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涛,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文/杨 涛,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就《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论题,说明了公共关系学含义;阐明了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意义;分析了《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现状;论述了《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公共关系学》课程改革;意义;措施
公共关系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是建立在传播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三大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揭示组织公关状态、公关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状态和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一般方法的科学。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关系的活动规律和客观现象,它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1 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
2.2 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促进了横向联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给组织的关系状态(社会关系和舆论)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应用公共关系加强组织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协调。
2.3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激烈和市场竞争关系,企业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沟通方法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大众传播的发展使公众舆论的作用日益增强,从而使组织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运用公关手段来了解舆论,引导舆论,改善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
由于传统的教学法的束缚,不少教师跳不出“满堂灌”的窠臼。老师讲,学生听,这还算是好的。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充斥课堂,学生青睐手机,轻视老师的教学。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忙于手机上网,老师忙于完成教学计划(任务)。加上《公共关系学》课程对非专业的学生来说,认为更没有必要花心事和时间去听课或思考。其实老师在备课、做课件上是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的,在课程的设计及每节课的内容策划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是指望学生能接受自己的观点、想法及知识的。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自己的满腔热血换来的是一盆冰水。此门课授完后,有的学生还不知道老师姓甚名谁,老师也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造成这个格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老师(主观)与学生(客观)都存在问题。《公共关系学》教学面临这样的状况,有必要研究此门课改革的方法。
4.1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学生“学”的程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与模式已经不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予以打破和抛弃。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4.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笼统。由于受课时限制,高校的《公共关系学》只能开设公共关系概论。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中把繁杂的内容按学期教学课时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根据逻辑顺序进行归纳整合,即公共关系概论,主要回答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主要回答谁来做公关”;“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主要回答如何做公关”;“公共关系实物操作技能,主要回答公关做什么”。其二,注重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培养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注重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培养实践能力,积极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讲授教学理论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公共关系各类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制定公关方案等。
4.3 教学方式的改革。《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很强,因而要求学生既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才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才能熟练地协助企业或单位策划公关活动、用公关方法较好解决危机、制造公关奇迹,并处理好同事间、上下级间各种关系。因此,《公共关系学》课程要朝着更完美的目标前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改革和探索,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通过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在课前精心选择最佳案例,要保持对与公关相关的热点事件的敏锐度与关注度,案例库应持续更新,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编选,编选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案例编选的原则是要真实、典型、有趣、新鲜。其次要合理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授课教师应在课前把案例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这样上课时不会感觉突然,课堂上授课教师再进行详细介绍,鼓励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围绕某个切入点开展热烈的讨论,若讨论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或其他问题,教师应马上协调,使讨论方向更加明确、讨论效果更好。再者分析案例要透彻,在学生讨论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要给予恰当地点评和分析,深化整个课堂教学,为了做好这一步,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案例有全面的认识,并找准案例的细节与所讲理论点相切合的地方,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课堂突发问题的能力。
[1]胡淑芳.实现《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性特点的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1(5):26.
[2]夏慧夷.创业视角下《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