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薄是湖北教育史上财政投入规模最大的项目。三年多来,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全面改薄工作的成绩
一是完成了阶段性的建设任务。湖北省全面改薄规划5年投入238亿元。2015年,教育部在全面改薄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16年底,全面改薄要實现土建类项目和设备购置类项目进度均过半的双“50%”目标。截至目前,全省总投入已达184亿元,占五年规划的77%。其中,校舍类项目开工面积893.7万平方米,占五年规划的77%;竣工面积806.5万平方米,占五年规划的69.8%;设备采购完成金额29.28亿元,占五年规划的56%,较好地完成了教育部提出的阶段任务。
二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面改薄与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的校安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一期薄弱学校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相互衔接、整体发力,给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校舍更加安全。近8年来,经过一系列重大工程特别是一期薄改和全面改薄的实施,全省共新建校舍2000多万平方米,维修加固1000多万平方米。目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共新建校舍3500余万平方米;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6年来全省11万个教学班共购买了10.5万套班班通设备,基本实现了班班通设备配置全覆盖;乡镇以上学校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计算机教室、教师备课室的建设基本到位,录播室的配备达到了一定水平;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进一步完善。5年新建学校宿舍220余万平方米,配制了40余万套学生床铺,彻底消除了大通铺现象,一生一铺的目标正在实现,饮水、洗浴问题基本解决;学生进餐环境明显改善。新建200多万平方米的食堂,配齐了食堂设施设备、餐桌椅,基本消除了师生露天进餐现象;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进一步齐全。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图书配备等基本达到国家标准,音体美设备进一步补齐;运动场建设成效明显。部分县市乡镇以上学校实现了塑胶运动场全覆盖;消除了学生自带课桌椅上学现象。完全实现了学生一人一桌一椅的目标。可以说,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条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三是促进地方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中央财政每年投入湖北省14-15亿元;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0多亿元,连续4年,中央投入我省53亿元,省级统筹安排66亿元。在中央和省级资金的带动下,各地方政府五年规划投入9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入64亿元,有近半数的县市投入都过亿,部分县市投入已经超过2亿元。大量的资金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全面改薄的建设。
四是一些薄弱环节得到有效缓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条件不足的问题成为近几年来教育最突出的矛盾。我们坚持以新建学校、改扩建城乡接合部学校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三年多来,全省共新建学校400余所,完工200多所,新增学位近20万个,有效缓解了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我们坚持优先解决学生宿舍、床铺、饮水洗浴、食堂设施设备等问题,食堂设施设备、饮水洗浴设备基本配置齐全,原来学生自带课桌椅上学、睡大通铺、露天吃饭、没有热水喝、没有地方洗澡的极端问题已彻底消除。
五是形成了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的理念。实施全面改薄的最大成果,是引导各地牢固树立规划为先的理念。始终坚持将规划作为实施全面改薄的基础,引导各地牢固树立规划意识,强化各地以学校布局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为基础,做好各相关项目的建设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全省大多数县市都有了很好的规划基础,树立了规划为先的理念和意识。这是自校安工程以来,在项目建设方面的最大收获。
全面改薄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得益于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各地在推动全面改薄工作上,创造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
一是牢牢抓住了规划这个基础。将编制规划作为实施全面改薄的“牛鼻子”,突出强调一个“实”字,以“可实施、可实现、可考核”为目标,强调科学编制、精准编制。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制定了改薄标准和工作指南。在全国率先制定《全面改薄建设标准》,这也是湖北省首次全面系统地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为了编好全面改薄规划,我们编印了工作指南,组织整理形成《湖北省全面改薄政策答疑》2期,涵盖资金筹措、项目安排等5大类42个问题,明确了政策要求;制定了规划审核的标准,组织专家组研究制定了6大类68项审核标准,明确了规划编制要求。第二,组织业务培训,开展分片指导。分批组织改薄业务培训2期,对全面改薄的政策要求逐项分析、逐项解读,并逐项讲解我省改薄建设标准;同时,实行现场答疑,逐个回答县市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规划编制的方向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推动规划编制,组织2个小组,分片召开座谈会,逐县指导、逐县讲解政策和要求、逐县明确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第三,组织专家审核,“两上两下”定稿。对96个县(市、区)的改薄规划实行“两上两下”的审核。县市规划编制完成后,首先要组织专家开展自评审核,修改后报市州复审;复审通过后报省并由专家逐县论证审核,逐县反馈审核意见,返回县市再次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再送省审核,由省汇总形成五年规划和项目库。湖北省的规划报送教育部后,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表示,“改薄的规划就应该这样编,全国的规划都要编成这个样子”。
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全面改薄的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督导评估办法。项目管理办法主要是明确“全面改薄”工作管理体制,明确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要求,明确省、市、县、校的职责分工和责任权限,特别是强调县级政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资金管理办法主要是明确资金使用方向、监管和考核要求;督导评估办法主要是设定6个方面20项督导评估指标,覆盖从日常管理、项目安排、建设进程、资金投入、绩效目标到结果评价的全过程。湖北省是全国第一个从项目安排到结果评价都有管理办法的省份,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肯定,特别是《督导评估办法》,教育部全文转发各省学习借鉴。湖北各地对标省里的管理制度,结合当地实际,对工作要求进行细化实施,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或操作细则。endprint
三是加强了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强源头管理,实行建设项目的省级备案批复管理,所有的建设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都需要报省备案,省对各地报送的项目计划实行合规性审核,保证资金安排符合政策,保证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加强进度管理,实行双月通报,每两月在全省通报一次建设进度;加强过程指导,坚持年初有布置、季度有推进、年终有总结,先后在12个市州都召开了推进会,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分管局长、改薄负责人参加,听取汇报、了解情况,指导具体问题和现实困难的解决。同时,各市州分别以现场会、推进会、数据填报及分析会等形式,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协调各县市推进全面改薄工作,有效地规范了项目管理。各县市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创造了很多好的方式方法。如罗田县每个乡镇配备一名质量安全监督员、每个项目指定一名现场监督员,加强建设现场控制,做到业务无盲区、管理无死角;汉川市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以一名原则性强的老校长带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甲方监督施工细节,既解决了项目学校“只能拿粉笔、不会搞工程”的困扰,也有效地对项目建设进行了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确保了项目安全。
四是构建了常态化的检查督办机制。确立了“省级重点抽查、市州定期检查、县级经常自查”的督办检查机制。每年部署市州开展全面检查;开展督导评估,每年遴选一部分县市开展全面改薄工作的督导评估,并反馈评估结果;实施绩效评价,联合省财政厅对全面改薄工作组织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开展审计检查,2017年,省审计厅对全面改薄工作开展了审计,并延伸审计了30个县市。全面改薄启动以来,先后部署市州开展了2次全面检查,对各县(市、区)实行量化评分并排名;开展了省级重点抽查,检查了34个县市的324個项目;第三方绩效评价实地抽查了13个县市,结果在全省进行了通报。针对检查、评估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采取督办、约谈、联动等措施,督促各地加强问题整改。
五是形成了部门联动的良好局面。许多地方党委政府将全面改薄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较好地推动了全面改薄的实施,推动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如咸宁、荆州等市加大检查、指导、督办力度,市政府召开推进会、现场会,推广辖区内好的做法;宜城市采取部门联动、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大力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等,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 王娜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