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孝娜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综述
翟孝娜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普遍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基于知网十年来(2006—2016)相关文献的阅读梳理,整理了国内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策略方面的探讨。总结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内容,评述了研究的不足及发展趋势,希冀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所帮助。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学科本身的特点引起了国内学者对实践教学的普遍关注与研究,有关基地建设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知网十年来(2006—2016年)相关文献的梳理,整理了实践教学基地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是高等院校孵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于实践基地建设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陈健认为稳定的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实习基地设施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张安富认为实践基地是有机整合“产学研”的最佳平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张昱等认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服务,是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必要手段;学习与创业的结合,益于增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唐文彬认为实践教学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基地的建设满足了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覃广伟等提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企业所需与高校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校外基地的建设是拓展就业空间的良好途径。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开展的载体。近年来,实践教学基地在一定发展的基础上,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基地建设的认识问题
传统的教育思想将实践教学看做理论教学的附属,压低实践教学的地位,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诸多学者提出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性认识不足,致使基地建设投入经费较少,基地数量稀缺;实习内容简单,建设模式单一;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仍然采用单一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指导思想上的不明确,理念的偏差,使实践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相脱离,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在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的问题
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双方合作过程中并未建立有效的互惠共赢机制。存在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层次较低,合作缺乏整体的设计与长远的规划。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不高,校外实习效果欠佳,以至于基地难以长期运行,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校企双方联络的不畅,导致高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企业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师资问题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大都缺乏岗位的实战历练,所学知识从理论到理论,实践动手能力难以应对市场需求;教学过程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创新性明显不足;企业方面的师资则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员工或是同行业员工培训,对高校讲授的课程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缺乏相应的了解,实践教学通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基地管理问题
高校实践基地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完善,确保实践教学成效的质量考核、保障体制等文件缺乏;对高校及企业所要承担的“产学”教育责任缺乏相应约束力的政策法规;学生在校外的实践环节仅有实习指导老师,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实习过程的实际表现,难以取得合理的全方位评价;从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设计来看,配套的评价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明显滞后。据此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践教学质量较难保证。
为解决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如何进行基地建设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实践教学基地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
实践基地建设的前提必须使高校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基地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在学校“顶层设计”中重视实践教学,改善学生实践教学的条件,重视实践基地建设;结合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实习项目,调整实习课程时间,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并逐步纳入教学的整体经费预算,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硬性保障。
(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增加学生与业界联系、实践的机会;校企双方通过建立一定的沟通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并作为彼此日常工作的组成,维护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长期稳定关系的维持,关键问题还是要建立双方的互利共赢合作机制,尤其要以利益驱动带动企业方的积极性,注重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帮助企业提供整体竞争力,为校外基地建设铺平道路。
(三)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感知工作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要从整体进行规划,结合实际统筹建设;校内实践教学要精心设计,制定实习教学大纲,注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校内虚拟仿真实践基地。以高质量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实现校内实践教学向校外真实岗位的有效过渡。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得以开展的保障,较多学者提出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并积极引进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注重校内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校外师资的聘用,建立业务进修制度,定期组织校内教师进行岗位体验学习,聘请一线有丰富经验的骨干、精英作为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聘人才,完善师资的聘任和共享机制。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指导,共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要对基地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定长远的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设置实践教学巡点,检查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各项评估工作;建立实习工作的质量标准和方案,严格执行成绩考评,加强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经费的投入比例,以科学、规范的基地管理,发挥基地应有的教育功能。
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致使旅游实践教学研究长期致力于应用型与操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也主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研究成果较为不足。主要内容如下:
郑岩等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两大模块,即校内实践基地教学模块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模块。提出旅游专业基地建设应坚持职业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原则,完善基地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加大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面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朱飞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强调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提出构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简单的实习模式,采用课程实习、岗位实习、毕业设计等多元化模式,有效解决旅游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以校企双方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方式,培养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适应国家、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陈志军等在分析旅游实践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五大模式:企业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双项互动型、中介辅导型、实习就业两位一体模式,指出基地建设要转变观念,协调基地建设内外的关系,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方式;对已建的实践教学基地要完善领导管理机构、加强基地的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李萍以广西地区新建的旅游专业本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研究对象,提出基地建设应注意:转变校企合作单一化的模式,锁定多样化合作对象;参考市场岗位的需求,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复合型教师,组建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的相关机制,用制度保障基地教学的顺利进行。邵文杰从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个场域分析,提出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建设;全面改革实验、实训课程;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做好校外实践基地的维护与管理等措施。
整体而言,我国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者及高等院校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并开始重视基地的建设;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学者们在研究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推动了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本课题研究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以下发展的空间: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核心问题研究
从研究成果来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较侧重从观念问题、师资问题、校企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的建设措施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设置实践课程、增加校外基地合作等为主要关注点。这些研究点更倾向的是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针对实践教学核心问题“基地建设”的研究还有深层次探讨的空间。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内容研究
在文献的梳理中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有关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成果较少。在旅游管理专业基地建设的问题上,移植于其他专业范畴下的解决思路,研究停留于基地建设的认识层面,缺少结合旅游专业特色的具体研究。对旅游专业主要的实习基地诸如旅行社、酒店等缺乏深入的调查与问题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此方面研究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分类问题
基地建设研究中侧重从校内、校外两个场域进行划分,根据校内与校外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笔者认为这种分类不能明确区分实践基地包含的教学内容,造成部分交叉内容双重归类或定位模糊,例如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通过国家创新基地参与的“大创项目”或“挑战杯项目”,若把它定位于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内容,但是明显过多涉及了校内实训课程中的实践内容。另外通过这方面实践培养出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归功于校内实践基地还是校外实践基地,很难有清晰的区分。针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旅游专业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
旅游专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技能型人才,学术研究也较多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人才结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研究较多。近年来,伴随旅游业的日益成熟和壮大,旅游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市场急需更多具有思维的创新性、视野的国际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创新型、卓越型人才。基地的建设要能有效地结合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解决好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问题。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亟待进行拓展研究。
[1]陈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102-103.
[2]张富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73-75.
[3]张昱,张忠狮.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使用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64-165.
[4]唐文彬.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教研探索, 2009,(05):42-43.
[5]覃广伟,黎传.浅谈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基地研究[J].科技信息, 2012,(12):465-429.
[6]段洪.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析[J].问题探讨, 2009,(02):122-124.
[7]曹婷.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66-67.
[8]史金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08):90-192.
[9]戴克林,龚兵丽.应用技术型人才视野下新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199-203.
[10]苏世杰,唐文献,齐继阳等.面向“卓越计划”的校企共赢型校外工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1):222-225.
[11]毛金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长效机制[J].科教文汇,2016,(06):73-75.
[12]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产学研”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72-173.
[13]夏海兰,张文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8):419-421.
[14]张芮,成自勇,汪精海.农业院校工科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9):223-226.
[15]杨水根.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02):108-109.
[16]王娟.关于加强本科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90-93.
[17]张云.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意义与路径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04):96-97.
[18]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02):77-78.
[19]王春潮,王平祥.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5):137-139.
[20]武志云,王利平,高晓平.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5):95-97.
[21]叶茜茜,郭思村.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180-184.
[22]郭素华,庞文生,王锦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01):36-38.
[23]郑岩,周力.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08,(03):44-45.
[24]朱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7):39-41.
[25]陈志军,杨洪.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1):43-46.
[26]李萍.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创新思考[J].语文学刊,2012,(07):98-99.
[27]邵文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05):36-38.
G642.0
A
1008-4428(2017)05-172-03
翟孝娜,女,河南开封人,渤海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课题项目:渤海大学博士启动项目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项目号:0515BS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