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芳,浙江省龙泉市图书馆
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现状、问题和思考
文/王 芳,浙江省龙泉市图书馆
农家书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设施,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基层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农家书屋发展状况如何?是否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作用,本论文以龙泉市农家书屋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设对策,以供参考。
农家书屋;现状;问题;建议
农家书屋是指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建在基层农村且具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和相应阅读、播放条件,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场所。从2008年开始,龙泉深入推进了农家书屋建设,通过引导扶持,农家书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改变农民经营生活方式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龙泉位于浙西南,是典型的山区县级市,经济欠发达,文化事业发展同发达地区相比相对滞后,对龙泉农家书屋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欠发达农家书屋的大致情况。因此,本文以龙泉为例,具体研究了龙泉农家书屋的发现状、发展困境,并对农家书屋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1.1 合理布局、精心培育。从2008年开始,省财政专门安排资金用于支持书屋工程建设,2016年省级下拨专项资金88万元,到2015年,龙泉全市44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农家书屋,2016年,通过升级改造,整合为250家,每家书屋都拥有阅览室,分类书架,配有桌椅、纸张、照明等,文化主管部门每年配送补充图书25000册、报刊4000份、音像制品2500册,每家书屋书籍不少于1500册。目前,全市建成五星级农家书屋25家、四星级农家书屋30家。
1.2 完善制度、规范运作。制定了“书屋管理制度规范”、“书屋管理员职责”、“书屋借阅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农家书屋实行规范管理。农家书屋主要由所在村负责维护运行,运行费用由村委会负担,管理人员则由村干部兼任,一般无额外报酬,大多数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些如实行接收、登记、分类、编目、上架的基本技能。
1.3 借阅率低、效果欠佳。据统计,2016年全年到农家书屋阅读的群众 17万多人次,平均到每个书屋680人次,以住龙镇住溪村农家书屋为例,2016年接纳人次为1028人次,借阅图书多以小说、少儿读物、报刊、杂志为主,借阅者相对比较集中,大部分村民从未借阅过图书,农家书屋的借阅情况不容乐观。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农家书屋并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其中借阅率低在农家书屋中是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家书屋缺乏吸引力。主要体现在,⑴图书购置不合理。书屋的图书数量少,每家书屋藏书大多都在1500册左右,图书种类少,存在同一图书大量上架凑数现象,部分图书过于陈旧,文化娱乐、农学及其养殖等方面的书籍相对较少。⑵图书购置与村民文化结构不相称。作为欠发达地区,人员大量外流,以龙南乡为例,户籍人口有2.4万,但长期居住在该乡的人口不到6000人,留在村里的多以中老年为主,文化素质不高,而书屋中占相当多数的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史学、法律常识等书籍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阅读。⑶报刊更新滞后。龙泉主要以山区为主,受交通条件制约,报刊杂志更新慢,对报刊杂志来说,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导致群众阅读吸引力很低。
二是管理机制还不够科学合理。⑴开放时间有待调整。大部分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是在上班时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家书屋的服务人群范围。⑵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大多数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是书屋所在社区或村干部进行兼职,管理员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再加上没有额外的报酬,管理员积极性不高。⑶宣传力度不够。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已经开展有8年,但许多村民都不知道有农家书屋的存在,特别是一些离农家书屋所在地相对较远的居民更是知之甚少。
三是持续运行资金缺乏。目前为止,龙泉还未对农家书屋后续资金投入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日常管理主要靠行政村自己解决,作为欠发达地区,龙泉的许多村集体都是“空壳村”,其他建设项目都捉襟见肘,农家书屋的后续投入资金更是没有保障,某种程度上导致书屋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农家书屋的成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应有的作用,让农家书屋能够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是目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以上农村书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加以改进。
3.1 因地制宜配置图书,提高群众的借阅率。
一是制定科学的购书计划。依据农村现实情况,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品种。如龙泉作为山区县市,农业生产占据很大比例,书屋中应配备一些农民关心的如水稻种植、香菇木耳栽培、笋竹林开发等出版物。
二是考虑农民的阅读需要和阅读水平。由于农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专业的科普书报刊,所以农家书屋所配置的出版物应当简单易懂,尤其是配置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电子音像制品,便于群众观看阅读理解。农家书屋的所配置的报刊应当强调实用性,并做好更新,让群众能够及时免费阅读最新的报纸,相比农家书屋的人气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三是适当购置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书籍。增加生活类、文体类、休闲类书籍,帮助农民在致富之后,不断丰富、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现在的中小阶段学习都要求有较大的阅读量,要求多读文学名著,而农村家庭条件有限,购买好的文学书籍不多。因此制定一套符合中小学生的购书计划对书屋吸引学生人群起着重要作用。
3.2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藏书来源渠道。
一是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扶持。作为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有限,必须主动向省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支持。省、市主管部门在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分配上,不能“一碗水端平”,搞平均主义,应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在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要建立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突出政府在书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县级财政要设立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 各乡镇(街道)设立配套专项资金,保障农家书屋的后续正常运作。同时,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严格按照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以“公益+市场”的运行模式,多渠道增加收入,为农家书屋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的资金支持。如利用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现有的设备和场所,增加图书销售、邮政代理、移动业务办理等便民服务,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农家书屋服务设施的情况下,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提升了农家书屋的人气,让农家书屋真正的火起来。
3.3 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新模式,确保规范有序运行。
一是健全书屋管理制度。乡镇(街道)作为要切实担负起督促检查指导作用,成立农家书屋建设协调机构,制定明确的实施意见、规划,建立协调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各行政村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员学习培训制度和服务守则等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用机制。加大对书屋的宣传,组织开展“读书节”、“读书日”、“介绍会”等活动,扩大农家书屋影响力。
二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健全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制度,除由村委会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兼职,可以让一些热心的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退休教师和退休干部全职担任。建立培训制度,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图书管理培训班,有计划地对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书屋标兵”等评选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高管理员专业素质。
三是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模式。发挥文旅融合优势,将农家书屋融入民宿建设中,重点是要加强农家书屋场所设置同民宿的有机融合,拓展书屋的服务内容,提升书屋的服务质量和品质,拓展文化休闲旅游模式,在吸引游客驻足游览同时,吸引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