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佘雪平 楚碧洋,长沙医学院管理系学工办
深度辅导方式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探讨
文/佘雪平 楚碧洋,长沙医学院管理系学工办
高校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旨在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大学生正确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学生健康、良性的发展。对此,下面就从深度辅导工作的角度,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展开更为科学、深度的辅导工作提出几个方面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工作强调的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形成和成熟的过程中有一个更为科学的指导和规划,这对于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高校开展深度辅导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现阶段,“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的主体人群,他们思想开放,个性独特,追求新潮,道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叛逆和非主流是他们的代名词。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须,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另外,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更注重向往自由,价值多元,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面对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特征,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改变辅导员传统的工作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度辅导,因材施教,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成长成才的要求,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 高校开展深度辅导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途径
2014年3 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颁布,明确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目标,并从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理论和知识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因此,高校开展深度辅导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引导辅导员工作从粗放化转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开展好深度辅导工作,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多样化需求,保障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而且能激励辅导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第一,面向全体原则。深度辅导既要面向心理问题学生、情感问题学生、重大疾病学生、迷恋网络学生、违纪或受处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出现变故学生、单亲孤儿学生、考试不及格或学业预警学生等特殊问题学生,同时,又要对一般学生加强辅导。因为,一方面,一般学生能够帮助特殊问题学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一般学生也有可能内藏着一些问题,成为潜在的特殊问题学生。
第二,科学指导原则。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双重冲击下,大学生在思想、情感、心理、学业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日益复杂,这些问题用以往的经验和普通的知识已难以解决,而需要用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之余应抓紧时间学习职业知识,多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要在相关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第三,全员辅导原则。高校应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的辅导模式。在深度辅导开展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工作性质,有所侧重的开展工作。如:辅导员侧重于思想、情感、心理、校园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辅导,班主任侧重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安排、专业实习等方面的辅导,专业教师则是通过课堂授课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开展辅导工作。
3.1 建立健全培训交流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开展深度辅导,需要辅导员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工作技能为基础。因此,在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以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之外,还应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交流机制,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相结合方式,全方位地提高辅导员的能力水平。“请进来”即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给辅导员做专题辅导和培训,定期组织校内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研讨会、辅导员沙龙等,给辅导员搭建起校内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走出去”即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国家级、省级研修班,组织辅导员到更高层次的高校挂职锻炼,通过外出学习让辅导员学习先进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业务能力。
3.2 营造学术氛围,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目前,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较低、学术水平不高,离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制约着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就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可以设立辅导员科研专项基金,支持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从而为深度辅导提供学术科研的智力支持,努力提高深度辅导的科学化水平;学校还可以组织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参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进行指导,成立专项课题研究组,指导辅导员有针对性开展学术研究,并指导辅导员进行省级、国家级课题申报,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从而,为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3 善于利用新媒体,拓展深度辅导形式
“90后”的学生对网络新媒体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网民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所以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新媒介,如QQ、微信、微博、E-mail等开展深度辅导。利用网络媒介开展深度辅导,一方面让辅导员便捷地、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得了学生在思想、情感、心理、学习中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为辅导员和学生搭建了平等、自由、宽松的交流平台,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即可实现深度辅导的目的。
3.4 完善考评机制,推动深度辅导可持续发展
深度辅导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兴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提高深度辅导工作的实效,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推动深度辅导工作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必须结合本校学生工作特点,制定完善的考评指标,探索科学有效的考评方式,定期考核深度辅导的开展情况,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到辅导员工作考核中,进而提升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的能力,促进深度辅导可持续发展。
[1]梁艳.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赤子,2014.
[2]高男,韩志勇.关于高校开展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思考和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
[3]周翔,王婷.对大学生深度辅导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从学院层面深度辅导工作实践出发[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