大精神负担。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放弃了家庭养老模式,开始采用其他的养老模式进行养老。

养老模式当中的社区养老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养老模式。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社区化的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而言,这一养老模式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主体比较多,主要是将养老的功能转嫁给社区,不是由子女进行照料。虽然在一方面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但是一些城市民政部门以及社会保障部门在资金的来源方面受到一些政策因素影响,这一模式在大中城市比较适用,对于一些小的城市来说,在待遇上以及服务水平上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诸多方面还有待改善。

2.人口老龄化下养老的综合性问题

从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现状来看,其中的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比较严重,新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就比较关键。但是从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来看,没有和实际的需求相契合。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经济发展基础不足使得城乡二元化发展的趋势愈来愈显著,养老保障体系的适用性不强,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障体系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化,监管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养老服务专业人员不足,对实际养老的问题解决效率不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养老队伍方面政府缺乏支持,以及资金的缺乏,使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缺少常驻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老年人这一特殊性的身份,需要倍加呵护,只有专业化的服务人员,才能解决这些基础问题。但是在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社会养老保障方面来看,政府在这一方面的责任没有明确,社会参与度不高,社区养老发展比较快,但是在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就造成了资金的后续力不强。当地的政府在管理责任上没有明确化,以及在社会权力发展以及参与度方面不强,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没有和实际的需求紧密结合,这样就影响了养老保障的效果。再有就是在政府的财政投入上相对比较少,补贴的标准相对比较低,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方面没有充分重视。这对老年人的生活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我国的老龄化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规划以及政策指导,在统筹老龄事业方面的功课没有做足。缺乏建设完整性的老龄事业有效投入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以及服务体系方面还需要和当前的实际养老情况相契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问题中的制度建设是比较重要的,这是指导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举措,但是当前还没有在这一层面得到完善。

养老问题中比较细节性的发展问题,养老设施的床位数量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近些年我国的养老床位数量虽然有了很大程度增长,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养老设施内生活品质差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养老设施建设中,有的只提供生存性的照料,没有注重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空间环境以及居住条件和娱乐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在对老年人的安全管理方面也没有完善。对老年人的照料方式相对比较粗放,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我国的养老问题的根源问题,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护理保险制度层面。缺乏完善科学的护理保险的法律。缺乏养老实施类型,在各种规范的从规划设计角度、对面积规模以及床位数等有了技术性的规定,但是在服务对象类别以及经营管理的主体等社会因素没有充分考虑。没有体现保持生活连续性以及营造居家生活环境的理念。在养老设施的功能配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化。

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困境的解决措施

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以及问题的解决,就要充分注重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注重从政策上以及理念上等层面充分考虑。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养老困境以及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设性的措施,如下所述:

第一,加强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建立。人口老龄化下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比较关键,在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持下,才能真正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要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具体的保障制度建设就要充分重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建立。如对于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就要从农民的养老金制度建设层面着手,加强农业保护政策实施。在具体措施实施方面,明确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当中的责任,通过编制法律作为基础。要促进农村的社保能按照科学的计划加以实施,政府在这一环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对社保的法律地位加以明确化。然后实施多层次以及分类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建设,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以及在财政方面提供帮助。

第二,发挥政府在养老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当地政府要注重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帮助,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下,养老产业发展有着比较广阔的前景,在这一环节的改革对人口结构的优化就有着积极作用的发挥。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正在向着公共服务需求的方向迈进。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就显得格外重要,是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通过养老服务业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多样化发展,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可持续性的发展。通过养老服务业促进当地的就业以及对消费结构进行优化等,这些都有助于养老困境的解决。

第三,提高生产力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改革当前的生育制度,在近两年这一方面做出了积极举措,通过生育政策的开放化实施,对人口的调整就能起到积极作用。要对生产方式及时性改变,延长耕作的年龄。人口老龄化加快的背景下,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也出现了老龄化,通过现代化的耕种技术应用使农村劳动力减少。这对缓解劳动老龄化的问题就有着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养老的经济基础就能提高,这些对养老也能起到积极作用。然后就要注重对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注重多种模式应用,对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加快适合养老服务业发展。选择居家养老的客观依据是:城镇老年人的养老的经济来源大多为政府提供。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老年人口的生活服务开始向社会化发展。就我国社会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和老年服务社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实现居家养老的现实矛盾。因此,要发展居家养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第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化培训。养老机构当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加强提升,在对基础设施完善建立的同时,服务效率以及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有助于养老困境的突破。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高校能展开合作,在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方面进行强化,扩大对医疗以及护理和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进入到社区等提供养老服务的数量,在服务队伍的稳定性方面,以及留住人才方面要加强重视。充分重视对老年人的照料管理,对大规模集体式照料的方式要加以改善。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实施,积极扩大志愿者的队伍等,监督养老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工作规范化开展,对老人的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加强子女孝道教育和互助养老措施实施。为能保障养老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就要充分重视对子女的孝道教育,子女要能主动承担其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陪老人散步聊天,注重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的自我养老也比较重要。老年人能储蓄相应的财产用于养老,在财产资源的分配方面要合理化,这样能为子女减轻经济压力,对自身的生活品质也能得以保障。在互助养老的构建层面要加强重视,增加互助养老点设施建设投入,养老互助点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养老的成本,对老人的生活乐趣也能得到有效的增加。或者是通过互助协会的建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注重对老年人互助保障机制的完善建立,对互助养老点的内部建设工作要妥善实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要从多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发展。从理论上对养老的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养老的影响分析,通过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措施,对我国的养老困境的解决就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1]青连斌.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03).

[2]张苏,王婕.养老保险、孝养伦理与家庭福利代际帕累托改进[J].经济研究,2015,(10).

[3]姜向群,郑研辉.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社会建设,2015,(04).

[4]陈静,周沛.老年社会福利供给中的市场作用及实现机制研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02).

[5]漆亮亮.促进机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5,(03).

董仕利,女,苗族,重庆彭水人,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学生。

C913.7

A

1008-4428(2017)05-153-03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养老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 11:11:14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44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福利中国(2015年5期)2015-01-03 08: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