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阳,陕永杰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研究综述
郭晨阳,陕永杰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对学者关于土地流转发展历程、影响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以期能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为解决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发展作出贡献。
土地流转;模式;流转行为
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农民的生活与农村的发展。土地是农民生产生存的根本。现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土地存在土地资源流动滞后,规模效益无法提高等问题。因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措施。
王增智认为土地流转分为广义的流转和狭义的流转。广义的流转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均可以流转,如买卖土地。这实际上是土地所有人对自己的土地所有权进行充分处理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私有权的交易。狭义的土地流转是指经营权的流转,这实际上是一种有限制的只能够占有和利用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物尽其用”的原则。我国目前的土地流转属于狭义的土地流转,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经历了由禁止变为允许,逐渐迅速发展的历程。土地流转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流转方式多样化,流转范围逐步扩大化的特征。从改革开放的角度看,陈利根、龙开胜认为,土地流转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是全面禁止流转。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无序、自发流转。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是探索、规范流转。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角度分析,刘淑春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主要经历了明令禁止阶段、解禁阶段、规范化阶段三个过程,至此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农户是农地流转中主要的土地供给者,他们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这些因素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对于推进农地流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何乐为以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七个地区为代表,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家庭特征、家庭收入状况、市场交易制度、产权制度安排和政府行为。张文秀、李冬梅、邢淑媛、张颖聪通过对成都平原的调查,分析了农户非农收入、当前农地的功能、农地流转收益和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此,学者们在讨论影响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时,多次都运用Logistic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土地状况、农户家庭收入来源结构以及农户社会阶层对土地流转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部分学者则从一些角度出发,分析土地流转行为。周强,夏显力,姚芬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了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分别得出影响扩张家庭、扩大家庭、稳定家庭三种家庭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李景刚,高艳梅,臧俊梅从农户风险意识和偏好视角提出观点,认为农户风险意识显著抑制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因此为农户提供正规的避险机制及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将有效促进土地流转有序进行。另有学者从烟叶产区的烟农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烟区烟农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
综上所述,农户特征是影响土地流转行为最重要的因素,积极培育农民返乡创业的良好环境,增强对农民培训的力度,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民培训,为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实现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推动我国农村土地依法、合理、有序流转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流转范围也不断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熊绪进、肖淑兰认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双方很少签订书面合同,大多数实行口头协议,部分业主借合同不规范,经营不善违约逃债,或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性质。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由于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加上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甚至出现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持续、规范进行。
在土地流转发展的过程中,市场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土地流转市场不规范。学者们认为土地流转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匮乏,没有形成一个由上至下,网络化、多功能的中介服务体系,土地流转信息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土地流转双方信息有效对接机制也未形成。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康连静、刘茜认为由于农村残缺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难以舍弃土地,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从而增加了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因此,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权益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土地流转进程。
学者们关于我国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为国家有关政策制定起到了一定参考作用,在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土地流转问题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极大地丰富了土地流转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我国农地合理、有序的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了贡献。
1.研究角度需要深化。在现有的制度设计和对策建议上,缺少对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对策研究。所以,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从农户自身角度提出具体建议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2.研究方法需要加强综合性。学术界虽然使用统计与计算等技术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保了所提供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大部分是收集某一地方数据,针对某一地方而言,缺少将各个地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提出综合性强的建议。如果深化对各个地区的综合比较研究,将可以提出更多有创新性的建议,为土地流转的发展作出贡献。
[1]任朋朋,张丹华,侯爱敏.有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文献综述 [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3-46.
[2]王增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及方式问题[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5-39.
[3]陈利根,龙开胜.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J].中国农史,2008(2):79-84.
[4]刘淑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经济与管理,2008(10):23-27.
[5]何乐为.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80-84.
[6]张文秀,李冬梅,邢殊媛,张颖聪.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17.
[7]周 强,夏显力,姚 芬.影响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J].广东农业科学,2011(11):193-195.
[8]李景刚,高艳梅,臧俊梅.农户风险意识对土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4(11):21-30.
[9]陈 琳,刘文丽,曾尚梅,肖春生,徐坚强.烟区烟农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10个烟区194户烟农的调查 [J].广东农业科学,2015(19):187-192.
[10]熊绪进,肖淑兰.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5-6.
[11]康连静,刘 茜.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解决新农村土地流转问题[J].学理论,2011(31):85-86.
F203
A
1005-913X(2017)11-0057-02
2017-09-28
郭晨阳(1991-),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评价;通讯作者:陕永杰(1995-),男,山西临汾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评价。
庞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