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奠定现代化强国物质基础

2017-12-24 09:29陆胜利
北方经贸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体系经济

陆胜利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江苏南通226007)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奠定现代化强国物质基础

陆胜利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江苏南通226007)

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现代化经济体系总体要求包括发展质量高、效益好、产业结构高层次、国际化高水平等内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路径既要围绕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未来。

十九大;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国市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意味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对中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新认知、新判断和新战略。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紧紧依靠发展。全面的发展必须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任务和路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基础。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中基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创新性地提出来的一个突出的、具有建设性的重要构想。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化社会体系、现代化生态系统、现代化法治体系同是现代化国家的组成部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其他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现代化经济体系指一种既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地描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目标和结构;它指高度发展的产业构成、产业结构与整个国家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系统,在发展总量和速度、发展水平和质量、发展结构和要素、空间布局的性状、体制机制运行、开放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和状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最重要的、最基础性的建设内容。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只有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以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发展要实现从数量型向高质量效益型转化。这样才能改变长期以来在赶超型旧体制下形成的速度、数量偏好的粗放型发展特征,才能使供给结构较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化和不断升级的趋势,才能真正地化解过剩产能、降低经济杠杆,加快振兴实体经济。

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从供给侧一端入手,将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高质量供给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才能在符合的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和新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同时使传统产业得到更新改造、焕发生机,使落后产业得以淘汰,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只有通过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鼓励各级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和高质量的制度供给,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和机制,才能不断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需要。通过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才能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在高水平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庞大的内需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尤其是借助人力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创新经济,才能使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体要求

从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来看,特指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谋求和打造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体系。做优做强做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任务。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第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去年达到八十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现在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保持我国的经济增长在6-7%中高速增长区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支撑。

第二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要实现从数量型向高质量效益型转化,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态势,转向高质量发展就是我国经济已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划时代的变化。

第三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结构。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实现粮食安全,现代农业的基础要全面地稳固。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不断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这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社会分工和科学的空间布局是经济增长、生产发展的加速器,尊重经济规律,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释放空间结构红利,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要素密集程度合理、生态容量适度、城市群落连绵、区域发展差距较小的生产力布局结构。

第五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主要特征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让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都要起作用,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同时吸收西方当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有益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

第六是打造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国内国际经济的联动效应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建设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经济体系,深度加入全球分工体系,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任务

十九大报告描述了新时代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和基本方略。总的来看,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把它们具体化为行动纲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任务。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从供给端看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供给的结构、质量体系与不断升级的社会需求结构之间存在着重大的结构失衡,从而导致产能过剩、效率低下和运转不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要纠正扭曲的供需错配,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在具体的路径和方略上,主要有以下要点:一是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二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并形成新动能;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四是加快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促进这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五是加强产业基础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外部经济性”,尤其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六是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

从依靠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型,最根本的在于创新要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转变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舞台上的地位。由技术追赶者转变为赶超者,最终变为领跑者;由技术标准的遵守者和跟踪者,变成技术标准的制定者;由市场追随者和弱势者,变成市场的引领者。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掌握新技术的源头。同时要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知识产权法、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那些时间更长、花费更多、风险更大、更艰苦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过程提供支撑。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前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出现严重问题,将威胁整个经济体系的安全。振兴乡村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前提。粮食的基本自给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为了保护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四)区域协调发展是优化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布局结构的重要路径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充分,东北地区发展下滑,这既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花大力气去纠正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所在。区域协调发展应该根据各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门别类制定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要用各种扶持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重塑激励机制和发展动力,使其焕发青春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东部发达地区,则应要求其尽快进入创新引领发展的轨道,率先实现地区优化发展,率先启动进入第二步战略。鼓励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胆改革和创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推动生产力的解放。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是形成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机制的关键。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要通过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的管理,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障碍。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机制运行中政府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为市场活动制定规范,并充当监控者和仲裁者,主动纠正市场失灵。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具体的重点任务主要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公有制实现的有效形式;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三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外部条件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发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的全面进步,中国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取得了巨大的红利。当前,新一轮基于内需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兴起,中国要利用自己的内需优势,形成发展的自我强化机制,着力吸收全球先进的高级生产要素,为我国发展创新经济服务。采取封闭政策,必然会丢失发展的战略机遇、必然落后。主要措施: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给予外商国民待遇,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三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四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建立和完善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F20

A

1005-913X(2017)11-0006-03

2017-10-10

陆胜利(1970-),男,江苏如皋人,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世界经济。

金永红]

猜你喜欢
现代化体系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