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慧琳,绩溪县选聘办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市场利率的影响分析
文/方慧琳,绩溪县选聘办
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近年来,伴随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与现代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进行了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整个市场利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具体实行过程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有时会达不到预期良好效果,这时,国家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发挥存款准备金对市场利率调节的积极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市场利率;影响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是货币政策中的重要环节,其变动对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且市场利率具有可控性强,可测性好,能调节供应的优点。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市场利率会下降;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利率则会有上升压力。一般情况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都是以具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的。以近三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例:
2015年,央行决定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网易财经测算,按照2014年12月存款计算,此次统一下调准备金率将释放近5868亿流动性,加上定向降准,整体估计释放流动性6000亿左右。这是继2012年来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最近一次调整是2016年,央行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目的是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下调后,存款准备金率由17%降至16.5%,这样一来就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多次调整,对我国市场利率的影响逐渐显现,其特点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
1.1 隔夜、一周、两周和一个月期限的市场利率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政策的反应不显著,而三个月及以上期限的市场利率却有显著的正向反应。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市场利率的反映不会随之即使发生变化,而是在准备金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金融机构交付给央行的准备金增加,而机构本身可用于贷款的资金随之减少,势必引起社会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一系列反应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大约三个月后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而前期刚刚实行时由于时间较短,各方面变化不明显,因此反应不显著。由此可见,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于市场利率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
1.2 政策的宣告效应明显强于执行效应,而执行上调会造成市场利率更大的波动性。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货币政策,其实施是从国家经济发展整体出发而做出的决定。但是根据现实情况反应发现,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的执行效应不够理想,往往达不到政策颁布前的预期效果。相反的是,当国家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原本目的是为稳定市场利率。结果却造成市场利率更大的波动性,反而不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在当下未寻求到更好的宏观调控政策前提下,只能选择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1.3 我国货币市场的学习效应强,而预期效应较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调节市场利率,促进我国货币市场的稳健发展。初衷是美好的,我们也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并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但在实行时,现实情况的不稳定性使原定计划偏离轨道,达不到预期的市场利率的效果,整个政策的实施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应。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有相反的效果。根据传统理论,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效果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工具种类。而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方式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理论且背离了国际趋势。如此情况下我国依然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不断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对国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于中下层生活水平的居民而言,物价水平的上升速度远远大于工资收益的增长,这样的状况会加大中低层民众的生活压力。对金融机构而言,市场利率上升,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借贷产生的收益就会减少,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能够有效调节市场利率,抑制了当下通货膨胀的不断发酵,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金融风险逐渐增加。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以对市场利率起到及时的调节作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都会产生影响,如果一国出现经济问题或危机,对周边及其他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伴随这一现象,国家内部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当经济发展出现动荡时,国家为防范风险必须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可以起到对其他商业银行的货币量和交易进行控制的作用,稳定国家经济发展大局,降低经济风险。
2.3 公开市场业务存在不足,亟需发挥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利率的调节作用。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对银行体系的影响较大,在发达国家一般把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我国中央银行却经常使用货币存款保证金政策来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这一点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在1984年,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和准备金制度,1998年之前曾多次调整准备金率,但未对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原因在于彼时央行实施的是准备金、贷款规模的双向控制,因此,准备金率只是形式上有作用,贷款规模才是最主要的方法。然而从1998年1月1日起,央行取消贷款规模控制,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因此调整准备金率成为重要调控手段。
同时,在中国,利率市场化仍在进行,未形成以再贴现为基础的利率体系,且商业银行基本上流动性充足,对央行贴现窗口的依赖程度有限。因此,虽然存款利率有上限,仍可以调整,但国家坚持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其中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外汇市场: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央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大笔吃进美元,抛出人民币,形成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根据利率平价,利率上升会吸引外资流入,进一步推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是否加息减息很多时候取决于美联储的政策,所以说,利率绝不是一个好的货币政策工具。
再就是,国家不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腐败,禁止央行买卖公司债。而国债,央行则是更多地被动地卖出国债以冲销外汇市场货币投放,完全达不到理论上说的通过公开市场微调货币市场的目的,而且一直以来也没有足够的债券用来出售。
2.4 企业可用资金的减少,银行存款增加,阻碍企业和银行进一步发展。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优化银行产业结构,减少不良贷款。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形式上完成了。以CPI为参考,中国已经进入所谓的实际负利率时代。但以PPI和GDP平减指数来算的话,实际利率仍较高,企业融资成本仍处高位,还有降息的空间和必要。降息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比较有限。利率不断下调的过程中,房地产市场、股债市场是否会上涨,仍有待考察。毕竟降息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实体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国家亟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使得企业可利用资金增加,激发企业活力并且促进银行的产业结构优化。
综上,央行只能依靠调整准备金率,来对市场利率进行宏观调控。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着其必然性,其根本出发点在于调节市场利率,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多样,准备金率调整后在三个月及更长时间内才会产生效果,且极有可能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其达不到预期反应,对经济整体的作用也就大大减弱。因此,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而言,虽然目前它的调整还有一定的效用,但不能频繁、单一使用。从货币供给方面的调控来看,央行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控制贷款过快增长,稳定货币供给的作用,对经济过热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不适合作为常规工具频繁使用。国家更应该发挥存款准备金对市场利率调节的积极作用,减少不利影响。
[1]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分析[J].张方波.金融与经济.2015(04)
[2]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及效果分析[J].张文公.2015(17)
[3]关于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J].鲁翠芬,苏雅商2015(29)
[4]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股指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李贲.中国集体经济.2014(03)
[5]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有效性分析[J].张竞月.商场现代化.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