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从一名目不识丁的沂蒙山农妇,到累计发表和出版上百万字作品的传奇女作家,42岁才开始学认字的王秀云,无疑在中国文坛缔造了一个奇迹!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张元珂博士赞扬她是“沂蒙乡土世界的深情守望者”。谁能想到,这位普通农妇的人生蝶变,竟源于她和叛逆儿子的一次“豪赌”:“如果你小子能考上清华,那我就能放下锄头去当作家!”
文盲母亲的人生“豪赌”
1997年,正读初三的刘桦楠再次因逃课而被学校“请家长”。15岁的刘桦楠是班上的“学渣”,别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时,他却随校内一帮坏孩子逃学去河里洗澡,或偷挖人家的红薯在野地里烤着吃,或与人打架斗殴……听完班主任向自己列举的儿子的种种劣迹,母亲王秀云又羞又怒。回到家里,王秀云按住刘桦楠一边狠揍,一边恨铁不成钢地骂道:“你这不争气的东西,就不知道学文化有多重要,这样下去你连高中都考不上!”
正处于叛逆期的刘桦楠趴在床上挨着打,还不忘把脖子一梗,还嘴道:“考不上我就去打工呗!”这句话令王秀云更愤怒,他的屁股上又挨了一通噼噼啪啪的鞋底抽打,她怒斥儿子:“你以为打工很好玩吗,每天累成狗,赚那仨核桃俩枣的。你就不能有点志向,将来考个好大学?!”
“哎哟妈呀,你别打了,我考上清华,不给父母丢脸,行不?”王秀云一愣,继而一脸不屑地对刘桦楠说:“就你小子还想上清华大学?你要是能考上清华,那我就能放下锄头,成为女作家!”听见目不识丁的母亲竟敢夸下如此海口,刘桦楠顾不得身上的疼痛,几乎笑岔了气。
王秀云见状脸都气绿了,她气急败坏地拿来纸笔说:“你还别当个乐子,今天咱俩就打赌,立字为据!”末了,儿子讥笑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怎么签字?王秀云当即把手指伸进墨水瓶,在这份打赌字据上按了一个蓝手印。娘儿俩谁都没想到,这次人生“豪赌”,竟改写了他们的命运。
王秀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60年出生在山东沂南县青驼镇南宅子村,这里地处沂蒙山区,大部分土地在半山腰上,每到收获季节,都要把庄稼一捆一捆地背下山来。因当地人多田少,拼了命地劳作,依然难跳出贫困的泥潭。在苦水中泡大的王秀云,从小就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到了入学的年龄,王秀云早早就托婶婶用碎布头给她缝了个新书包,满怀憧憬地准备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去读书。然而,当她抱着板凳到学校上了一上午的课后,美丽的梦就像一座精致的沙塔,在一瞬间突然崩塌了——因为家里姊妹多,王秀云得帮着父母照看弟弟妹妹,父母不让她去上学了。为此,王秀云趴在小床上痛哭了一天。
此后,每天照看弟弟妹妹,割草放牛,洗衣做饭的山村生活,使王秀云那双本该握笔写字的稚嫩小手变得十分粗糙。与此同时,因为不识字而遭遇的那些尴尬,也成为她一生中最辛酸的记忆。
16岁那年,王秀云随民工团到岸堤水库加固大坝,她天天和同伴们在石塘里挥锤砸石头。为了丰富民工文艺生活,团里要搞会演,连队选了她去排节目,并发给每人一张油印的歌词要求背下来。但因为不识字,又怕人笑话,做梦都想登台表演的王秀云,只得含泪推掉这场演出,她扭头跑进房东家,趴在地铺上呜呜哭起来……
22岁那年,王秀云嫁给了当地一名乡村教师。丈夫爱好文学,经常写些诗歌散文之类的文章。王秀云虽不识字,却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对丈夫所写的内容也很好奇,于是要求他每写一篇文章,都念给自己听听。丈夫的作品念完了,王秀云仍觉得意犹未尽,每晚临睡前,听丈夫给自己读《小二黑结婚》《孽债》等小说,成了她劳碌生活中的一大消遣。
圆梦路上母子你追我赶
婚后,王秀云相夫教子,几乎承担了所有农活和家务。丈夫因为文笔不错,后来被招进县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后因超生二胎,丈夫被单位开除,只好在县城做临时工,收入极低,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转眼间大儿子刘桦楠要考高中了,成绩却差得一塌糊涂,心急如焚的王秀云被逼无奈,这才使出了文章开头的激将法:与刘桦楠打赌,他能考上清华,她就去当作家!但因为小儿子的出生,王秀云既要侍弄家里的四亩薄田,又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并沒有足够的精力去学识字。只是在几年中的一个个夜晚,丈夫为王秀云绘声绘色地读了不少书,这让毫无文化根基的王秀云,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文学素养。当一些诸如“思考、逻辑、能力”之类的新词汇,频繁地从这个农妇口中蹦出来时,村里人大为惊讶。
刘桦楠读高一那年,全县清退临时工,王秀云的丈夫失去了工作,他只得四处打零工,同时照顾在县城读高中的刘桦楠。王秀云则留守小山村种田持家。每隔几天,她都会去县上一趟,给丈夫和刘桦楠送些粮食和自家种的蔬菜。在往返城乡的忙碌岁月里,乡亲、乡情、乡景,在王秀云的心中定格成永恒,这也成了她后来的创作源泉。
刘桦楠读高三那年,英语成绩下滑得厉害。一个飘雪的寒冬之夜,王秀云背着从家乡带来的煎饼,到学校门口等刘桦楠,并专门带他去看望在工地上当小工的父亲。听村里人说,丈夫的脚被砸伤了,却不见他回家疗养,王秀云很挂念。
夜色渐浓,寒风呼啸,在工地上几盏高瓦大灯泡的映照下,只见一个衣衫又脏又破的“老人”,正一瘸一拐地推着小推车运混凝土。尽管是大冬天,他却不时在用肩上那条破毛巾擦额头上的汗珠,佝偻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苍凉……那正是自己的父亲啊!看到这一幕,再瞅瞅背个袋子辗转几十里为自己送大煎饼的母亲,刘桦楠无声地哭了。“加油吧!孩子,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王秀云说。刘桦楠眼含泪光重重地点头。
事实上,自从和母亲立下“豪赌”协议后,执拗的刘桦楠不知是为了赌气,还是为自己考了一所当地最差的高中而知耻后勇,抑或是听多了母亲“没文化将来必像我们一样受苦”的叨唠,高中三年他变得格外努力,学习成绩也从初三时的全班倒数,直线上升为班上前十名!只是到了高三上学期,英语成绩的迅速下滑令他颇为苦恼。深切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后,刘桦楠更拼了,他在县城那间和父亲租住的小房子里,贴满了英文单词和长句,并每天像着魔一般大声朗诵着英文……
与此同时,42岁的王秀云也不甘心让儿子一直远远地领跑,而自己尚未迈出追梦的脚步。既然儿子都认真对待那个“赌局”了,她也要朝着瑰丽的作家梦奋勇前进!
老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人过四十天过午”。但王秀云的丈夫却鼓励妻子说:“想想晚年成名的大画家齐白石,72岁才被拜为国师的姜子牙,47岁闹革命的刘邦……你就应该明白一个理儿,只要有梦想,80岁前都不要放弃。”王秀云听后乐了:“你讲了一堆名人,就是没有40多岁学写字的农村妇女,最后成了女作家的例子,看来我得填补这个历史空缺!”丈夫闻言,不禁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对于一个从未握过笔的超过四旬的农妇而言,学写自己的名字,都艰难得出乎常人意料。按说王秀云的“王”字够好写了,一共才四画,初学写字的她却硬是写成了一横,一竖,再一横,结果呈现在纸上的是一个歪歪斜斜的“土”字。连小儿子都笑她笨。但丈夫和刘桦楠却很敬佩王秀云的决心,刘桦楠鼓励母亲说:“妈,刚开始能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加油!”
虽然每天既要忙农活儿,又要做一堆家务的王秀云很劳累,但她想起自己不识歌词愁得大哭时的窘态,体内的倔强劲就迸发了出来。她每天都忙里偷闲地学写字,学拼音,学查字典,并试着读小儿子的语文书,以及丈夫和刘桦楠提供的报刊和书籍。一家四口,三个人都成了王秀云的老师。
临近高考,刘桦楠每天都刻苦复习到深夜,王秀云则陪着他用功。一张旧书桌上趴着母子俩,一个在疯狂解题,一个在拼命读书写字。到了下半夜,王秀云和儿子往往要相互催促一番“快去睡觉吧”,才依依不舍地各自爬上床去。
母子皆圆梦
渐渐地,王秀云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她不再局限于读报刊和现代小说,而是“啃”起了中外名著。一天下午,刘桦楠回家吃饭,却看到母亲正坐在床沿上抹眼泪。他急切地问:“妈妈,您怎么哭了?谁惹您生气了?”王秀云不好意思地笑了:“妈妈用3个月时间读完了《红楼梦》,妈妈是高兴的!”刘桦楠又惊又喜,他说:“妈妈,您真厉害!我们班读过这部名著的也不超过5个人。”
2001年秋,刘桦楠以645分的成绩考取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尽管未能如愿上清华,但王秀云夫妇对这个昔日叛逆的孩子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但刘桦楠并不满足,他说自己并没有放弃清华梦。“实话告诉你,我也没放弃作家梦哦!”王秀云笑着说。
在丈夫的指导下,王秀云从杂乱无章的读写开始走向有重点、有方向的阅读和写作。她不但记日记,还开始学着写散文、小说。通过阅读赵树理、陈忠实、卢梭、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家的著作,王秀云渐渐掌握了写作技巧,以及比技巧更重要的“用真实打动人心”。
2003年,王秀云的丈夫成为县城税务系统的协税员,收入稳定后,他把全家人接到县城生活。此后的经历,让王秀云看到了城乡的差异与变革,以及潜伏在社会深层的一些现象。不久,王秀云的处女作《四宝》发表在了《临沂日报》副刊上。刘桦楠流着泪读完妈妈寄来的那张报纸,又自豪地转给了同学们:“上面那篇文章,是我曾经文盲的老妈写的。”大家看后啧啧赞叹:“真不简单啊,这样的文章就是大学生也没有多少人能写出来!”
随后,王秀云的小说《冬整》《今夜有电影》《芦花》《守望》等,先后被《鲁南商报》《沂蒙晚报》《时代文学》《鹿鸣》等省内外报刊发表,有的还被收入省市作协编选的文学作品集。其作品《一担水》,还获得了全国文学大奖赛优秀奖。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张元珂博士,赞扬王秀云是“沂蒙乡土世界的深情守望者”。
在北京就读大学的4年里,刘桦楠省吃俭用,发奋苦读,立志考取清华大学硕士,圆自己的清华梦。王秀云却有些犯愁:“你想考清华,妈妈打心眼里高兴。可是,咱家这么困难……”刘桦楠打断妈妈的话:“人无志向不行。妈,我可以贷款上清华!”
2007年,刘桦楠在工作两年后,终于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秀云崇拜毛主席,每每谈到天安门就两眼放光,但她却一直舍不得应儿子的邀请去北京玩一趟,因為怕开销太大,增添孩子的负担。
每次回家,刘桦楠总给妈妈捎回一些清华大学的小物件。他把自己在清华大学拍的照片给妈妈看,送给妈妈印着“清华大学”的杯子和笔记本。这些小礼物,都被王秀云像宝贝一样收藏着,从不舍得用。
硕士毕业后,刘桦楠进入联想集团工作。王秀云对刘桦楠说:“你的理想实现了,妈妈也一定会奋起直追,实现我的作家梦。”
看了母亲写出的多篇有分量的小说后,2010年,刘桦楠拿出自己的积蓄,赞助王秀云正式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到山里拾柴禾》。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小说集,王秀云热泪盈眶,说多亏有个孝顺儿子,圆了自己的作家梦。刘桦楠却说:“我应该感谢您,通过那个“赌局”和您的以身作则,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48岁时,王秀云又学起了电脑,并在键盘上创作出了25万字的长篇小说《小城生活》。这是王秀云一家人在沂南县城抱团取暖的真实写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爱与可恨,都跃然纸上。刘桦楠从字里行间读出了温馨,更读出了妈妈的真情。
2015年11月,黄河出版社为王秀云出版了小说《生产队里真快活》。2016年春,王秀云写的两部长篇小说《牛家》《小城生活》,也先后被两家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王秀云也凭借不俗的实力,顺利加入了临沂市和山东省两级作协,成了真正的作家。
截至2017年2月,王秀云已累计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100多万字,从文盲农妇到乡土女作家,她和她的作品,不但成了当地老百姓热议的话题,也被文学界视为一个传奇。
了解母子俩人生逆袭的故事后,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山东籍作家莫言称:“能通过打赌双双改变人生,真是了不起的娘儿俩,他们‘赌出了沂蒙山人的孝文化,也‘赌出了中国人不向苦难生活和卑微命运低头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