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红
加快推进济源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 程红
随着济源市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但实际运行过程,济源市却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畅、人才缺乏、资源对接困难等问题。为此,应完善地方支撑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医养结合养老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随着国家医养结合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各地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河南省医养结合发展虽处于初级阶段,但通过积累经验,已探索出有效形式。针对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各地经验的取得,济源市如何在医养结合中走出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既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也是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而且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到“老有所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决“看病难、养老难”的有效途径。当今,养老需求已从单纯提供基本生活的养老服务转向健康和医疗方面,在家庭规模减少和照料能力大幅削弱的今天,如何承担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通过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照顾服务,满足老年人医疗养老多重需求,有助于解决“看病难、养老难”问题,为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养老机构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在养老需求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在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病科,或在原有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或医疗机构进社区、进家庭,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求。
盘活闲置卫生资源的需要。济源市现有医疗机构31家,拥有职业医师1592人,护士1701人。其中人民医院等医院主要关注急慢性病症的救治,无法对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医疗护理。而一些二级医院和乡镇医院等存在床位使用率低,卫生资源闲置情况,如果能转型成医养结合机构,或医疗服务延伸到养老院,不但可以满足养老需求侧需求,还能盘活医疗资源,促进医养产业良性发展。
医养结合融合度不高。从当前运行体制来讲,养老机构归民政部门负责,医疗归卫计委主管、医疗报销又归社保部门负责,在普通养老机构审批和运行方面,各部门能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但医养结合,涉及部门较多,虽然济源市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但由于行业监管、行政划分等,民政、人社、医保等都会介入其中,容易造成政策不统一、职责模糊、互相推诿,难以实现利益协同。
医养结合模式推行动力不足。当前,济源市民办养老院,日常运行负担较重,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大,老年人的医疗诊治风险比较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会影响养老机构的日常运行,对引入医疗资源养老院动力不大。近年来,政府将大量的扶持资金重点投入到社会办养老机构上,医疗机构开展的老年病科却得不到政府补贴,济源市第三人民医院增设老年病科,都是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改造床位,负担较大,这使得其他医院也没有积极性进行进行医养结合转型。
医养结合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在医养结合中,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的医疗护理,这对医护人员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护理和健康管理属于新兴学科,进行正规培训的人员较少。再加上,当前济源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多是一些失业或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医养结合专业人才不足,从而限制了医养结合的推进和发展。
健全政策措施,完善地方支撑体系。严格落实2015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和2016年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结合济源实际颁布实施细则。在资金扶持方面,建议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相应资金,形成相对集中、统一的老年人照护服务支付系统,对医养结合机构给予整体的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部门增加对医养结合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同时,可尝试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将半失能、失能等需要长期护理的参保老年人医疗费和护理费纳入保险支付范畴,从而推动多方共赢。在政策落实方面,要进一步细化、操作化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真正将各方面政策落到实处。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管理指导。首先,明确医养结合的主管部门和分管领导,加强民政、社保和卫生等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合理划分各部门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职责范围,避免职能重复、交叉。其次,明确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层次性质、供给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制定统一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服务人员岗位标准,建立管理评价和评估体系,设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再次,具体研究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层次、用地面积、行政审批等细则。
加强医养结合养老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大医护人才的招聘和培训力度,政府可通过设立公益岗位,或建立培训基金等手段,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成立护工公司,由公司招聘和培训人员提供购买服务。再次,加强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力度,通过探索课程设置、人员就业服务等方式,加大对就业学生的引导和扶持,对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最后,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相关专业的职称评定机制,使得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中共济源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