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珂
摘 要:抒情文学是高中语文学习阶段的重要内容,课本所包含的相关作品也较多,学生加强对抒情文学作品的探讨与深入理解是十分必要的。而针对抒情文学作品而言,意境是作品表达艺术美的重要基础,掌握作品意境的分析能力很重要。本文简要就抒情文学作品中意境的塑造与表达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抒情文学中意境的把握。以期为广大高中学生提高对抒情文学作品的理解提供参考,提高学生的作品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抒情文学;意境;塑造;把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意境主要是指意识和情境,其中意识主要是抒情文学作品中作者用来表达个人意志情怀的总称。但是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也是依附于生活实际而存在的,即意识是由情境所产生的,没有情境作为基础则不存在相应的意识表达。常见的表达包括“触景生情”、“情随境迁”等,都是情感与情境之间的关系表达。意境是抒情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在散文、小说已经诗歌当中都有着具体的体现。
一、抒情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的塑造与表达
抒情文学中的意境表达,情景交融是基础,不论是诗词、散文还是抒情小说都应当遵循此原则。例如,身处他乡的作家黄河浪在看到异乡屋前的两颗高大的榕树时,便会由景深情的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将这种情感融入了著名散文篇《故乡的榕树》一文中,通过对故乡榕树的详细的描写,将其当作思念故乡的重要媒介,将原本抽象的情感直观化的体现。其将榕树写得很美,就越加能体现其深深的思乡之情。这就说明,任何抒情文学作品当中,独立存在的情感和景物是不存在的,其将难以体现构建意境。
但是,这里所探讨的意境相比常规意义上的情景概念更加广泛。其中,“意”涵盖了文学作品的情感、主题以及思想,而“境”除了是指常规景物之外,其还涵盖了该文学作品的境界以及形象塑造。并且,意境并不仅仅存在于文风空灵的散文与诗歌当中,其在任何抒情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只要作品情境中饱含深意和情感,就是极富意境的作品。例如,作家峻青在其作品《雄关赋》在描写自己凭栏遐思时的所思所想和所见时,其表达就极富意境。在相关作品选段中,作者并没有重点就景物进行描写,其采用了一般叙述的方式来进行意境创造,塑造了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1]
总体就抒情作品中的意境展开分析,其主要是可通过文章塑造的有限的画面和场景来带给读者以充足的遐思,让人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启迪与感悟。相比其他直接性的说理与叙事,相关作品在进行情感表达时是潜移默化地对读者进行影响,读者能在作品当中有所体会,但其体会到的也并不是实体形象。所以,抒情作品中的意境是含蓄隐晦且深藏不露的,是抒情作品艺术美的重要体现方式。
二、抒情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把握
抒情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承载着作者对于生活的切实感悟,只有作品完全就美好情感进行传递,其才可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被广为流传。艺术的本质其实是人和人之间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若一个守财奴运用抒情的方式来怀念其刚刚失去的钱财,虽然也是抒情,但其所表达的意境不会感动人,这主要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情感表达是不能被当做人和人之间精神层面的交流方式的。所以,要把握作品中的意境表达,其不仅要求创作者具有艺术修养,同时还要求其对生活充满热情,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其中,丰富的生活经验,主要是为作品的意境表达建立感情基础和经验基础。例如,我国著名诗人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表达的亡国的悲痛是十分强烈的,对于读者的感染也是十分强烈的。若作者不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就不会有这样生动的感情积淀,难以使读者达到感情上的共鸣。[2]
另外,抒情作品中的意境创造本身是一项十分復杂且艰巨的审美活动,其不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且还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语感,并运用多种文学表达方式来进行作品意境的呈现。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荷塘月色》中就运用了多种比例方式来就荷塘月色的美景进行阐述和表达。将荷花的香气比做美妙的歌声,将月光比作名曲,构建了嗅觉、视觉以及听觉等多种感知的交汇,深化了宁静美好的意境。而在另一篇散文《故乡的榕树》中利用了移用的表现手法,借故乡一去不复返的溪水来表达自身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更加深刻的就作者的思乡之情进行了表述,塑造了深沉的意境。如果作者不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就难以领会意境的旨趣。
结束语:
高中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抒情类文学作品占据重要位置。学生不仅要在作品学习时明确作品中所涵盖的具体意境,还要学会发现意境、分析意境,最终实现对相关作品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另外,学生还应当明确各抒情文学作品是如何进行意境表达和呈现的,由此思彼的将意境表达方式运用于个人作品创作当中,实现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所以,高中学生应当加强对抒情文学作品的意境表达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开志.抒情文学作品教学关键的一环——谈谈意境的鉴赏和把握[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76-78.
[2]于洁.浅析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以稼轩词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28(01):1-4.